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燕王为何意欲谋反?(第三更,求订阅!)

燕王府内,朱棣正在和好友小聚,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气氛热烈而欢快。

朱棣举杯痛饮,脸上洋溢着豪爽的笑容。他说道:“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日我等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好友们纷纷响应,燕王府内顿时欢声笑语不断。

然而,就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地跪在朱棣面前:“王爷,皇上派人来传旨,要您即刻进宫见驾!”

听到这话,朱棣愣了一下,不明白为何父皇突然招他进宫,那不成是自己昨天在宫中的所作所为被父皇知道了?但转念一想,自己昨日不过是与几位朝中大臣商议了一下北方边防之事,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啊。

他心中虽有疑惑,但也不敢怠慢,连忙站起身来,对好友们说道:“各位,今日的酒就先到这里吧,改日我们再聚。”

好友们见状,也纷纷起身告别。

朱棣整理了一下衣衫,随即便跟着侍卫出了燕王府,向皇宫而去。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猜测着父皇召见自己的原因。

皇宫内,朱元璋已经在御书房内等候多时,他神情严肃,目光如炬,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事情。

朱棣来到御书房外,轻轻地扣了扣门,得到允许后,便推门而入。

他跪在地上,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语气冷淡地说道:“起来吧。”

朱棣闻言,心中更是一紧,父皇平日里虽然对自己不算十分宠爱,但也从未有过如此冷淡的态度,难道这次的事情真的闹大了?

他缓缓起身,低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

朱元璋在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奏折,看也不看朱棣一眼,冷冷地说道:“听说你昨日与几位大臣商议北方边防之事?”

朱棣心中咯噔一下,心想父皇果然已经知道了,连忙回答道:“是,儿臣昨日确实与几位大臣商议了边防之事,只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我大明的边疆。”

朱元璋闻言,将奏折重重地摔在书案上,怒声道:“更好地守护边疆?我看你是为了更好地谋反吧!”

听到这话,朱棣瞬间懵了。

谋反?为何自己这个当事人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

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连忙辩解道:“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一心为国,绝无任何谋反之心!”

朱元璋看着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却仍旧冷硬地说道:“冤枉?那你倒是说说,你为何要与那些大臣私下商议边防之事?莫非是觉得朕老了,不中用了,想要架空朕,自己掌控朝局?”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棣是越听越迷糊,自己怎么就好端端的要谋反了。

天可见怜,他可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因此,只能跪在地上不断地哭诉:“父皇,儿臣真的冤枉啊!”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棣是冤枉的,毕竟他谋反之事据此还有一段时间,但此刻他就是要敲打敲打朱棣,让他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所以,所谓的和大臣私下商议边防,不过是他随便找的个由头。

为的就是给自己揍他找个理由。

没错,朱元璋就是打算揍朱棣一顿,以泄他心头的怒气。

于是,朱元璋也不再废话,直接站起身来,一脚就踹在了朱棣的屁股上。

朱棣被踹得一个趔趄,差点没趴在地上,但即便如此,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只能委屈巴巴地看着朱元璋。

他心中虽满腹委屈,却也明白此刻不是争辩的时候,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一脚,希望父皇能够消气。

朱元璋看着朱棣那委屈的样子,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但想到自己那不肖子孙,将明朝弄的乌烟瘴气,朱元璋心中的怒火便又熊熊燃烧起来。

见状,他也不再犹豫,再次抬起脚,狠狠地踹在了朱棣的身上。

这一次,朱棣直接被踹倒在地,疼得他龇牙咧嘴,不断高呼:“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真的没有谋反之心,求父皇明鉴!”

朱元璋听着朱棣的呼喊,脸色却愈发阴沉,他怒声道:“冤枉?你还有什么好冤枉的!朕还没说你谋反呢,你就先喊上了!说,你是不是早就有了不臣之心!”

朱棣趴在地上,不断地磕头,哭喊道:“父皇,儿臣真的没有谋反之心啊!儿臣只是想要为大明尽忠,为父皇分忧啊!求父皇开恩,求父皇饶了儿臣这一次吧!”

