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太子脚疾康复,苏婉超市开业
长孙冲感慨地说道:“说实话,当初,越王要出兵攻打吐谷浑,我是反对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仗很难打。
本身吐谷浑的实力就很雄厚,他们周边又有西突厥、高昌、龟兹等国相助,牵一发而动全身。
果然不出我所料,越王率兵前来,刚和吐谷浑的军队接触,便被打得一败涂地。
那时,我觉得我们彻底完了。
当时,有那么多的逃兵,我们无法控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大元帅来了,军队还是那个军队,可是一切都改变了,也没有人再逃跑了,也不见平西大元帅做了些什么,他只不过是坐在那里写了几封信,又找慕容顺喝了一顿下午茶,然后,慕容顺就和他的父亲一起投降了大唐。
哎呀,简直不可思议,形势的变化怎么会如此之大呢?”
长孙冲又说了很多阿谀奉承的话。
李承乾在众人的歌功颂德声中,也喝了很多酒,可是,当他回到帐中的时候,却发现苏婉闷闷不乐地坐在那里吹风扇,一脸的忧虑。
李承乾来到了她的身边,问道:“婉儿,你这是怎么了?好像我们打了胜仗,你却不开心似的,难道是因为本元帅没有奖赏你吗?”
苏婉勉强一笑:“你认为我是在乎那些奖赏的人吗?”
“那倒也是,不过,你这一次功不可没呀,吐蕃原来是吐谷浑的盟友,因此,让你到吐蕃去出使,孤很不放心,生怕他们会对你不利啊。
而你到了吐蕃,三言两语,松赞干布便撕毁了和吐谷浑之间的盟约,然后,派兵来支援我们攻打吐谷浑,要知道这一反一正是多么不容易呀。
我们也正是有了吐蕃的支援,那些西域诸国才不敢轻举妄动的,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苏婉皱起了眉头:“殿下,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最近,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要我说我也说不上来。”
“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苏婉的一双美眸看着李承乾:“你还记得当初刘备夺取益州,又拿下汉中的时候吗,像张飞那些人也对他歌功颂德,从那以后刘备就开始飘了,变得刚愎自用了起来,不管什么事情,也不和诸葛亮商量,就自己做主了。
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他就让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这也是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的前因。
最终,关羽不但失了荆州,而且丢了性命。
刘备听说关羽死了之后,不假思索就发动大军攻打东吴,最终,夷陵一战,一败涂地,竟然不是人家陆逊的对手。
因此,我劝你千万不要骄傲,大唐周边的形势还很复杂,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太平。”
李承乾听了,觉得苏婉说得有道理。
苏婉接着说:“我们的内部矛盾也很尖锐,像房遗爱、长孙冲表面上说得好听,背后在干些什么,咱们都不知道。
你不要忘记他们都是李泰的人啊。
他们冲锋陷阵不行,说那些没用的话,却是滔滔不绝。”
李承乾说:“孤也没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应该不会给咱们使绊子吧。”
“人心难测,这很难说啊。你把房遗爱打了一顿,忘记了吗?”
“孤若不是看在高阳的面上,起码得揍他一百军棍!”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让段志玄和李道宗在此驻守,我们班师回朝。”
越王府上。
李泰听说李承乾打了胜仗,心有不甘。
他又偷偷地返回了长安。
他召集了萧德言、顾胤、韦挺和苏勖等人在一起商量。
李泰居中而坐,道:“没想到,李承乾到了前方,居然把吐谷浑给收服了。
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苏勖因为弟弟苏功死了,把这件事归罪于李承乾。
他说:“大王,微臣以为这个功劳不能都算在李承乾一个人的头上,大王也是居功至伟的。”
“哦,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泰因为自己当初撂挑子不干了,却让李承乾抢去了功劳而懊恼,现在有人这么说,他自然听着顺耳了。
“因为大王先前和他们打了一仗,大大地消耗了吐谷浑的实力。
所以,李承乾到了前方的战场之上,才能够顺利地拿下吐谷浑。
如果没有大王前期为他做了铺垫,他想收复吐谷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私自调动益州的兵马,犯了朝廷大忌,此乃杀头之罪,我们当参他一本!”
李泰一听,觉得他这个主意还不错。
苏勖接着说:“由此可见,李承乾和李恪是一伙儿的。
李恪身为蜀王,益州大都督,居然听李承乾的调动,李承乾既没有圣旨,又没有虎符,凭什么调动人家的军队?
想当初,大王让长孙冲送李恪那么多的美女,李恪拒不接受,大王在攻打吐谷浑之时,李恪也没有派兵来相助,他这
样做,难道不可恨吗?
因此,我们在上疏的时候,得把李恪也带上。”
李泰又问:“你们还有别的主意吗?”
萧德言就说:“李承乾和慕容顺之间有旧呀,听说他们在两军的阵前喝了一下午的茶。
并且,李承乾承诺慕容顺将来做吐谷浑的可汗。
你们说,他这是什么行为?
他这不是在培植自己的党羽和势力吗?
李承乾有什么权利封慕容顺为吐谷浑可汗呢?
像这种事情,不是只有陛下才有权利做主的吗?
他这是越权和培植党羽行为啊。
照我看,他有造反的嫌疑。”
“嗯,你们说的没错。”
“要说李承乾培植自身的势力,不仅仅是吐谷浑,他们和吐蕃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暧昧,令人不解的是,当初,吐蕃是吐谷浑的盟友,只要吐谷浑有什么危难,吐蕃肯定会出兵相助。
大王前去攻打吐谷浑之时,那吐蕃不是出兵帮助了吐谷浑吗?
