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秀才

机梁上悬着的百余根细线立刻露了出来,像初春抽芽的柳条般随着踏板轻颤,线头都系在一块刻满凹槽的竹板上,竹片边缘被磨得光滑发亮。

“这是我们把提花机的束综拆解开,改成了能滑动的‘花板’。”她的声音比李葵花脆些,带着点傲气,一开口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她的指尖划过竹板上交错的纹路,看了已经退到一边的李葵花,继续说道:“原来换花纹得重新绑所有线综,缠线能缠到手指发麻,现在抽掉旧花板插进新的,半个时辰就能从云纹改成缠枝莲,一根都不会错,省时还省力。”

说话的功夫,青草已经麻利地坐到新织机前的棉垫上。

那棉垫是用旧棉絮翻新的,软乎乎的刚好垫住后腰;坐凳的高度也正合适,她脚踩踏板时膝盖弯得自然,不像从前那样得踮着脚尖。

随着她脚掌起落,木梭“嗖”地从经纱间穿过去,快得只留下一道残影。

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连杜夫子都往前凑了凑,眼珠子跟着木梭转,手里的书卷“啪嗒”掉在地上都没察觉。

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仿佛这样就能让那梭子跑得再稳些。

真快!比寻常织机快了近一倍不止,连投梭的声音都带着股利落劲儿。

不过三炷香的功夫,布轴上已浮现出层叠的海棠花影。

花瓣边缘的银线被织得匀匀净净,像被晨露浸过般泛着柔光,连最细微的花萼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在从前,得靠织工盯着线轴,一针一线地数着才能织出来。那所要花费的功夫,可比如今要大得多了,有多少织布的织女年纪轻轻就瞎了眼?

“刚刚你们都看到了,新改良的织布机,不必像之前那样一直弓着腰。”青草停下手里的活,揉了揉手腕,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指着机座旁的棉垫和可调节的坐凳,“桐华姐姐量了我们坐着织布时的高度,画了三张图纸才定好尺寸,连投梭的木杆都截短了半尺,手腕不用再使劲往前探,织久了也不酸。”

李桐华原本还梗着脖子,听到这话,嘴角悄悄往上翘了翘,又飞快地抿平,忽然转身扯过旁边一匹旧布。

那旧布边缘有些发皱,边角还歪歪扭扭的。“你们看,旧织机织的锦缎边缘总有点歪,像没长齐的禾苗。”

她把旧布和新织出的海棠锦并在一起,对比格外明显,“新机子装了铜制的定经器,经纱牵得笔直,比用尺子量过还准,连最挑剔的绣坊张掌柜都挑不出错。”

她顿了顿,眼角的余光瞥见李葵花亮晶晶的眼睛,声音低了些,却足够让周围人听清:“是葵花先想到把斜织机的杠杆改得更灵活的。”

哼,虽然她总觉得李葵花性子太软,被爹娘骗的团团转有些蠢。可这次确实是对方先画出的草图。

她李桐华才不屑于抢功劳。

她自己有本事,要得到夸奖和荣耀,就自己去做!人们又不是瞎子,总有识货的人看到她的努力和功劳。

就比如这次改良织布机,学堂里负责教打铁的夫子就夸过她打磨的齿轮转得最顺滑。

顾嘉月招呼几位夫子来看机上的锦缎,指尖轻轻拂过布面,触感细腻得像流水。

花纹繁复却不见丝毫紊乱,连纬线的密度都均匀得惊人,仿佛不是织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的。

“不错不错,改得确实很不错!”顾嘉月的声音里满是赞许。

虽然在顾嘉月的眼中,这台织布机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缺点,但她作为一名教师,是不能也不会再这样的时刻说出打击人的话来的。

只有真正去实践过的人才知道,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不是一句话,一个点子那样简单。

这是三个姑娘,凭着书本和琢磨做出来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够让人惊喜了。

“你们做得很好,所以我决定奖励你们!”顾嘉月望着三个小姑娘,正要说出早就想好的奖励,却感觉衣袖被轻轻扯了扯。

回头一看,花朝正朝她使眼色。

没看懂,但也能大致明白是什么意思。

顾嘉月假装无事发生,很自然的笑了笑:“至于奖励什么,我还没有想好。等我和其他夫子商量出最合适的章程,再给你们一个惊喜。”

“多谢夫子!”三个小姑娘兴奋的立刻抱在了一起。

“夫子放心,我们会继续琢磨,继续改进这台织布机的。我的目标是要让整个桃花村的每一户都拥有织布机!”李葵花仰起脸,鼻尖还沾着点棉絮,眼神却亮得像淬了火的钢针。

他作为创作者,自然知道这台织布机还却在缺点。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体积太大了,造价太贵了。根本无法普及。

李桐华也用力点头,下巴微扬:“下次夫子再来的时候,我们让它织出百鸟朝凤纹!”

顾嘉月又笑着说了许多鼓励的话,看着她们眼里的光,觉得这雨天都变得暖融融的。

她转身面向围观的学子们,声音提高了些,足以让每个角落都听清楚:“从今日起,学校设立‘创新奖学金’。不管是改良工具,还是想出新法子,只要有实用的发明创造,学堂都会给出针对性的奖励。”

话音刚落,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学子们瞬间炸开了锅,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

“那我构思了半年的节水水车,是不是能试试了?”一个穿蓝布衫的少年涨红了脸眼中的兴奋已经无法预制。

“夫子!我有个让墨汁速干的法子,您要不要先听听?”梳双髻的小姑娘举着她的砚台就往前挤。

“先听我的!”个高些的男孩扒开人群,“我有一个很棒的想法,就是共享马扎,要是能做出来肯定挣钱!”

“夫子,我做了支能装墨囊的毛笔,不用总蘸墨!你看看吧?”

“夫子夫子,我有个能自动关窗的木机关,这样下雨就不用跑着关窗了!”

孩子们像刚打开的百宝箱,七嘴八舌地把藏了许久的想法都倒了出来。有的确实实用,比如那个装墨囊的毛笔,笔杆上还留着试做时钻歪的小孔;有的虽简单,却透着机灵。

比如用竹片做的“自动翻书器”,虽只能翻薄册子,却看得出费了不少心思。

江陆离正护着顾嘉月,生怕她被这些毛头孩子冲撞到,闻言眼睛一亮,拉住那个说“共享马扎”的男孩。“你那个共享马扎,跟我详细说说?”

“你的马扎打算怎么做?做好了放置在哪里?要是被人拿走不还怎么办?或者如何做到别人付了钱才能坐?”

那孩子被江陆离这一连串问题问懵了。原本十分兴奋的他一脸生无可恋的离开了锦绣楼。

路上遇到了前来寻人的顾家大伯。“嘿孩子,你看到你们顾山长河顾夫子了吗?”

如今顾宇川也在学堂当夫子,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顾夫子。

孩子有气无力的指了指锦绣楼。

“好,你这孩子走路多看路,怎么能闭着眼睛呢?等下摔倒怎么办?”

孩子更难过了。

“呜呜呜呜,我只是眼睛小而已,没有闭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