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番邦的内卷

第206章番邦的内卷

崔莹猛地抬起头,死死的盯着刘伯温道:“你!”

刘伯温兀自转过身来,静静的盯着崔莹问道:“我当如何?”

“崔大人大可以径自回去问问贵国的臣民,岂能容忍此物,乱九州万方之气运?!”

“这是大明主流专家,深思熟虑之后的结论!”

崔莹知道刘伯温是在蒙骗自己。

刘伯温、朱元璋也知道,崔莹知道他们是在蒙骗崔莹。

但,那又如何?

你高丽的臣民可会相信这一切?

就这么几根高耸入云的烟囱,你说这玩意跟风水无关,你自家的百姓,会信吗?!

不会!

他们只会相信大明的主流学派!

他们压根不知道,这玩意会影响到他们家里的米缸里,存粮的多少!

崔莹咬着牙看着刘伯温讥笑道:“诚意伯果然是大明国师啊。”

“这本书,上午才被农户挖出来,下午大明的钦天监,难道就已经达成共识了?”

刘伯温微微颔首道:“对啊,不信你问他们?”

刘伯温的目光,缓缓的从身后钦天监诸官的脸上滑过。

钦天监的那些官员们,到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管刘伯温说什么作甚!

你只管啊对对对就完了!

崔莹的面皮微微抽搐了一下,“噗通”一声跪倒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陛下,天下子民,无分海内,无不是天子臣民,还望陛下深思熟虑啊!”

朱元璋面露为难的看向了刘伯温问道:“刘先生,当真没有办法了吗?”

“对于这些海外的子民,这也是咱唯一能做的了,咱是真的不想闹到一个如此结果啊!”

刘伯温也毫不客气,当即便跪倒在地,缓缓的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放在了自己的身旁,高声道:“臣刘基,死谏!”

看着眼前的这君臣二人,周围的大明臣子也都反应过来了,咱陛下要是真替外邦百姓着想,还用得着去问刘伯温?!

杀汪广洋的时候问没问刘伯温?

杀杨宪的时候问没问刘伯温?

死谏啊!

还愣着干嘛!

陛下需要台阶了,这是当臣子的本分!

而后,钦天监的一众官员也纷纷跪倒在地:“臣等附议!”

旋即是所有随驾的官员,全都齐刷刷的跪倒在了地上。

“陛下,此事关乎天下气运,陛下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是啊陛下,天下万民之祸福,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陛下顺其自然即可啊!”

朱元璋一脸为难的看着那四国使节。

而那四国使节的脸上也均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显然他们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悠悠的说道:“罢了,罢了!”

“咱上膺天命,自当应天命而为!”

最终,朱元璋看向了一旁的崔莹等人问道:“你们回去告诉你们的大王,不是咱不想,咱这么做实在是身不由已啊!”

“一定要替咱告诉你们的百姓,咱这不是为了大明的一己私利,都是为了他们啊!”

崔莹等人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堪堪跪倒在地,咬着牙看着朱元璋朗声道:“臣等,领命!”

“我等深感若非此等天书,恐扰小邦气运,然小邦实在力弱,现如今又要减排...”

崔莹将心一横,咬着牙高声道:“这专利需银一百五十万两,恐有不妥吧?”

还没等朱元璋说话,刘伯温当即便打断道:“启奏陛下,一百五十万两确实不妥!”

“若非仙鹤传书,我大明气运正隆虽可无恙,然而这些小邦恐要遭无妄之灾。”

“因此,臣认为于情于理,除去这一百五十万两之外,每家还应多出,六百五十两银子!”

朱元璋的面皮微微抽搐了一下,悄悄的走到了刘伯温的身旁问道:“伯温啊,这差不多得了,怎么又每家多要六百五十两?”

刘伯温哭丧着脸小声说道:“陛下,不要不行啊,这,这是臣花了两千五百多两银子买回来的,臣连房契都押在那农户那里了......”

朱元璋一时语塞,良久之后尴尬的咳嗽了两声,看着那四名使臣问道:“那个,诚意伯的话你们都听见了吧,买就加银子,不买就算了。”

崔莹咬着牙道:“外臣,买!”

这还能不买?

即便是都在这里说不买,现在踏踏实实回家了,要是明天登陆的倭寇,骑的驴,都披着一身精钢甲胄怎么办?

羊毛都出在羊身上,这笔银子你不花,也是会被东夷人抢去。

东夷人心眼那么多,怎么能不买!

听到崔莹松口,朱元璋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只要有一家明确表示要买,其余的那几家就不得不买!

这就是任先生说的内卷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嘴角都不由得微微上扬了起来。

说罢,朱元璋看向不远处的铁厂工匠忍不住笑道:“成了,剩下的事情,就由你们去跟他们办吧!”

“咱再从这里瞧瞧,看看!”

至于具体怎么控制产量,朱元璋压根就不担心。

铁厂最为核心的两个部件,其一是蒸汽机,其二则是水泥。

连想都不用想,这几个使节买到的第一台蒸汽机,一定会拆开研究,即便是他们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他们也找不到橡胶这个东西。

大明现在的所有橡胶,都在锦衣卫跟当地卫所的严密保护之下。

纵然是此番朝廷北伐,朱元璋都没有从这批人里抽调人手。

至于水泥,估计大明如果不告诉他们烧制方法,他们两千年,也琢磨不明白,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制出来的。

毕竟,要是能做出来,早就做出来了,哪里还用等到今天!

而大明的笔杆子们,也被全部发动了起来。

这些曾经一度被忽略的士大夫们,终于又重新的找回了存在感。

而这一次朱元璋给他们的旨意则是,编纂一大批的章回体话本。

诸如《天干地支》讲述了在天干地支演化了,第2012个轮回之后,由于气运崩坏,导致天河倾泻下凡,女娲再次补天的故事。

《后日》则是讲述了,在气运崩塌之后,一对寻常父子如何匡扶社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