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制定新政(下)

“孔明,你可是已经有计策了?快快道来。”

王炎赶忙说道

诸葛亮行了一礼,而后缓缓说道:“主公,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并非不可能。

只需要官府制定一个规则,那就是以户籍、人头为准则,然后划分开垦的农田。

每个男丁,最多可以划分5亩田地。

无论开荒多少,最多就是5亩。

每一户,最多划分30亩。

无论家中有几个男丁,一本户籍最多就是30亩。

若是家中男丁太多,那么临时的田地就会挂在男丁自已的身上。

等到成婚分家之后,带到各自的户籍之中,以此类推。

而多开荒的田地,按照开荒一亩多少钱进行奖励。

奖励之后,将田地收归官府所有,而后由官府进行派发耕种。

如此一来,那些士族豪强,虽然也会占得一些便宜,但却不会出现掌控大片土地的情况。

土地都在百姓跟官府的手中掌握,而不是掌握在士族豪强之中。

满署长所担忧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除此以外,主公还应下达政令。

凡是家中田产不上报者,多出来的田地都归官府所有。

此政令一出,保准让那些私藏田地不报的豪强,乖乖的将隐藏的田地上报。

而后每月上交粮税,为主公创造钱粮收益。

此政策一旦实施,明年春天,两州之地的粮食总收益将会达到3亿!

我大炎郡,再也不会缺粮!”

说完,诸葛亮朝着王炎深深一拜。

而周围的众人,在听到这个政策之后,也是神色各异。

有的激动,有的佩服,也有的脸色较为难看。

尤其是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员,深知此政策实施之后的后果是什么。

身为士族豪强出身,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已家的情况?

隐藏个几千上万亩田地,那简直再简单不过了。

此政策实施之后,你若是上报,那你就得缴纳一成的赋税。

你若是不上报,那么这些田地就收归官府所有。

损失更大。

你若是胆敢反抗。

那就更简单了,大军压境,片甲不留。

以王炎现如今的实力,谁敢造反?

谁反谁死。

“城主大人,这开荒田地以人头跟户籍来计数,这一点属下很是认同。

可这...让士族豪强将家中的田地数目如实上报,不上报就收归官府。

这...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说话的是工业署署长郑烨。

他可是郑家的现任家主,身后是整个郑家。

这郑家虽然不是巴郡的严家跟张家那般强大,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也是相差不多。

要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严家的那种程度,甚至超过也说不定。

他此时站出来,虽然是为了郑家的利益。

但也同样是为了那些家族势力争取权益。

王炎瞅了瞅郑烨,又瞥了一旁的诸葛亮一眼。

而后又看向下方的那些士族官员。

仔细数了数,光是主事以上的npC官员,就占了大炎郡官场的一大半。

说白了,历史人物还是太少了。

无论是哪个领主,都是依靠npC势力来治理天下。

若是得罪的狠了,也确实不太好。

“这样吧,也不要一棍子打死,但此政也不得不实施。

既如此,那就修改一下政令。

只要各家族能够如实上报田地数目,那么一年之内免除上报田地的粮税。

第二年粮税下降一半,第三年下降三分之一。

第四年,正常上交粮税。

如何?”

最后这两个字,王炎是看着郑烨问的。

第一年免除税赋,第二年缴纳一半,第三年缴纳三分之二。

表面看起来好像只有三年而已。

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游戏之中啊!

一年九个月产粮。

按照南方一年两熟计算,一年就等于四年半啊!

这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

郑烨似乎也看出了王炎的决心,知道此政无法免除。

既然如此,那就见好就收吧。

争取点利益总比没有任何利益要好得多。

“城主大人英明!属下...以为可行!”

“好!既然诸位都认为可行,那么将此政的具体事项制定完毕之后,交由内政署下达文件告示。”

“遵命!”

“诸位,还有何政策建议吗?”

这一次,没有人再站出来。

等了两三分钟,依旧没有人说话。

“既然没有了,那就按照之前说的,商讨一下关于两州之地开沟挖渠、江河引流的问题吧。

据我推测,去年全国各地大旱,那么今年极有可能就是洪涝。

无论是洪涝也好,还是预防再次干旱也罢。

挖掘江河水渠,开河引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城主对于此事并不精通,还需要诸位来出谋划策。”

说完,王炎的目光便再次放到了众人身上,等待着他们给出建议。

这时,荀彧上前一步。

然后从衣袖中掏出一份册子。

“文若,你可是想到什么方法了?”

荀彧捧着册子说道:“回主公,之前主公将此政令下达,广收集意之后,各地陆续有送上建议的册子。

属下跟诸位同僚经过查阅,发现有一人的册子之中,提出的建议很是不错。

不仅如此,他还给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了设计图。

其内容之详细,调理之祥明,就算是属下,那也是自愧不如。

主公让此人担任益州别驾,真乃是慧眼识珠啊!

依属下之见,此人莫说是担任一个别驾,就算是担任刺史,那也是绰绰有余。”

“哦?你是说李勤?”

“正是此人!”

“快,将他的册子拿上来我看看。”

“是。”

王炎接过册子,打开之后,认认真真的查看起李勤给出了建议。

尤其是一些水利工程的图纸。

虽然王炎看不太懂,但是大概也能看的明白。

许久,王炎放下册子。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当初留下此人,还真是留对了啊!

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士族子弟,居然有此等才干。

哈哈哈...”

“额...”

“主公,这李勤可是名人之后,可不是普通的家族子弟啊。”荀彧赶忙说道

“名人之后?谁?”

“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大师,蜀郡太守,都江堰修建者,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