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一千两?还好
村长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江陆离已经洋洋洒洒写了有十来页的纸张,他突然觉得,这个预防措施也不是必须要做哈。
“嘉月啊。”村长的目光转向一旁的顾嘉月,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试探,“这些东西弄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顾嘉月垂眸,纤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手指在飞快地盘算:石灰、艾草、麻布……
“很多东西村里应该都有,咱们可以跟村民购买,就是草药之类的需要购买,七七八八算下来大概需要一千两左右吧?”
话音落地的瞬间,她自己都愣了愣,指尖下意识地蜷缩起来。
一千两啊,足够寻常农户过几辈子了。
她悄悄抬眼瞥了眼村长,见他眉头微蹙,心便跟着悬了起来,正琢磨着要不要说自己先垫上。大不了把造纸作坊分到的红利都取出来,总能凑齐的。
没曾想村长却猛地松了口气,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哦,才一千两啊。那可以接受。”
他拍了拍大腿,语气轻快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我这就去招呼村民们,先把家中值钱的东西收拾好。”
嗯?
顾嘉月怔住了,眼睛微微睁大,瞳孔里满是错愕。
一千两可以接受?
她眨了眨眼,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村里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村长瞧着她那副目瞪口呆的模样,心里便有了数,忍不住笑了:“这段时间你太忙了,是不是都没有看造纸作坊的账目?”
顾嘉月老实摇头,脸颊泛起一丝愧疚的红晕。
自从将账本交给大嫂赵星儿,她是真的没再碰过。
赵星儿做事细致妥帖,她是一百个放心,便将所有心神都扑在了孩子们身上。
“最近造纸作坊订单量十分的庞大。”村长声音难掩得意。“咱们的订单都排到十月去了,村里的分红还是很多的,所以一千两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只是原本打算今年修路,只能再等等了。”
顾嘉月闻言笑了,眼角眉梢都染上暖意,像是雨后初晴的阳光:“只要人活着,路什么时候都能修。”
村长重重点头,眼里闪着亮。“是呀,只要人活着。”
他说着便要起身,脚步急切得带起一阵风。这事得赶紧通知下去,还得安排人在村口那片竹林和后山崖巡视,可不能出半点岔子。
“村长等等!”江陆离突然出声,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落下一个小小的墨点。
村长猛地停住脚步,转过身来,脸上满是疑惑:“江山长,可还有事?”
江陆离放下笔,指尖在砚台上轻轻一抹,抬眼时神色郑重的看向顾嘉月。“嗯,我这里有一道给顾山长的圣旨,你们看看要在哪里摆香案?”
什么?
圣旨?
堂屋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窗外雨滴落地的声音。
顾嘉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瞳孔骤然收缩,心跳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攥住,砰砰直跳震得耳膜发响。
她原以为圣上顶多赏些绸缎银两,或是给个减免赋税的恩典,万万没想到……
竟是圣旨!
顾家人更是夸张,顾爷爷手里的旱烟杆“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顾大娘捂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抽气声,身子控制不住地发抖,像是秋风里的落叶。
村长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手忙脚乱地想去扶顾爷爷,自己的腿却也软得打颤。
圣旨啊,这辈子有几个人能见到?更何况是他们这样无权无势的老农民。
“顾爷爷?村长?你们快快决定。”江陆离看着他们这副模样,语气里带了点催促。
按规矩见到顾嘉月的第一刻就该宣旨,只是先前情况紧急,才耽搁到现在。如今已经到了安全的地方,总不能再拖了。
村长猛地回过神来,像是被人兜头浇了盆热水,浑身的血都沸腾起来:“摆什么香案?直接开祠堂啊!”
顾嘉月脸颊绯红,有些手足无措地摆手:“村长,是不是夸张了点?”
爷爷也连忙摆手,声音都带了颤。“村长这不太好吧?嘉月只是一个女子,怎么能进祠堂?”
他不是迂腐,只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女子不得踏足祠堂半步,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敬畏。
“不不不夸张!”村长急得直摆手,嗓门都拔高了八度,“这可是咱们顾家得到的第一张圣旨,自然要珍重对待!”
他根本不给顾嘉月拒绝的机会,扭头就冲里屋喊,“婶子,你快杀只鸡,要最肥的那只!我去召集族老,再去张屠夫那里买只猪头!”
话音未落,人已经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草鞋踩在泥地里溅起一串水花。
也难怪他如此激动。
那可是圣旨啊,是天家给顾家的圣旨!
什么?圣旨是给顾嘉月的?
那顾嘉月难道不是顾家的人吗?
四舍五入,可不就是给顾家的嘛!
这些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安南县,有几个人能得此殊荣?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雨丝传遍了整个桃花村。
原本躲在家里避雨的男女老少,不管是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是拄着拐杖的老人,都披了蓑衣、戴了斗笠,一股脑地往顾家祠堂涌。
雨水打湿了裤脚,泥点溅满了鞋面,可没人在意。
谁不想亲眼看看圣旨长什么样子?
顾家祠堂平日里只在除夕祭祖时才会打开那扇厚重的木门。
但村长有心,常年让人打扫,此刻推开祠堂门,一股混合着檀香和旧木的气息扑面而来,地面扫得干干净净,连供桌的缝隙里都没有半点灰尘。
香案就设在祖宗牌位下方,紫檀木的供桌上,三畜六礼摆得整整齐齐。
肥嫩的全鸡卧在白瓷盘里,油光锃亮的猪头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旁边还摆着新鲜的瓜果和一壶米酒,袅袅的青烟从香炉里升起,在横梁间缓缓盘旋。
村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殷勤的朝着江陆离说道:“江山长,可以了。”
江陆离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明黄色的卷轴,指尖捏住卷轴的两端,缓缓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陆离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祠堂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落在玉盘上的珍珠。
“自古贤才不问出身,功绩当昭天下。兹有矩州农女顾嘉月,虽生乡野,却怀济世之心......其术利国,其教利民,虽为女子,功绩堪比良相。朕察其德,赞其智,特册封为‘文兴县主’,赐金册宝印,食邑二百户,准于乡里建县主祠,以彰其功。望尔此后,仍传技艺、兴教化,使天下皆知,布衣之中自有栋梁。钦此。建元十七年四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