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倾家荡产,买了本自己写的书
就在君臣几人一派其乐融融时,只见被马车颠的七荤八素的刘伯温,抱着一本书独自走进了青沙洲,而那几只仙鹤也紧随其后。
“臣刘基,谨奏陛下,清沙铁厂之事,或事关九州龙脉,不可轻易动之。”
“臣今日见城郊仙鹤伴飞,出城斥重金方得此书,书中便有记载清沙铁厂之事,听闻陛下要将此物让于夷狄,不敢懈怠分毫,长驱至此!”
铁厂的高炉下,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片死寂,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刘伯温。
崔莹的心中犹如万马奔腾一般,险些直接喊出声来。
又要加钱的节奏?!
至于朱元璋,却已然被刘伯温所说的话,给震惊在了原地,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看看一旁的李善长,再看看刘伯温,最终朱元璋才确定了自己没有听错。
你花重金,买了你自己写的书献给咱?
李善长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两下,良久之后,才将目光看向了不远处的刘伯温。
“伯温呐,这书,你,你还没看?”
刘伯温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珠说道:“哪里顾得上看,我听说陛下要将这铁厂卖掉,第一时间便朝着青沙洲这边赶过来了,哪里顾得上看书。”
说罢,刘伯温便拱道:“陛下,臣以为,《连山》之中既然记载此事,那就需要从长计议,起码要依《连山》所言,勿伤天朝龙脉,否则天下百姓因此重遭荼毒,怕是得不偿失了。”
在朱元璋身旁的李善长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当即便拱手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恐不能再伴驾观摩...”
到底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
思虑片刻之后,朱元璋只得低着头小声说道:“成,那李先生就先回去吧。”
说罢,朱元璋便小声对李善长说道:“李先生,咱的马车就在外面,跑的快点,你赶紧去.....”
“谢陛下。”
李善长头也不回的朝着厂外跑去。
刘伯温还不忘看着李善长问道:“韩公,你这是身子有何不适?”
“我现在得了《连山》,可以替你去家里改一下风水,保你身体安康啊。”
李善长的面色陡然一变,哭丧着脸看着刘伯温说道:“伯温呐,这,这就不必了,我就是肚子有点疼,你别拉我了。”
听到这里,刘伯温这才悻悻的松开了李善长的手,转而看向朱元璋说道:“陛下,臣自幼饱读归藏、周易,给臣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大致弄清这其中蕴含的......”
话音未落,刘伯温便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连山》的第一页。
当第一句映入眼帘的时候,刘伯温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周围随行的钦天监官员见状,一脸懵逼的看着刘伯温。
还没等钦天监的众官看清楚《连山》上面究竟写的什么,却发现刘伯温的身形,剧烈的颤抖了起来。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良久之后才在一旁小声提醒道:“那个,伯温啊,这,这还有这么多使节呢,你别看太多时间。”
朱元璋特意加重了使节两个字。
良久之后,刘伯温才彻底弄明白,今天这一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合着从之前让自己编书开始,就是为了糊弄这些使节?!
专利卖了,但是还不想让人产能全开。
直说啊!
最终,理智还是彻底的战胜了刘伯温内心深处的愤怒。
只见刘伯温猛地将手中的《连山》一扔,当即便朝着朱元璋朗声说道:“陛下,臣已然看完了整部《连山》。”
“工厂此物,唯有适量排放,方可有益于九州龙气,若多排,不仅扰我大明龙脉,九州万邦气运皆受其扰!”
“臣刘基奏请陛下,详加斟酌。”
朱元璋眉头一紧,继而问道:“那刘先生,现在可有什么大致方向了吗?”
刘伯温深吸了一口气道:“启奏陛下,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人乃万物灵长。”
“天下各邦,虽领疆各不相同,然气运互为一体,各自并行。”
“人稠者,气运可以承受的排放量也就越大。”
“反之,人丁稀者,则气运弱,则需少排!”
在一旁的番邦使节们全都愣住了。
这尼.玛也行?!
卖给我们铁厂,但不让我们把产能拉满,那我们买这玩意儿干嘛!
崔莹的大脑飞速的运转着,思虑良久之后,才咬着牙说道:“诚意伯!你,你这话简直荒谬!倘如此,前元窥缩大漠,焉能喧宾夺主,入主中原,致使神器蒙尘,九州腥膻?!”
刘伯温眼皮子都没抬一下,脱口而出道:“陛下,崔大人所说的,正是气运失衡之效。”
“辽、金、元虽为三朝,但实为一体,窃据中原,乱天下气运,故而遂有大难,金灭辽,屠尽辽人,元灭金,亦尽屠金人,最终元人虽据神器,最终却为我大明天兵所降,尽失其土,此气运反噬也!”
崔莹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怎么说都由着你说?那元人......”
崔莹险些脱口而出,反问元人为何两次挫败大明北伐草原,而得以保身。
好在最终理智战胜了崔莹心中的怒火。
这话要是说出来,是不是风水也就不重要了,估计朱元璋就得直接给他崔莹拉出去砍了。
刘伯温静静的看着崔莹笑道:“崔大人,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崔莹紧紧的攥住自己的拳头,咬着牙说道:“诚意伯!”
“你当小臣没有看清吗?”
“那本《连山》你压根就没往后翻!”
刘伯温不屑的将那本书扔在了崔莹的脚边朗声道:“书已在我心中,何须再翻?”
“不信,崔大人尽可以往后翻翻,取出随意一点提问于某!”
刘伯温的心中犹如万马奔腾,这本书就是老子写的,老子还用往后翻?
你小子随便问,但凡是有一个地方说不上来,我跟你姓!
崔莹不敢置信的捡起地上的《连山》随手翻了一遍,登时便明白这本书的来历。
这本书压根就是为了今天的专利转让写的!
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大明刚要把这些专利卖给我们,就有什么仙鹤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