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超凶凶书山有路秦为静

第464章 辽使来朝求和亲

西夏覆灭的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天下,很快便传到了辽国。

曾经雄踞一方的西夏,如今灰飞烟灭,这震撼的消息让辽国君臣寝食难安。

以往辽使南下,多是耀武扬威,勒索岁币,而这一次,却截然不同。

快马加鞭,风尘仆仆,辽国使者抵达大梁城下,请求觐见大梁皇帝。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大梁君臣皆知,辽国此次来使,绝非寻常。

大梁从未向辽国缴纳岁币,且太子晁雄征曾率军大败辽军,此番辽使前来,究竟有何目的?

使者入殿,行三跪九叩之礼,随后呈上国书。

大梁皇帝展开国书,细细阅览,脸色逐渐变得复杂。

原来,辽国此次前来,并非求和,也非求财,而是商讨两国边界,意图与大梁约为兄弟之国,互不侵犯。

殿内一片哗然。

澶渊之盟的阴影,至今仍笼罩在大梁君臣的心头。

当年,宋辽虽约为兄弟之国,但条件多有利于辽国,大梁每年都要向辽国缴纳巨额岁币。

而如今,辽国竟然主动提出要与大梁结为兄弟之国,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大梁皇帝沉吟片刻,开口道:“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朕已知晓贵国之意,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与众卿商议后再做定夺。”

使者躬身道:“陛下圣明。只是,下臣还有一事相禀。”

“讲。”

“我大辽皇帝陛下,为表诚意,特地备下厚礼,以示两国友好。”使者顿了顿,接着说道,“只是,这些礼物数量庞大,臣已命人将其安置在城外……”

“哦?”大梁皇帝微微眯起眼睛,“不知贵国都送了些什么礼物?”

使者神秘一笑,“陛下明日一见便知。”

城门大开,浩浩荡荡的车队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车轮碾压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沉闷的隆隆声,如同闷雷滚过。

百姓们夹道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名马宝驹……

这些从辽国运来的礼物,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乖乖,辽狗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啊!”一个老者捋着胡须,啧啧称奇。

“可不是嘛!瞧这阵仗,比当年澶渊之盟时还要隆重!”另一个年轻人附和道。

“哼,还不是被太子殿下打怕了!西夏都灭了,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们了!”一个壮汉瓮声瓮气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百姓们的议论声传入辽国使者的耳中,他的脸色愈发难看。

他此行前来,的确是被大梁灭西夏的战绩吓得魂飞魄散。

辽国与金国连年征战,国力损耗严重,如今只剩下三道之地。

而燕云十六州,更是辽国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辽国使者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着镇定。

他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求和,更重要的是保住燕云十六州。

他要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大梁皇帝,让大梁放弃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金銮殿上,辽国使者将辽国皇帝的亲笔信呈递给大梁皇帝。

信中,辽国皇帝卑辞厚礼,极尽恭维之能事,甚至提出愿意割让部分土地,以换取大梁的友谊。

大梁皇帝看完信后,冷笑一声,将信扔到一旁。

“使者,你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朕对你们的土地不感兴趣。朕只想要回属于大梁的土地——燕云十六州!”

辽国使者脸色大变,连忙说道:“陛下,燕云十六州乃是我大辽的屏障,若是失去,我大辽将危在旦夕!还请陛下三思啊!”

“危在旦夕?”大梁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当年,你们辽国铁骑南下,烧杀抢掠,可曾想过我大梁百姓的危在旦夕?”

辽国使者哑口无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大梁皇帝站起身,走到辽国使者面前,居高临下地说道:“使者,你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朕不会与侵略者谈判!朕会用手中的剑,夺回属于大梁的一切!”

辽国使者浑身颤抖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陛下……”他艰难地开口, “若是如此……”

辽国使者仓皇逃离金銮殿的消息不胫而走,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东京城的大街小巷。

更有好事的大梁官员,添油加醋地将辽国使者卑躬屈膝,苦苦哀求大梁皇帝放弃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场景描绘得绘声绘色,引得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听说了吗?辽狗这次怂了!竟然想求咱们别打他们!”

“可不是嘛!西夏都被太子殿下灭了,辽狗能不怕吗?哈哈哈!”

“想当年,他们年年勒索咱们岁币,现在风水轮流转了吧!”

东京城的百姓们走路都仿佛带风,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扬眉吐气的笑容。

曾经被辽国欺压的阴影,似乎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大梁,前所未有地强盛!

这种强盛,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文治上。

科举取士,选贤任能,各地官员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上。

而这军事实力,正是由太子晁雄征一手打造的。

百姓们视太子为天神下凡,对他充满了崇敬和爱戴。

“太子殿下要班师回朝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整个东京城都沸腾了!

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涌向城门,想要一睹太子的风采。

城外的百姓更是早早地赶来,翘首以盼。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将士们维持秩序都感到头疼不已,但皇上有旨,不得驱赶百姓,只能任由这欢腾的场面继续蔓延。

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味道,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人群的汗味。

阳光洒在人们的脸上,映照出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来了!来了!”有人高声喊道。

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旌旗招展,盔明甲亮。

人群的欢呼声更加热烈,几乎要将天空都掀翻……

“那是……” 一个老者指着队伍最前方,声音颤抖。

烈日下,尘土飞扬,一骑黑马如闪电般划破人群的视野。

马上之人,身姿挺拔,剑眉星目,正是大梁太子晁雄征!

他身穿玄色战甲,头戴金盔,如同天神下凡,威风凛凛。

阳光照在他年轻的脸上,更显英武不凡。

他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向欢呼雀跃的百姓们挥手致意,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

紧随太子身后,一员虎将手擎“险道神”大旗,猎猎作响,气势逼人。

此人正是太子麾下猛将,险道神郁保四。

他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守护着太子的安全。

太子亲兵,个个盔明甲亮,精神抖擞,如同钢铁洪流般向前推进,更增添了威武雄壮的气势。

在亲兵队伍之后,几辆装饰简朴的马车缓缓驶来。

马车上,坐着西夏亡国的俘虏——李仁爱和耶律南仙。

他们神色黯然,目光呆滞,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荣光。

曾经的权势和地位,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百姓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同山呼海啸般响彻云霄。

他们伸长脖子,踮起脚尖,争相目睹太子的风采。

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高声呼喊着太子的名字,表达着心中的崇敬之情。

太子骑着黑马,缓缓穿过人群,向着皇城的方向前进。

他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不时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沿途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鼓舞和振奋。

“太子殿下真是天人也!如此年轻,便立下如此赫赫战功!”一个老者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豪。

“可不是嘛!太子殿下是咱们大梁的骄傲!”一个年轻人附和道,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跟着太子殿下,咱们大梁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满脸笑容地说道。

太子和百官缓缓进城,准备参加庆功大典。

百姓们也跟着涌入城中,将原本就宽阔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他们既想多看一眼太子,又想去宣德楼前讨一杯庆功酒,沾沾喜气。

“快走快走,去晚了就没好位置了!”

“听说这次庆功宴,皇上要大赏三军,还有免费的酒肉供应!”

“哎,你听说了吗?……”一个男子神秘兮兮地对同伴说道,“我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