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空印案(第二更,求订阅!)
朱标像往常一样,前来拜见马皇后。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e8zw.com
他身着华丽的太子服饰,步伐稳健地走进殿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父皇,母后,孩儿来了。”朱标恭敬地行礼,目光中透露出对父母的敬爱与关怀。
朱元璋和马皇后见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不过在欣慰的同时,朱元璋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已经知道历史进程的他深知标儿在过几年后便会因病去世,这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不光是标儿,就连妹子也会离他而去,每每想到这些,他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疼痛。
但面对眼前的儿子和妻子,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悲伤流露出来。
可马皇后不是别人,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丈夫情绪上的微妙变化。
她轻轻拉过朱元璋的手,温柔地问道:“重八,你今天怎么了?好像有心事的样子。”
听到母亲的话,朱标也关切地望着父亲,希望父亲能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想要掩饰自己的忧虑。
他轻轻拍了拍马皇后的手,说道:“没事,只是今天有些累了。”然而,他的眼神却出卖了他,那份深沉的忧虑和悲伤仍然挥之不去。
马皇后见状,心中更加确定丈夫一定有心事,但她没有追问,只是温柔地依偎在朱元璋的身旁,默默地给予他支持和安慰。
朱标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父母,他能感受到父亲那份难以言说的沉重,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他多么希望自己能为父亲分担一些,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时,朱元璋轻轻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说道:“标儿,你不用担心为父,为父只是有些感慨罢了。”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不想让儿子太过担心。
朱标闻言,心中稍微宽慰了一些,他说道:“父皇,您若有烦心事,不妨说出来,或许孩儿能为您分忧。”
朱元璋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知,标儿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牵挂。
但此刻,他不想让这份忧虑影响到儿子,于是笑着说道:“好了,标儿,你不用担心,为父真的没事。”
此时马皇后心中已经有了些许猜测,清楚应该是他在华夏千古城知道了一些自己和标儿的事情。
但她没有点破,而是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标儿,你父皇只是有些累了,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朱元璋微笑着看向妻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他知道,马皇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附和道:“妹子说得对,俺只是有些累了,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
朱标听后点点头,转移了话题继续说道:“父皇,郑士利今天又递交了一份奏折。”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一皱:“这个匹夫,朕还没找他,他倒是先送上门来了!朕倒要看看,他又想说些什么!”说完,朱元璋便示意朱标将奏折呈上来。
朱标小心翼翼地拿出奏折,递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接过奏折,仔细地阅读起来。
奏折中,郑士利言辞恳切,再次为那些因“空印案”而受牵连的官员求情。他列举了这些官员的功绩和苦衷,希望朱元璋能够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朱元璋看完奏折,脸色越发阴沉。他愤怒地将奏折扔到一旁,说道:“这个郑士利,真是胆大包天!朕已经说过,此事不容再议,他竟然还敢一再上书!他以为朕真的不会治他的罪吗!”
本来对于如何处理空印案朱元璋虽然有了主意,但还没有下定决心。
一方面他知道空印案牵扯到的官员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有才能、有功绩的人。若是一刀切地严惩,难免会造成人才流失,对朝廷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另一方面,他也清楚空印案背后所反映出的官场弊端和腐败问题,若不严加整治,恐怕会愈演愈烈,最终危及大明江山。
因此,朱元璋陷入了两难境地,迟迟未能做出最终决定。
可在看了明朝的资料后,朱元璋对未来的走向有了清晰的了解,心中也便没了顾忌。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对空印案进行彻底的整治,以肃清官场风气,维护大明的稳定。
尽管他知道这会让他失去一些有才能的官员,但他更清楚,若不严惩,腐败之气将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侵蚀大明的根基。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得知郑士利再次上书后,这么大火气的主要缘故。
简直是撞到了朱元璋的枪口上。
朱标见状,连忙劝道:“父皇,郑士利也是一片忠心,他只是想为那些官员求情而已。您何必如此动怒呢?不如再考虑一下他的奏折吧。”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说道:“标儿,你不要被这些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们不过是想逃避惩罚罢了!朕心意已决,此事绝不容再议!”
朱标见父皇态度坚决,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多言。他深知父皇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便很难再改变。
“是,儿臣遵命。”朱标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退出了御书房。
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朱元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既希望儿子能够成长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又担心他过于仁慈,会被朝中的奸臣所利用。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叹了口气。
马皇后见状,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重八,我昨天做了梦。”
“哦?什么梦?”朱元璋闻言,收回思绪,看向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马皇后微微一顿,说道:“我梦到观音菩萨显灵,祂告诉我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是自然法则。”
朱元璋闻言,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观音菩萨还告诉我,作为一国之母,应该心怀慈悲,广结善缘,多行善事可以积德增寿。”马皇后继续说道。
朱元璋听罢,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妹子所言极是,心怀慈悲,广结善缘,方能保我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马皇后见朱元璋神色有所缓和,心中稍安,又道:“重八,我知道你一心为了大明,但那些官员中也不乏忠臣良将,你能否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朱元璋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妹子,你有所不知,朝中局势复杂,那些官员之间盘根错节,若不严厉整治,只怕会愈演愈烈,最终危及我大明根基。”
马皇后闻言,不再多言,她知道朱元璋心中自有计较,只是希望他能多一份慈悲,少一份杀戮。
话虽如此,可想到几年后妹子便会离他而去,朱元璋还是有所触动。
若是自己不像历史那般严苛对待那些犯错的官员,是否就能改变妹子的命运,为妹子积德增寿呢?他心中暗自思量。
当然事情轻重,他还是分的清。
哪些官员能够继续为大明效力,哪些官员已经腐化堕落,不可救药,他心中自有明镜。
只是,若能以慈悲为怀,尽量宽恕那些一时糊涂的官员,或许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杀戮,也能为自己积些阴德,为妹子增些寿数。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不禁柔和了许多。
他深知,治理国家不能光靠严刑峻法,更需以德服人,以情动人。
对于那些真心为大明效力的官员,他自然会重重奖赏;而对于那些只是一时糊涂,并未犯下大错的官员,他也愿意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呢?
不光是空印案这些官员,还有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
对于他们的处置,朱元璋心中又泛起了波澜。
他深知,这些人曾是大明的栋梁,为大明的建立与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功过不能相抵,他们犯下的错误同样严重,甚至触犯了律法。
无论是胡惟庸、李善长,还是蓝玉等人,他们都曾是自己的心腹。
他们陪伴自己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他们的忠诚与才干,自己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然而,历史上却走到了那一步,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他知道,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因私废公,更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影响了大局。
他必须冷静地处理这些事情,为了大明的未来着想。
不过好在,无论是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距离现在都还有些时日,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筹谋这一切。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朱棣这个逆子给找回来,好好地教训一番,让他明白什么是君臣之道,什么是为子之道。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想到这里,他连声吩咐道:“来人,快去将朱棣给朕找来,朕要亲自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