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出路少青婷

第2章 (454)府内新世界

南南的鞋底碾过青石板时,发出细碎的“咯吱”声。他偷偷抬眼,看见廊檐下的铜铃正随着穿堂风轻轻摇晃,铃舌碰撞的脆响里,混着远处隐约的丝竹声。丫鬟的月白色裙摆扫过阶前的青苔,他慌忙收回目光,却被廊柱上的雕花纹路勾住了视线——那是条腾云驾雾的龙,鳞爪分明,眼珠是用墨玉镶嵌的,在穿窗而过的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

“这是……真的龙吗?”他忍不住拽了拽崔灿灿的衣角,声音里的惊奇压过了方才的局促。指尖触到的布料带着陌生的质感,是妈妈今天出门前特意换上的素色棉裙,裙摆上还沾着来时路上的草叶。

崔灿灿正望着正厅门口那对鎏金铜狮,闻言笑了笑,眼角的红意还未褪尽:“是工匠刻的。石雯家的府邸,在尚朝算是数一数二的雅致了。”话音刚落,就见石雯已从厅内迎了出来,她身上的锦袍随着步伐流动着暗纹,像是把整个星空都织在了衣料上。

南南猛地往后缩了缩,撞到了身后的廊柱。石雯的笑声像落在玉盘上的珍珠,清脆却不刺眼:“这孩子,还和小时候一样怕生。”她走上前时,南南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妈妈常用的洗衣液味道,倒像是院子里那些不知名的白色花朵,混着阳光晒过的暖意。

“快进来坐。”石雯侧身让他们进屋,指尖无意中碰到崔灿灿的手背,立刻察觉到那片皮肤的冰凉。她不动声色地握住,引着她往厅内走,“刚沏了雨前龙井,你以前最爱喝的。”

正厅的地面是整块的青灰色石板,被打磨得光可鉴人,南南低头就能看见自己模糊的影子。头顶的梁上悬着盏琉璃灯,灯罩上绘着仕女图,灯影落在紫檀木桌椅上,投下细碎的光。丫鬟奉上茶盏时,南南盯着杯盖边缘的金线看得出神,直到崔灿灿轻轻碰了碰他的膝盖,才慌忙端起茶杯,却被烫得“嘶”了一声。

“慢点喝。”石雯递过一方素帕,帕子上绣着极小的兰草,针脚细密得像是蜘蛛吐的丝。“尚朝的茶,讲究个‘品’字,不像你们那边,总用保温杯揣着。”她的语气带着玩笑,眼角的细纹却弯得温柔,“还记得吗?你总说,以后要住带院子的房子,在院里种满薄荷,说这样夏天就不用买花露水了。”

崔灿灿捧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碧绿色的茶水在杯底晃出涟漪。“哪还记得这些。”她低头抿了口茶,舌尖先是尝到微苦,随即漫开清甜,像极了石雯的声音,“后来毕业、结婚、生孩子,日子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稀里糊涂就过成这样了。”

南南正研究着桌角的香炉,那里面燃着的香灰是螺旋状的,像被施了魔法。听到妈妈的话,他突然想起昨晚看到的场景:妈妈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课程报表发呆,手指在“提交辞职报告”的按钮上悬了很久,最后只是叹了口气,起身给他热了杯牛奶。

“南南在看什么?”石雯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他指着香炉,结结巴巴地说:“这个……不用插电也能冒烟?”

石雯被逗笑了,眼角的笑意像水波一样漾开:“这是熏香,用炭火点的。尚朝没有你们那边的电器,但自有过日子的法子。”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你看院角那棵石榴树,去年结了三百二十一个果子,我让丫鬟数着摘的,做了石榴酒,埋在桂花树下,等你们来了正好开封。”

南南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院墙上爬满了紫色的藤蔓,几朵喇叭花正对着太阳张开嘴巴。树下有个石桌,桌边的石凳上还放着本翻开的书,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像有人在轻轻翻页。

“这里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他突然问道。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来时妈妈叮嘱过,不能在石雯面前提“穿越”的事,只说他们是来做客的远亲。

石雯却没在意,只是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没有那些物件,日子也一样过。清晨听鸟叫起床,傍晚看夕阳落进院子,夜里就着油灯看书,倒比你们那边多了几分清净。”她顿了顿,看向崔灿灿,“你在那边,是不是总睡不好?我看你眼下的青黑,比上次见你时重多了。”

崔灿灿的睫毛垂了下来,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嗯,总失眠。”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香炉里的烟,“单位一堆事,南南学校的家长群总在凌晨发消息,还有……”她没说下去,但南南知道她想说什么——爸爸又出差了,行李箱还放在玄关,上面贴着航空公司的标签。

“今晚在我这儿住下。”石雯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却又带着妥帖的温柔,“让丫鬟给你铺最软的褥子,再点上安神香。保证你一觉睡到天亮,连梦都不会做。”她拍了拍手,门外立刻走进来个穿绿裙的丫鬟,“去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多放两个枕头,南南正是长个子的时候,睡硬枕头不好。”

南南突然觉得脸颊发烫。他想起自己的房间,书桌上堆着没做完的习题册,床底下塞着吃剩的零食袋,妈妈上周才念叨过要给他收拾,却被突然来的加班电话打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月光下的心事

