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如果青花罐真是元青花,那他肯定是赚了
“常老板,这是我去年以及今年年后几天在渣土场捡到的东西,昨天你不是说让我都拿过来吗,今天我就都带了过来。”
正月二十五的上午,xh区,某烈士陵园附近,丰谷路靠近江边方向的一处渣土场。
此时常顺站在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的旁边。
跟他说话的人,是住在距离这边不远处龙南兴村的人。
这人姓周,今年53岁。
年后的时间,常顺去Lw区那边查看,在跟挖机师傅、开后八轮的渣土车师傅闲聊时,他打听到了渣土的运送位置,就找到了这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渣土场的地方就有住在附近捡铁的人。
他来了这边后,认识的捡铁的人除了周师傅,另外还有几名,比如说包师傅、冯师傅、杨师傅等。
他们的年龄也都是四十多岁到五十多岁。
这边虽然有捡铁的人,不过依然没有玩机器探测的。
毕竟这年头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很少,就算看见了,由于机器太贵,也不会购买。
当然,玩的人少才好,那样资源充足,竞争压力小。
Lw区拆迁区的渣土,过年之后是从正月十七开始挖掘的。
可能是因为相关原因催工程进度,所以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渣土车转运渣土,并且转运的距离也不是太远。
jA区京城西路那边,常顺也去看了。
那里的进度稍慢,“啄木鸟”正在拆除表面的楼房,运送渣土的话,至少还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至于yp区,他虽然在那边买了房子,但并没有过去。
只是打了陈老板他们的电话,问了那边的情况。
几人说真正的搬迁要到正月之后。
按照某些传统观念,不过完正月,也就是年没走,基本上没有人会搬家。
常顺看了一眼他带过来的东西,有两个陶罐子,一个石狮子、四个石础、一个有点残缺的青花罐、一块铜镜以及一个青瓷小盘。
陶罐子一个是灰陶、一个是红陶,清仿汉朝时期的款式。
这样的陶罐可以收藏,但不值钱。
石狮子不算大,带底座高度约40公分。
狮子的造型很特别,它是向上跃起的,头偏向一边。
狮子雕刻的十分细致,就连身体上的毛发都被勾勒了出来。
看见这,他再次感受到了古人的技艺之精湛,以及做事之用心。
哪怕在科技不如现代的条件下,制作出来的物件,也不是任何机器工能够比拟的。
毕竟现代人,生活节凑快,没那个耐心。
这样的狮子之前肯定也是一对,不过现在只剩下了一只。
四个石础,有两个是一对,另外两个不一样。
据周师傅所说,之所以把它们捡回去,主要是看它们工艺好看。
是一对的石础,整体看上去有三层。
上面那层,是“鼓”形,表面雕刻的有鼓钉。
中间一层,是六边形,各个面上雕刻的有花卉图案。
最下面一层,是方形,为了保持稳定性,比上面两层占地面积大,其四面雕刻着四神兽图案。
不成套的两个柱础,一个整体看上去长方形,高度约半米,四个面上雕刻有人物、动物图案。
另外一个鼓墩形,高度约40公分,表面除了鼓钉,另外雕刻有“吉祥八宝纹饰”。
四个柱础,表面历史痕迹明显,能一眼看出那种沧桑感,不是新仿机器工雕刻的物件能比的。
它们的材质都是青石。
有点残缺的青花罐,器型似“鬼谷子下山”罐子的器型,整体图案分成四层。
面上的花纹有蕉叶纹、凤鸟花卉纹、缠枝莲纹、网格纹。
青花发色暗淡,局部一些地方能看见铁斑黑锈。
这样的青花料,一看就是使用的“苏麻离青”料。
接触了那么多的瓷片,常顺现在看到一块瓷片,基本上就能看出它是不是用了“苏麻离青”那种材料。
罐子残缺的位置还是在顶口部分,红枣大小,没有款式,这件瓷器,有一定的几率是元青花。
说到元青花,在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被很多人神话,说是十分稀少。
但随着这些年不断有人把家里的瓷器放到网络上,加上各地大量建设,出土的老物件越来越多。
后世又有不少人证实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十分庞大,并不像以前的观念认为的那样稀少。
毕竟元朝近百年的历史,每年都会制作大量的瓷器包括青花瓷。
既然每年都制作,数量显而易见。
之所以说少,据别人所说是“国宝帮”为了维持手中藏品的利益。
要是多了,烂大街都是,那就不值钱了。
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张烟标都可能炒作到几万的高格。
但随着网络古玩拍卖平台的健全,很多人都有同类型或者一样的物件,大家都放到网站上售卖,货比三家,东西多了,价格腰斩式下跌也是必然。
铜镜不大,直径约8公分,是明朝时期的文字镜。
镜子的表面有四个字——“为善最乐”。
青瓷小盘是龙泉窑,最大直径约12公分,很厚实,这个年份应该是元朝时期。
看完物品,两人商量了价格:
两个陶罐,50元。
石狮子,100元。
四个石础,500元。
有点残缺的疑似元青花罐子,50元。
铜镜,100元。
青瓷小盘,100元。
共计900元。
虽然他知道罐子有可能是元青花,但买的时候自然不能高价,也必须保密。
不然人家要是知道了值钱,是个宝贝,肯定不会卖给他。
哪怕捡到的东西,没花本钱。
任何人,只有在不清楚价值的情况下才会贱卖,这也正常。
不少开店售卖古玩的人,也有买了好东西,自己不清楚,再次便宜出售的时候。
好东西在人手里过一遍,最终因为不懂、没有被发现,是不少人的经历。
如果青花罐真是元青花,那他肯定是赚了。
这样的罐子,哪怕残了点,在炒作热度最高的那几年——也就是10年到12年的时候,价格随随便便都能超过百万。
“周师傅,以后要是遇到了好看的细瓷青花瓷片,也可以把它们捡起来,倒时卖给我!我按照2元一斤的价格收购。”
把东西装到面包车里,付钱时,他笑着道。
“行!你之前说过的不是还有带字的古砖吗,以后看见了,我也会顺便捡起来。”
把钱拿在手里一边清点,他一边回道。
“怎样,钱没有问题吧?”
等他数完,常顺又问了一句。
“没有!那就先这样,要是再弄到了东西,我联系你。”
说罢,他把钱放好,从三轮摩托车车厢里拿出蛇皮袋、锤子,戴上手套,向推土机推土的位置走去。
常顺从车里拿出装着金属探测器的背包,把机器组装调试好,戴上手套,又拿着小洋镐等工具,也向推开的土层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