可是,李承乾到了之后,派苏婉出使吐蕃,也不知道苏婉和松赞干布说了些什么,松赞干布居然撕毁了和吐谷浑之间的盟约,派出大将大相尚囊前去支援李承乾,这难道不奇怪吗?
既然李承乾许诺慕容顺将来做吐谷浑的可汗,那么,就保不准他会许诺松赞干布永为吐蕃之王。
大王要想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话,这个外援的势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泰听他们这么一说,坐不住了,原本夏天就很热,他心里一急躁,满头大汗。
他手里拿着一个蒲扇,不停地扇着:“你们要不说,本王都没想起这些事情来。
看来李承乾是早有预谋呀,怪不得他要主动请缨出征吐谷浑呢,原来都是在为他自己打算。
最可恨的是拓跋赤辞,李承乾叫他出兵支援,他就来了,他们党项已经改为羁縻州,在本王的治下,可是,他居然敢不听本王的命令,真是气死本王了!”
“是啊,拓跋赤辞固然可恨,但是,李承乾私自调动拓跋赤辞的军队,也是不合规矩的。
而且,我还听说,他此次攻下吐谷浑,得到了大量的财物,可是,他只是把少数不值钱的东西上缴给了国库,其他的,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了。”
“有这样的事?”
“对,他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们要弹骇他。”
紫宸殿。
李承乾率军返回长安之后,来见李世民。
他满面春风,意气风发,跪伏在地上,口称:“父皇!”
可是,他半天都没有得到回应。
他抬头观看李世民,脸色铁青。
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承乾再次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了。”
“你干的好事儿!”李世民一出口就是这么样一句话。
李承乾一听,心中一凛。
他预感到情况不妙,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父皇会发这么大的火。
李世民指着文案上堆的一大摞的奏折:“你看看,这些都是朝中大臣弹劾你的奏折。”
李承乾原本心想此次收复了吐谷浑,不说什么封赏吧,最起码父皇得夸他几句,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一听这话,如同冷水泼头一般:“父皇,儿臣做错了什么?”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他:“有人说你表里不一,表面上性格温和,实际上,你性情凶残,随意杀人,你到了军中之后,杀了几个人?
都是什么官职?
为什么要杀他们?”
李承乾回答道:“父皇,当时军中逃兵太多,如果不杀,怎么能遏制住那种势头呢?
如果放任自流的话,那么,我们这支军队就完了!
并非儿臣喜欢杀人,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李大山又是怎么回事?”
闻言,李承乾觉得奇怪,心想父皇在长安怎么会知道李大山的名字?
看来,是有人提前告密呀。
李承乾就把老周头的女儿丁香被李大山害死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在军中多年,他深深地知道军纪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他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李承乾。
“那么,你私自调动益州和羁縻州的军队又怎么解释?”
李承乾一听,心想这事儿确实有点麻烦,似乎朝廷有规定,不允许私自调动各州的军队,必须请得圣旨或者有虎符才行。
“父皇,这件事儿臣做得确实有一点唐突了,但是,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回来请圣旨,要是那样的话,便会贻误战机。”
谁知李世民却冲冲大怒:“调动各州的兵马必须经过朝廷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调动,你这是明知故犯!
就算当时情况紧急,那么,后来,你有没有派人和朕说明此事呢?”
“呃——,”李承乾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儿臣觉得很快就要从吐谷浑回来了,当面和父皇解释清楚,因此,就没派人回
来诉说此事了。”
他也想不明白父皇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而大动肝火。
“放肆!”李世民冲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啊!”
此时,但见从门外进来两名盔甲武士,施礼道:“陛下请吩咐,把李承乾给我押入大理寺大牢。”
那两名侍卫一看,也是愣在了当场,不知如何是好。
魏征赶紧说道:“陛下请息怒,微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看了看魏征:“你有什么话快说!”
“陛下,太子未经陛下同意,擅自调动益州和羁縻州的军队,确实是违背了朝廷的制度,论罪当罚。
但是,太子收复了吐谷浑,威震西域,从而,使我们大唐的版图向西又扩张了数千里,将河西走廊纳入我们大唐的范围之内,使得丝绸之路重新得以畅通。
这样的功劳已经可以载入史册了,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陛下又何必抓住他那点小的过失不放呢?
微臣以为太子的功劳大于他的过失,不说给予嘉奖吧,功过相抵是没什么问题的,太子乃储君,怎么可以下狱呢?”
李世民倒背着双手,目光犀利地看着李承乾:“他胆子也太大了些,如果诸王都像他这样,随意调动各州的军队,那还得了吗?将来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魏征再次劝说道:“陛下,太子不是那样的人啊。
太子是因为战场的需要,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想一想,当初,你给了越王十万军队,一仗下来,我们唐军死了将近上万人,再加上后来逃跑的那些军士,所剩下的兵马就不多了。
陛下也没有给太子增加一兵一卒,是不是?
那吐谷浑的军队何止十万?双方的兵力悬殊太大!
太子从益州和羁縻州调用军队,也只是为了攻打吐谷浑,目的非常明确。
如果从长安发兵的话,还要从地方上调集军队,集合了之后,再开赴过去,那耽误的时间太久,黄瓜菜都凉了。
陛下,情况特殊,请恕太子无罪!”
闻言李世民脸色稍缓,叹息了一声:“活罪可免,死罪难饶,在人头山上有一扯袍峪,朕当年曾经在那里狩猎,袍子被扯破了,因此而得名,在那里有一个山洞,李承乾可以到那里去面壁思过,好好读书!”
“儿臣领旨!”
李承乾都不知道自己是迈的哪条腿回到东宫的。
他心里那个委屈就甭提了。
他心想难道说自己一心为大唐考虑,难道是真的错了吗?
自己殚精竭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把吐谷浑给收复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