晚饭是在院子里吃的。石桌上摆着青瓷碗碟,盛着南南叫不出名字的菜:翠绿的豆角切成菱形,裹着透明的酱汁;鱼块没有刺,上面撒着金黄色的碎屑;还有盘红色的果子,咬下去酸甜多汁,核儿小得像米粒。

“这是尚朝的樱桃,比你们那边的车厘子甜。”石雯给南南夹了一筷子,“快吃,过了这季就没了。”她的银质筷子碰到碗边,发出清脆的“叮”声,像手机消息提示音,却比那声音好听得多。

南南吃得正香,突然听到廊下传来古琴声,琴音叮叮咚咚,像雨滴落在荷叶上。他抬头望去,月光正好落在院墙的琉璃瓦上,碎成一片一片的银辉,像妈妈首饰盒里的碎钻。

“是府里的乐师在练琴。”石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尚朝的人,晚上不爱待在屋里,总爱到院里坐坐,看看月亮,听听琴。不像你们那边,一家人吃饭都各抱个手机,谁也不说话。”

崔灿灿夹菜的手顿了顿。南南想起昨晚的晚餐:他捧着平板刷游戏直播,爸爸在视频电话里和客户吵架,妈妈把红烧肉端上桌时,叹了口气说“这肉炖了两个小时,你们倒是尝一口啊”。

“工作太忙了。”崔灿灿的声音很轻,像被月光泡软了,“上次南南学校开家长会,我答应了去,结果临时被总监叫去陪客户喝酒,回来时他已经睡了,书包上还别着朵小红花,说是给我的。”她的指尖在碗沿划着圈,那里沾着点樱桃汁,像滴没擦干的眼泪。

石雯没说话,只是给她斟了杯酒。酒杯是白玉做的,杯壁薄得能看见里面琥珀色的酒液。“尝尝这个,石榴酒,后劲小,喝了睡得香。”她举杯和崔灿灿碰了碰,“我在尚朝这些年,学会了最重要的事,就是‘慢’。花开了要等它谢,果子青了要等它红,急也没用。”

南南突然想起白天在书房看到的景象:石雯的书桌上,摊着一幅没画完的画,画的是院角的石榴树,旁边压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第三十三天,花开了十七朵”。

“可是……”崔灿灿的声音带着犹豫,“不努力的话,会被淘汰的。南南的补习班学费,房贷车贷,哪样不要钱?上次同学聚会,以前不如我的都升职了,我要是再不拼……”

“你还记得张教授吗?”石雯打断她,琴音正好在此刻转了个调子,变得悠扬起来,“当年她是系里最年轻的博导,却突然辞职去了云南,说要研究野生菌。我们都骂她疯了,可上次看她朋友圈,晒着在山里拍的星空,配文说‘找到了比论文更重要的东西’。”

崔灿灿望着杯中的酒液,月光在里面碎成一片,像她此刻的心情。“我哪有她那种勇气。”她苦笑了一下,“我就是个普通人,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

“才不是。”南南突然开口,声音大得自己都吓了一跳。他放下筷子,脸颊因为激动而发红,“妈妈上次帮李奶奶搬菜篮子,李奶奶送了我们一把小葱;还有上次我发烧,妈妈半夜背着我去医院,鞋子都跑掉了一只。”他说着说着,眼睛有点发涩,“石雯阿姨,我妈妈不是普通人,她是最好的妈妈。”

崔灿灿愣住了,抬手想摸摸儿子的头,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石雯递过手帕,眼底闪着水光:“你看,孩子比你懂。”

琴音渐渐停了。院墙外传来卖花人的吆喝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像首不成调的歌。南南看见妈妈喝了口酒,脸上慢慢泛起红晕,像小时候给他讲睡前故事时的样子,温柔得让人心安。

清晨的发现

南南是被鸟叫醒的。他睁开眼,看见阳光透过窗棂,在床榻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像数学课本上的坐标系。身上盖的被子带着淡淡的阳光味,不是家里那种烘干机烘出来的热气,而是晒了一整个白天的温暖。

他悄悄起身,踮着脚走到窗边。院子里,石雯正和一个老园丁说话,手里拿着把小铲子,在给月季松土。她今天穿了身湖蓝色的布裙,裙摆沾了点泥土,却比昨天的锦袍更顺眼。

“这株‘醉杨妃’最娇气,得天天松土。”石雯的声音顺着风飘进来,带着笑意,“去年冬天冻坏了根,我以为活不成了,没想到开春又冒出新芽。”

老园丁笑着说:“还是夫人有耐心。换了别家的主子,早让人拔了种别的了。”

南南突然想起妈妈养的多肉,上次出差前忘了交代爸爸浇水,回来时整盆都蔫了,妈妈心疼了好几天,却没骂爸爸一句。

他推开门,青石路上的露水沾湿了鞋底,凉丝丝的很舒服。石雯看见他,挥了挥手里的铲子:“醒啦?快来看看这朵月季,凌晨才开的,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那朵花是浅粉色的,层层叠叠的花瓣像小姑娘的裙子,花心藏着细小的金色花蕊。南南凑近闻了闻,香气淡淡的,不像妈妈买的香水那么呛人。

“尚朝的花,都开得慢。”石雯用手指轻轻碰了碰花瓣,“从打花苞到全开,要等上半个月。不像你们那边的花店,用激素催着开,看着热闹,却没什么香味。”

南南突然明白妈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