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旧赛道不追了,我们直接掀牌桌
李建国的呼吸,瞬间停滞了。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孟远。
“什么叫……不玩了?”
孟远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心脏病,之所以折磨人,是因为我们总想着去治它。”
“可如果……我们直接换掉整个循环系统呢?”
“既然这条旧赛道我们追得这么累,这么憋屈,那为什么……就不能另开一条全新的赛道,让他们反过来,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追呢?”
李建国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他明白了,但他不敢相信!
“你……你的意思是……”
孟远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李建国,看着远处的机场。
“我,孟远,正式邀请神夏航空集团,跟我们远新一起,启动‘华夏c999’项目。”
“我们远新,负责为它提供一颗不看任何人脸色,完全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电动心脏。”
李建国的脑子“嗡”得一声,一片空白!
他不是震惊于“电动”这个词。
而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所有人还为那三百架支线飞机的订单而沾沾自喜时,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一切,直接瞄准了那两家百年航空巨头的——命根子!
这已经不是弯道超车了!
这是直接掀了牌桌,要全世界都按照他的规矩,重新开一局!
“你……有几成把握?”
孟远看着他,脸上是那种平静的自信。
“以前,我们自己干,一成都没有。”
“现在,你来了,就有五成。”
他顿了顿,补充道。
“若有国家点头,就有十成。”
李建国猛地站起身,大步流星走到孟远面前,伸出了那只微微颤抖的右手。
“干了!”
当李建国,将那份由他和孟远共同签署的,“c999‘电动心脏’项目,摆在了航空工业部那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同志”面前时。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严肃了!
“胡闹!”
一位德高望重,在航空系统内有着“定海神针”之称的顾老,将手中的老花镜重重地拍在了桌面上。
“简直就是胡闹!”
“我再说一遍,我坚决反对!”
顾老那布满老年斑的手掌,重重地拍在红木桌面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我们国家在涡扇发动机上,被西方卡了整整五十年脖子!这条路还没走顺,你们就要一步登天去搞什么‘电动大飞机’?这是典型的投机取巧,是拿国家千亿投资当儿戏!”
他浑浊锐利的目光,死死地钉在孟远身上。
“年轻人,我承认你的电池在地上和水里玩得不错。但是,天空有天空的规矩!那不是你们这些搞‘新概念’的小年轻,可以随便撒野的地方!”
话音落下,满座皆惊。
在场的,几乎都是航空系统的老前辈,
他们被西方技术封锁折磨了一辈子,那种深入骨髓的谨慎和不自信,让他们对任何“跨越式”的发展,都抱有天然的警惕。
李建国气得满脸通红,正要拍案而起。
一只手,却从旁边伸了过来,轻轻地按住了他。
是孟远。
他缓缓地站起身,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愤怒,反而带着一丝平静的微笑,走到了会议室的中央。
“顾老,各位前辈,大家先消消气。”
“刚才顾老的话,说得很重,但道理我明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确实让我们航空人的腰杆,很难挺直。”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
“但是,我想请问各位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别人划定的,那条永远赶不上的旧赛道上,死磕到底呢?”
“既然,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如此憋屈,如此受制于人。为什么就不能掀了这张牌桌,自己另开一局呢?”
“你!”
顾老气的胡子都在发抖,
“黄口小儿,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孟远没有理会他的愤怒,而是转身,看向了那位从始至终都只是在静静旁听,没有说过一句话的老领导。
“老领导,”他微微躬身,语气不卑不亢。
“去年,我们寄予厚望的‘长江1000’发动机项目,因为一片小小的单晶涡轮叶片,被美国人卡住了脖子,整个项目停滞不前。这件事,在座的各位,应该都记忆犹新吧?”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的航空人心头一颤。
那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一片小小的叶片,不仅是材料工艺问题。其背后,是那台生产设备,是设备里最核心的控制软件和传感器!”
“这是一整套,被西方垄断了几十年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壁垒!”
“我们就算再花五十年,也未必能完全追得上!就算追上了,人家又会拿出新的东西来卡我们!”
“这条路,是一条死路!”
“而今天,我和李董事长,要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从最底层的基础材料,到最核心的储能系统,再到最终的电驱动力总成!甚至包括那用来制造它们的所有核心装备!”
“每一个环节,都将完完全全,百分之一百的,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孟远宏大战略格局的宣言,给彻底震住了!
老领导没有说任何一句赞同或反对的话。
他只是缓缓站起了身。
走到那位,早已脸色煞白,嘴唇微微颤抖的顾老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伙计,”
“我们这一代人,跪得太久了。”
“是时候,该让孩子们,站起来试试了。”
说完,他便再也没有看任何人一眼,转身,缓缓地走出了会议室。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c999‘电动心脏’预研项目,正式启动!一场旨在彻底攻克“电动大飞机”的大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远新中央研究院,“创世纪”项目实验大楼里。
一场更加艰难的“技术攻坚战”,也同样打响了!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去研发出那颗,足以驱动几百吨重的空中巨无霸的动力电池——“凤凰四号”!
第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
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800wh\/kg!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去找一种,能够取代现有石墨硅碳的,负极材料。
而这一次,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在元素周期表之上,
最轻、最活跃、也最难以被驾驭的金属——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