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断案、诛九族
锦衣卫的审讯还在继续,东海上,汤和的舰队载着满船金银与少量俘虏,正朝着宁波府的方向驶来,船头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这场抗倭之战的完胜。
等舰队抵达宁波府码头时,百姓们早已闻讯赶来。
看到一箱箱金银被抬下船,又看到被铁链锁着的倭寇俘虏,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杀得好!”
“这些畜生就该这么处置!”
汤和站在船头,对着百姓们拱手致意,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宁波府码头的晨雾还未散尽,汤和的水师舰队已如长龙般泊靠岸边。
“太孙殿下!”汤和老远就看到朱雄英,加快脚步迎上去,抱拳躬身,“老臣幸不辱命,东极岛四岛尽破,现将俘虏、赃款及涉案证据,一并交由殿下处置!”
朱雄英上前扶住他的手臂,目光扫过码头——二十余名倭寇俘虏被铁链锁成一串,个个面黄肌瘦,眼神惶恐;十数辆马车正从战船上卸箱子,金银珠宝的光泽透过箱缝刺眼夺目;几名锦衣卫正小心翼翼地搬运着捆扎好的卷宗,那是从倭寇老巢密室里搜出的通倭证据。
“汤爷爷辛苦。”朱雄英声音温和,“这些日子在海上颠簸,定是累坏了。”
“只要有仗打,不累!”汤和朗声笑起来,指着那些箱子,“殿下您看,倭寇攒下的家底全在这了,还有通倭的书信、账册,一笔一笔记着呢!”
蒋瓛上前一步,接过亲兵递来的清单,双手呈给朱雄英:“殿下,俘虏共计二十七人,皆是倭寇中负责管账、造船和军械的头目;赃款折合白银过百万两,珠宝玉器若干;证据卷宗共三十九册,涉及官员十五人,商户七家。”
朱雄英翻看清单时,汤和凑近低声道:“殿下,末将得即刻带水师回福州——东南沿海防线不能空着,万一有漏网的倭寇回窜就麻烦了。”
“汤爷爷考虑得是。”朱雄英抬头,对蒋瓛道,“给汤将军的船队备足粮草淡水,让兄弟们路上用。”
又对汤和道,“回去路上务必当心,待这边事了,我再向皇爷爷为您请功。”
“请功就不必了!”汤和摆摆手,转身对水师将士们高喊,“兄弟们,卸完货即刻拔锚,回福州!”
码头顿时忙碌起来,水师士兵们加快了卸货的速度,船帆被陆续升起,海风鼓得帆布猎猎作响。
汤和最后抱了抱拳,转身大步登船,旗舰的龙旗在晨风中舒展,很快便带领舰队缓缓驶离码头。
朱雄英望着舰队消失在海平面,才转身对身后的人说:“把俘虏押往诏狱,赃款入库封存,证据送到府衙议事厅。”
宁波府衙的议事厅内,朱雄英端坐案前,面前堆着两摞卷宗,左侧是汤和带回的倭寇账册、书信,右侧是锦衣卫连日审讯的供词。朱雄英拿起一本账册,泛黄的纸页上用汉字和倭文记载着交易记录,他将信纸拍在案上,声音冷得像冰,“身为朝廷命官,竟与倭寇约定‘各取所需’,真是丧尽天良!”
朱高炽拿起刘成与倭寇往来的密信,眉头拧成疙瘩:“刘成竟将军中布防图卖给倭寇,难怪前几次围剿总被他们逃脱!”
“证据确凿,不必再审了。”朱雄英站起身,“传我命令,所有涉案官员,凡通倭书信、交易记录明确者,一律斩立决,午时三刻行刑!”
朱雄英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宁波府的位置:“王钝、王锐、刘成,身为通倭首恶,罪不容诛——没收全部财产,诛九族!”
“殿下!”蒋瓛上前一步,递上三大家族的罪证,“三大家族不仅长期为倭寇提供物资,还参与劫掠沿海百姓,账册上记着他们分赃的明细,光是记录在案的命案就有二十七起!”
朱雄英看着账册上“某村反抗,屠村泄愤”的字眼,指节捏得发白:“三大家族与倭寇同流合污,手上沾满百姓鲜血,同样罪该万死——没收全部财产,诛九族!”
“殿下,”朱高炽犹豫着开口,“三大家族族人众多,其中不乏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朱雄英转头看向他,眼中怒火熊熊,“被他们勾结倭寇害死的百姓,就没有老弱妇孺吗?去年台州湾被劫掠的渔村,三百多口人只活下来七个,其中还有四个是孤儿!这些罪孽,难道不该清算?”
朱高炽被问得哑口无言,低头躬身:“殿下教训的是,属下知错。”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缓:“至于其他涉案较轻者,比如被迫为倭寇送过货、但未参与劫掠和通敌的商户,只诛首恶,家人免罪,财产充公即可。”
他看向朱高炽,“高炽,你有时候就是心软,对于这种十恶不赦的,心软只会造就更多的杀孽,至于行刑事宜就交给你和锦衣卫,务必让百姓亲眼看着这些蛀虫伏法,以安民心。”
“是!”朱高炽沉声领命。
午时三刻的鼓声在宁波府响起时,刑场周围早已挤满了百姓。王钝、王锐、刘成被押上主刑台,三大家族的族长和核心成员紧随其后,后面是长长的一串涉案官员,个个面如死灰。
“快看!那是王钝!”人群中有人指着主刑台上的身影,“这个狗官,居然帮倭寇害咱们沿海百姓!”
烂菜叶和石子朝刑台飞去,砸在王钝脸上。他挣扎着想要嘶吼,却被堵住嘴,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王锐瘫在地上,裤脚渗出湿痕,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刘成则紧闭双眼,似乎在祈祷死后能少受些罪孽。
“时辰到!”监斩官高声喊道。
朱雄英站在府衙的角楼上,远远望着刑场。朱高炽走到他身边,递上一杯热茶:“都准备好了。”
“动手吧。”朱雄英没有回头,声音平静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