朱元璋看着朱棣那狼狈的样子,心中也是一阵无奈。

正所谓冤枉你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你的清白。

他何尝不知道朱棣的忠心,但想到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他又不得不狠下心来,对朱棣进行一番敲打。

或许朱棣作为皇帝是合格的,若是可以朱元璋不介意让他继承皇位。

但联想到朱棣这脉所行之事,以及历史上那些因兄弟相争而引发的惨案,朱元璋又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深知,一旦让朱棣起了不该有

的念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毕竟,权力的诱惑是巨大的,足以让人迷失自我。

因此,即便心中对朱棣有所认可,朱元璋也必须要压制住这份念头,不能让朱棣有丝毫的松懈和妄念。

于是,他怒喝道:“住口!朕不想听你这些狡辩!来人,将朱棣给朕带下去,重打二十大板,让他长长记性!”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立即就有两名侍卫上前,将朱棣从地上架起,拖出了大殿。

而朱棣则是一边挣扎,一边高呼:“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真的没有谋反之心啊!”

然而,他的呼喊却没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拖走,接受那残酷的惩罚。

大殿内,朱元璋的脸色依旧阴沉如水,仿佛没有丝毫的动摇。

他深知,这次的惩罚不仅是为了给朱棣一个教训,更是为了稳固皇权,防止任何可能威胁到皇位稳定的因素出现。

朱棣直到被拖走的那一刻,他的心中都满是疑惑,自己怎么就好端端的谋反了?到底是何人栽桩陷害我。

此刻,他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然而,还不待他多想,侍卫们便毫不留情地将朱棣按在地上。

随后板子重重地落在他的身上,每一声都仿佛砸在他的心上。

疼痛让朱棣的意识逐渐模糊,没过多久便晕了过去。

随着朱棣的离去,大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但朱元璋的心中却依旧难以平静。

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管理自己的子孙,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或许,他需要更加严格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皇权的神圣和不可侵犯。又或许,他需要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他们,确保皇位的稳定传承。

总之,这次的惩罚只是一个开始,朱元璋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更加谨慎和智慧地面对一切挑战。

......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皇宫。

唐玄宗一行人在和商陆告别后,便大包小裹的回到了唐朝。

他们刚一出现,周围早已等候多时的大臣全都围了过来。

这些大臣们满脸关切,纷纷询问唐玄宗此次阳岭之行的收获。

毕竟,经过上次的购物,众人已经意识到这次阳岭之行的重要性。

唐玄宗微笑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他缓缓说道:“此行收获颇丰,不仅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朕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说到这里,唐玄宗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故意吊足了大臣们的胃口,然后才继续说道:“朕发现了一种名为‘香烟’的东西,它虽然小巧,但却能让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

“朕觉得,这或许能成为奶茶之后,我大唐皇宫中的又一件新宠。”

大臣们闻言,纷纷露出好奇的神色,他们从未听说过这种名为“香烟”的东西。

唐玄宗见状,心中更是得意,他从袖中取出一包精致的香烟,轻轻打开,顿时,一股独特的香气弥漫开来,让周围的大臣们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这便是香烟,”唐玄宗缓缓说道,“朕在阳岭之时,偶然得见,觉得颇为新奇,便带了些回来。你们不妨试试。”

说着,他便将香烟递给了身旁的张九龄。

张九龄小心翼翼地接过,学着唐玄宗的样子,点燃吸了一口,顿时,他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色。

“果真是好东西!”他忍不住赞叹道。

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请求一试。

不过由于香烟有限,唐玄宗只是让几位王季友、牛仙客等重要大臣品尝了一番。

他们吸着香烟,脸上都露出了满足和陶醉的神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而那些没有品尝到香烟的大臣们,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羡慕与渴望。

他们围在张九龄等人周围,吸起了二手烟。

至于李林甫、宋璟等人,他们在回来之前便已经体验过了,因此只是微笑着看着众人陶醉的神情,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早一步尝到了这新奇之物。

而那些大臣们,吸着二手烟,虽然不如直接品尝那般过瘾,但也足以让他们心旷神怡,仿佛暂时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与烦恼。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弥漫起烟草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