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那样就会多花一些钱!
正月初六,下午三点半,淮海西路的一家金店珠宝店。
此时常顺跟宋芫二人站在了一处售卖黄金手镯的玻璃柜台前。
今天是情人节,昨天他就从老家开车回到了沪市。
两人之所以来这边,是为了挑选一个手镯。
而选手镯的目的,是为了送礼。
听宋芫说,她母亲的生日是正月初七,也就是明天。
自从两人认识到现在,除了过节带一些礼品,他们也没给张翠芬送任何像样的礼物。
而今年的情人节,除了鲜花,宋芫说她不要任何其它礼物,只想给她妈买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以女婿、女儿的名义送,她妈一定会很高兴。
关于女婿送丈母娘礼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没问题,毕竟结婚了,也是自己的母亲。
后世那些舔狗观念,被人以讹传讹,不知毒害了多少年轻人。
故事跟故事不一样,有人人云亦云,改变了性质,只要稍微对女方或者女方那边的家人好一点,就会被扣上舔狗的帽子。
其实“舔狗”的本意只是故事里的人遇到了那种不讲道理、毫无底线,只想从男方身上以及家里榨取价值的女人,被其伤害。
那样的人并不多,不能以少数例子无限放大。
光棍越来越多不是没有原因的。
甚至有些人思想幼稚,理解能力差,被人带了节奏自己都不知道。
举个例子:
你收了1万斤苹果,里面只有一个烂掉的,你总不能说所有的苹果都是烂的。
而现实中有些人,就是专门挑刺恶意抹黑的,他们只看见了这个烂苹果,无限放大,说人家的苹果都是烂的。
这样的人,是何居心?
要么羡慕嫉妒恨,要么受人指使拿了别人的好处…………
话说回来,有一天你的女儿长大了,你亲手把她嫁给一个人,也就是你的女婿,他不是添狗,他打骂你的女儿,对她不好,你能否接受。
男人都是别人的女婿,不能被一些人恶意带了节奏。
你对自己的老婆好,她当然也会对你好,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相反,你对人家不好,反倒是要让别人对你好,你自己觉得可能吗?
那些受人蛊惑,被舔狗观念毒害,打骂自己的老婆,导致婚姻破碎,最终成为光棍的人,常顺后世不是没有见过。
那样的人,最终不都是一个“悔”字。
什么“光棍快乐!不做舔狗方为丈夫!”完全就是负能量。
光棍还会快乐,你相信?
你见过哪个光棍真正快乐的?
他只听不少单身老头说过,哪怕是七十岁、八十岁,还想找一个老伴,说一个人太孤单。
这次来买手镯,宋芫也是跟他商量好了的,等常顺的母亲孙春荣过生日,也跟她买一个。
“美女!帅哥!都说二人是甜蜜,三人是幸福,你们快有小孩了,现在一定感到很幸福吧!”
两人正看着的时候,柜台里面的一名年龄二十七八岁的女售货员笑着跟他们打着招呼道。
宋芫挺着大肚子,对方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是当然!”
常顺对她笑了笑。
宋芫也对她微微一笑。
“你们想要啥样的镯子,或许我可以推荐一下。”
女售货员又对他俩说道。
“我们过来是想买一个镯子送给丈母娘。”
既然对方这样说了,他就打算先让对方推荐下看看。
“送给丈母娘?那像你这样的女婿可真是好女婿!”
年龄二十七八的女售货员有些意外,或许她之前认为礼物是买给宋芫的。
这话让他略微有点脸红,之前自己可是从没有过那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宋芫说,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不过想想觉得要是送了,其实也挺不错的,毕竟镯子戴上了,丈母娘以后对他肯定会更好更加热情。
通常没有白占的便宜也没有白送的礼,这道理他清楚。
“你们看看这两个咋样?”
随后,那名女销售员从柜台里面拿了两个手镯放在了玻璃面上。
两个手镯,都是扁圆形,有雕工,一个较大也厚实,一个稍小。
大手镯的重量是62克,小手镯38克。
大手镯面上刻着的是牡丹花卉,小手镯是麦穗纹。
“年轻人戴那种没有任何纹饰的手镯好看,四十多岁以上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戴这种有雕工的手镯好看。”
女销售员解释道。
“你觉得哪个好点?”
常顺问宋芫道。
刚才他也看了柜台里面的镯子了,款式基本上相似。
说句实话,只要是黄金,戴在身上都好看。
“我觉得都很好,买的话,就买那个小点的,省点钱!”
她看了看,比较了下,然后说道。
“你的意思是现在买小点的,下次跟我妈买,也买一个这么大的吗?”
“那倒不至于,你自己看着办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常顺还是认为双方父母要一样看待。
“这样说的话,我们还是买大的,要么不送,送就送的让她们满意。”
黄金往后一年年价格都在上涨,他清楚,目前买,肯定比以后买更加划算。
“那样就会多花一些钱!”
“没事,又不是浪费!
我们就买这个大的!”
商量好,他就让女销售员开了票据,然后交了费用,把那个大手镯买了下来。
晚上,两人还是在丈人、丈母娘家吃的饭。
过年期间,宋芫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常顺来了,不想自己做饭,同样待在了这边。
关于买礼物送给张翠芬的事,他俩暂时保密,也没有告诉她。
直到第二天午饭时间,他把礼盒拿出来送给对方,丈母娘打开后,才感受到这份惊喜。
送了礼物,常顺提醒她,目前的年代,需要低调,镯子在家里戴着就行,不要招摇。
那些飞车党打劫的事情,这年头监控不普及,时有发生。
同时,他还举了一些例子。
通过提醒,张翠芬自然也明白那些道理,飞车党的事,她不是没有听说过。
初八,父母、常静、三舅、三舅妈来了沪市。
初十,书店正式营业。
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基本上已经过去,城市各处工地相继开工,恢复了日常忙碌的生活。
2005年,又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