第十一章 投资

“诸事繁忙,未曾关照诸公子,可是有谁顽劣不堪,叫您与博士费心了?”

本来嘛,嬴子楚就猜,要么是谁又在调皮捣蛋,要么是刚回来那个跟不上进度,但此话一出,就看见嬴渚目光谴责。

嬴子楚:?

他现在还没正式即位,对宗正到底还是有求,且嬴渚,年岁大,威望足,他爹嬴柱都得称一声叔,嬴子楚只能反思自己是说错了什么话。

他也没说什么吧?

嬴渚总不能指着嬴子楚的鼻子说他偏心,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事,最后只能委婉让他考一考公子们的所学就走了。

糟心!这靠亲楚投靠太后成太子的,就是质量不够高!

啧!嬴柱也是的,身体也不行,守完孝刚上位几天啊就没了。

幸好,这嬴子楚虽然差强人意,总比其他人要好许多,但嬴渚还是在心底更看重嬴政一些。

毕竟,他也是从秦昭襄王那个时代活到现在的,见过真正的王,是会对那种气势与自信有一种近乎直觉的难忘的。

嬴政是小,但那种骨子里的思维,想法,抹灭不掉,虽稚嫩,却熟悉。

嬴渚最后将目光投向了赵姬。

会是她吗?

赵姬还在飘飘然,毕竟不过短短时间内,她就一跃从被抛弃在赵国的赵姬成了秦王的夫人,虽然还未被立为王后,但名分在这里,嬴政的表现又好,成为王后也是早晚的事。

但这一次的赵姬,因为赵家,还有嬴政和殷灵毓的影响,画风有点走偏。

具体表现为专注于经营她作为“时尚潮流”“美妆博主”的形象,得到更多夫人与小姐的认同和夸赞。

并用赵家教来的那一点经商上的东西,试图开展这方面的生意来证明自己。

嬴子楚从前朝一回后宫,就看见他那貌美但天真的夫人,居然在皱着眉看竹简。

灯下看美人那是越看越好看,更何况赵姬可是在两个孩子的鼓励和足够的钱财下,越发精研过妆粉和妆容,服饰与搭配,堪称专业级别的。

嬴子楚多少有点移不开眼。

“阿媛这是作何?”

赵姬,本名为媛,作为名字,是个美好的字,在赵家也算受宠,不然也不会没有价值了还在养着。

赵姬白了嬴子楚一眼:“今日诸夫人屡屡赞我别出心裁,善于装扮,我自是想着找些事情做,不然又被王上忘记了可如何是好?”

这话听着倒不像是真的怨气冲天的样子,反而含酸拈醋的,嬴子楚自然也不生气,凑过去哄了起来。

赵姬只觉得他哄的根本不如儿子到位,但好歹是板上钉钉,只等着即位的秦王,也就软和了态度,和嬴子楚重又浓情蜜意起来。

要说嬴子楚,倒还不至于彻底的没了良心,赵姬美貌越发出众,又因为他而吃了好些苦,还陪他同甘共苦过很长一段时间,一个有意重修旧好,一个天真嘴甜好哄,一时间也是夫妻和乐。

至少表面上如此。

背地里,赵姬对着嬴政嫌弃:“你阿父真是啰嗦无用,半天分不清阿母精心挑选的口脂,还翻来覆去只会那几句话。”

嬴政握着竹简看着赵姬的经营计划,只感觉头大。

……算了,阿母不把自己全然依托在大人身上也是好事,他去给阿母找人就是了。

王齮自然是挑了两个门客,连带着他们的家人双手奉上。

赵姬还得顾及着现在她的身份,所以是迂回的通过夫人交际来吩咐人做事,而两位门客也被吩咐过,不必管命令多离谱,他们只管大胆反驳和出主意就是了。

虽然听着就很不靠谱,但为王后做事的名头也很有吸引力,两家人也明白自己的定位,智囊团加实际经营人,大大的有利可图啊!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是赵姬说要一匹丝卖五百钱,他们也有那个耐心慢慢引导纠正!

而吕不韦,则是终于从志得意满中回过了神。

他是该得意的,投资了一个嬴子楚,一步到位成了秦国相国,手握权力与封地,何其风光。

人一飘就容易享乐,也是因此,吕不韦直到现在,才听到有关于公子政的美名。

先秦时期不懂什么叫美强惨,但又努力又懂礼,还特别优秀的公子,有着一段不太美好的幼年经历,却依旧长成了现在的样子,这谁能不爱怜呢?

尤其还是格外团结一些的老秦人。

不知不觉间,嬴政就经营起了一个好印象,得到了一些人的好感,虽然微薄,却能让人容易心有偏向。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善于投资的吕不韦,且,嬴政比起其他公子,本就与吕不韦缘分更深。

只是还没等吕不韦找上门,被提醒过的嬴子楚就拉着他一同去考察公子们的学业了。

咸阳宫的一处偏殿里,众公子跪坐在席上,听着嬴子楚的考问。

“近日所学为何?”

成蟜抢先答道:“回父王,太傅教授《商君书》,儿臣已读完《更法》《垦令》《农战》三篇。”

一旁的吕不韦暗自摇头。

成蟜公子被娇惯了些,心性不够沉稳,此时非要出头,虽然能引起嬴子楚的注意,却乱了长幼,是为无礼。

嬴子楚因着赵姬,也第一时间看向了嬴政,见他沉稳平静,颇有风范,自然也是暗自觉着还是长子经过事,更稳重些。

“善。”嬴子楚微微颔首:“《垦令》篇中'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商君何以达成此效?谁来作答?”

只看了个大概的成蟜这下熄火了。

安静了几息,嬴政主动开口。

“商君以法令强制分户,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加重关市之赋,使商贾怯于贩运,统一度量衡,杜绝奸商舞弊。”

“如此,民不得不专务农耕,野无闲人,地无遗力,更设二十等军功爵制,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农战并举,国富兵强。”

虽然是堪称残酷的重农抑商,但不得不说,对于秦国来说,就是最合适的战时经济管理。

“大善!”嬴子楚赞道:“政儿果真自幼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