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烟火(二)(201)

沪上烟火(二)

中秋前夜的月光把梧桐叶影烙在窗帘上。李秀兰蹲在衣帽间整理行李箱,老周收藏的火车票从铁盒缝隙里滑出来,像散落的银色鱼鳞。最上面那张是2014年9月6日,k字头硬卧,票面被摩挲得起了毛边。

主卧突然传来重物坠地声。

老周冲过去时,林婷正跪在地毯上往呕吐袋里装碎瓷片。妊娠试纸的粉色横杠在台灯下泛着荧光,周明抓着妻子发抖的手,西装裤膝盖处沾着燕窝羹的黏痕。

"妈,您别走。"林婷染成栗色的发根冒出银丝,孕吐灼伤的嗓子像砂纸磨过青石板。她脖颈处还留着白天争执时被老周推搡的红痕,此刻却死死攥住婆婆收拾到一半的羊毛衫。

李秀兰的手顿在空气里。她想起下午在书房看到的场景——林婷把国际学校宣传册塞进碎纸机,电脑屏幕上开着的正是周明的降职审批邮件。年轻儿媳后颈贴着膏药,和二十三年前自己在纺织厂晕倒前的症状一模一样。

子轩突然抱着铁盒闯进来,九年来攒下的火车票哗啦啦洒了满床。孩子用胶棒把二维码相册和泛黄的老照片粘成蝴蝶翅膀,糖画残渣在折角处闪着琥珀光:"爷爷奶奶别走,我学会用微波炉转糖稀了......"

十月的黄浦江裹着桂花香流淌。周明推着婴儿车走在滨江步道,西装革履换成了浅灰卫衣。前方长椅上,老周正教子轩用芦苇编蛐蛐笼,祖孙俩的影子被夕阳拉长投在防汛墙上,像两株根系相连的香樟树。

林婷捧着热美式走过来,无名指上的钻戒换成了素圈:"爸,早教中心说要多进行触觉训练......"话没说完就被婴儿啼哭打断。李秀兰变戏法似的从布包里掏出拨浪鼓,鼓面绘着的正是子轩画的像素风全家福。

江风掀起林婷的羊绒围巾,她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天在校门口看到的场景——老周背着子轩在水洼里深一脚浅一脚,老人后颈的老年斑像浸湿的棋谱,而孙子的小黄鸭雨帽在雨幕中亮得惊人。这个画面后来总在她给女儿喂夜奶时浮现,比任何育儿百科都来得鲜活具体。

"妈,下周家长开放日......"她话说到一半,李秀兰已经往子轩手里塞了包桂花糕:"让你爸穿那件新买的唐装,绣着计算机和糖画的那个款式。"

对岸的灯火次第亮起,晚风里飘来糖炒栗子的焦香。周明看着父亲教女儿辨认江鸥,忽然发现老人头顶的梧桐叶和九年前火车站送别时是同一片形状。

白露过后的上海清晨泛着蟹壳青,李秀兰推开老年公寓的窗户,发现窗台上搁着个牛皮纸袋。手写汤谱被咖啡渍晕染的边角抚得平整,林婷的字迹在"当归三钱"后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

周建国晨练回来时,运动裤口袋里沉甸甸的。人民公园的梧桐道上,他撞见周明背着粉团子似的孙女在鹅卵石路上转圈,亚麻衬衫后背洇开两团汗渍。婴儿绒帽上粘着片银杏叶,和二十三年前包儿子的襁褓如出一辙。

"爸。"周明把睡着的小丫头往上托了托,"婷婷把学区房退了。"他踢开脚边的碎石,露出底下嫩黄的桂花芽,"子轩自己选的初中,说离老年公寓就隔条马路。"

老周摸到口袋里那枚温热的物什——今早在象棋摊赢来的翡翠卒子。摊主是子轩的编程老师,小伙子捧着保温杯直乐:"周叔,您孙子设计的那个养老社区Ai系统,测试版把我们棋友群都加进去了。"

子轩获奖那日,大屏上的代码化作细雨落进迪士尼城堡。当爷爷修补风筝的镜头出现时,观众席某处响起快门声。林婷手机相册自动同步了这张照片:周建国银白的发梢粘着风筝纸,老花镜腿上缠着孙女的小发绳。

中秋夜来得悄无声息。全屋智能系统突然抽风,南北阳台的感应灯此起彼伏地明灭。子轩抱着妹妹在光影里蹦跳,忽然指着天上喊:"月亮也被修好了!"

缺角的月亮悬在楼宇间,智能家居误调的暖光给它镀了层金边。李秀兰端出冰箱里冻了半月的云腿月饼,刀刃磕到硬壳时,林婷的手指抢先按住饼身。她们同时摸到对方掌心的茧,一个来自织毛衣的竹针,一个来自签合同的万宝龙。

周明咬到半枚钢镚时,婴儿车里的小丫头正攥着翡翠卒子流口水。老周举起手机拍照,镜头里闪过九年前的火车票,如今正垫在孙女百日照的相框下当衬纸。黄浦江的晚风掀动窗帘,把南北阳台的灯光揉成一碗温热的酒酿圆子。

子轩突然举起儿童手表:"爷爷,我的编程老师问......"他腕带上的小黄鸭被月光洗得发亮,"能不能用Ai还原奶奶的腌笃鲜配方?"

满室寂静中,智能音箱突然插话:"已搜索到三条类似菜谱,是否需要接入厨房摄像头分析火候?"众人愣怔片刻,爆发的笑声惊醒了婴儿车里的小人儿。周建国抱起咿呀作语的孙女,窗外的月亮终于圆圆满满落进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