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李世民:逆子!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李元礼道:“父皇,我不能投降!

我大军好不容易到达这里,眼看破城在即,怎么能投降呢?”

李世民也站在城头之上,他过来向李渊施礼:“父皇,既然元礼不听劝阻,那就随他去吧。”

李渊看了李世民一眼,用鼻子哼了一声,也不理他。

很显然,李渊对李世民也不是很满意。

此时,苏婉提高了嗓音:“李元礼,都说你是一个大孝子,难道你连你的父皇都不顾了吗?”

李元礼率兵前来,本想立即下令攻城,但是,他看到李渊站在城头之上,犹豫未决。

虬髯客率兵赶到,他可不管那些。

他听李渊说自己是杀死李茂的凶手,心里也有点儿慌乱,赶紧拔出屠龙宝刀,往空中一举:“还和他啰嗦什么,兄弟们,给我冲!”

一声令下如山倒,扶余国的军士如饿狼一般冲了上去。

苏婉见势不妙,赶紧把李渊从城头之上搀扶了下来,送到大安宫。

李渊气愤地说道:“逆子啊,逆子,真是要活活地把我给气死!”

李靖在城头上指挥唐军进行还击。

虬髯客这样做,李靖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兄弟的情谊了。

城中的百姓也登上城头,帮着唐军奋勇杀敌。

这一战一直打到傍晚,扶余国和李元礼的军队才渐渐地退去。

长安城内的唐军又死伤了上千人。

紫宸殿。

李世民急得满嘴是泡,倒背着双手,在厅堂里来回直溜,大骂李承乾:“逆子!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救援?

他是不是要看朕的哈哈笑?”

魏征只好在旁边劝说:“陛下,稍安勿躁!”

“都说把父皇请上去,李元礼就会退兵,结果怎么样,他不照样攻城吗?”

魏征摇了摇头:“陛下,今日长安城之所以未被攻破,你父皇功不可没呀。

如果不是你父皇的那一番说辞,今日长安城恐怕已经被攻破了,难道你没看到李元礼的军队在攻城之时,并没有全力以赴吗?”

李世民听到这里,眨了眨眼睛,想了想,好像魏征说的也有道理。

魏征接着说:“太上皇还是有一定威信的。

太上皇在将士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你看李元礼带来的那些军队,见着太上皇,全部跪拜。

他们心中有愧呀。

一直以来,他们吃着朝廷的俸禄,现在却要来攻打朝廷,难道不理亏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李元礼还是不愿意投降呀。”

“此事,不要急,慢慢来。太上皇已经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城中的将士即将伤亡殆尽,你让朕如何不急?

朕的禁军马上都要被打完了,为何各路援军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李世民十分气愤。

“陛下,这个道理很简单,贼军势大呀,

陛下还记得当年的巨鹿之战吗?

那时候,诸侯联军见秦军势大,都不敢出战,作壁上观,唯有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本部人马与秦军主力作战,最终,项羽以少胜多。

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天下诸侯的首领。

如今的情形和那时差不多。

扶余国和李元礼的联军数量众多,兵锋正盛,谁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能够击败他们。

此时,最关键的是如果有一支军队能把扶余国和李云里的军队击溃,各路援军定会陆续到达长安。”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是这么个理儿。”

“另外,陛下还记得当年刘邦准备在垓下合围项羽之时,调集彭越、黥布和韩信的军队,人家都不来帮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李世民听了之后,好像有所醒悟:“你的意思是说,朕没有许给他们好处。”

“正是如此啊。

后来,张良向刘邦献计,许给韩信、黥布和彭越土地,他们才欣然而至。”

李世民了之后,冷笑了一声:“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此时,正是朕需要用兵的时候,他们却按兵不动,这些人朕已经给了他们俸禄和爵位,他们还不满足,还想要土地,着实可恨呐。”

“陛下请息怒,人的欲望本来就是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已经得到了很多,却奢望更多,都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能有几个做臣子的说忠于朝廷,不贪图任何名利的呢?

那样的臣子也有,恐怕不多,这也是汉代为什么要把藩王设置在外面的原因,真正到了危险的时候,恐怕只有自己的儿子、侄子和兄弟才是可靠的。

当年,刘邦驾崩了之后,吕后执掌大权,地违背了白马之盟,任用诸吕为王,

后来,刘氏宗亲兴兵勤王,和周勃、陈平等大臣一起诛杀了吕禄和吕产等人,重新把朝中的大权掌握在刘姓手中,后来,众人推举了刘恒作为汉文帝。”

李世民微微颔首:“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兄弟和侄子就是最可靠的了吗?

难道李元礼不是我的兄弟吗?

再说了,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难道不是刘氏宗亲吗?

自古以来,宗室与权臣之间的矛盾很难权衡。

如果宗室的权力过大,就会尾大不掉;

如果权臣的权力太大,并敢胡作非为。

董卓不是废了刘辩,又立了刘协为汉献帝吗?”

“陛下圣明,总的来说,陛下对于权臣和宗室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得比较得当,而李元礼只是一个意外,微臣相信他不会长久的。”

听了魏征的一番话,李世民的心里宽慰了许多。

就在这时,有一名侍卫从外面跑了进来,禀报:“陛下,大事不好了!”

李世民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不由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将士把南城门打开,出城投降李元礼去了!”

“什么?有这等事儿?”李世民也是吃了一惊。

“走了多少人?”

“大约有五百名军士。”

五百名军士,若是平常来说,无关紧要,但是,现在长安城中仅有数千人马,有五百人出小差,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李世民用袍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快去,把常何给朕叫来!”

“诺!”

那名侍卫答应了一声,转身找常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