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联盟裂隙:西西里登陆与各方变局
按理说,大明王朝与德国、意大利结成联盟,构建起一个看似稳固的铁三角,且大明王朝牢牢掌控着苏伊士运河这一战略要冲,在这种情况下,盟军在地中海区域本应难以施展拳脚,更别妄想能在西西里岛成功登陆。
然而,世事难料,盟军偏偏就在西西里岛登陆了,而且还取得了成功。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来,这所谓坚如磐石的三国结盟,实则暗藏着诸多隐患,铁三角存在着重大缺陷,而问题的根源恰恰出在意大利身上,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政府着实不靠谱。
在这个联盟铁三角之中,墨索里尼对德国深信不疑,却对大明王朝充满了戒备与排斥。他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大明王朝会觊觎并抢走他的殖民地,因此内心始终对大明王朝怀着深深的防范之意。
当英美盟军将战火蔓延至北非,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利比亚等地发起猛烈进攻时,大明王朝出于联盟的责任与战略考量,有意介入北非战场,助德意一臂之力。然而,墨索里尼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他给出的理由是德意联军有足够的实力击败英美盟军,定能保住北非。可结果却是北非最终沦陷。实际上,墨索里尼内心的那点小九九,不过是生怕大明王朝出兵后,趁机夺取意大利的北非殖民地利比亚和突尼斯。
后来,当盟军在地中海频繁调兵遣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极有可能在西西里岛登陆时,大明王朝情报部门多次向墨索里尼发出郑重提醒。但墨索里尼却对此嗤之以鼻,将其称作是小题大做,根本没有把这一重要情报当回事。
面对如此状况,朱由检心急如焚,为了维护联盟的利益以及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平衡,他甚至不惜亲自奔赴罗马,试图与墨索里尼当面沟通协调。然而,墨索里尼却极为傲慢无礼,竟然对朱由检说道:“听说你们大明有一句成语,叫风声鹤唳,说的是不是你?”这话简直是荒谬至极,气得朱由检当场就不想再搭理这个冥顽不灵的墨索里尼。
当盟军真的对西西里岛发起进攻时,朱由检再次诚恳提议,让大明王朝出动海军和陆军,全力帮助意大利进行防御作战。可墨索里尼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然认为大明王朝此举是想趁机把西西里岛据为己有。在这种无端猜忌的氛围下,大明王朝实在是有心无力,根本无法出兵干预意大利面临的危机。
不过,为了不让事态的负面影响波及到大明王朝自身的利益,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做出了一系列必要且周密的安排。他果断命令彭泽涛将军率领第二装甲集团军迅速进驻埃及,并且在当地积极招募20万埃及人,精心组建十个步兵师,共同对抗北非的英美联军。
与此同时,朱由检还下令让天龙军十万人入驻土耳其。此外,考虑到大明王朝承平日久,众多宗室子弟每日无所事事,白白消耗财政资源,他便从宗室中招募十万警察前往土耳其维持治安。朱由检特意规定,无论是军人还是警察,前往土耳其都可以拖家带口。只要他们来到土耳其,大明王朝就会妥善为他们安排住所,并分配土地。这十万警察看似人数众多,但实际上五万人被安排在伊斯坦布尔,其余五万人分散到土耳其各地后,每个地方所分配到的人数也就寥寥无几了。
朱由检如此安排,实则蕴含着两个深远的意图。其一,用宗室来驻守土耳其,巧妙地解决了这些宗室子弟的工作问题,让他们能够为国家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二,待这些宗室成功守住土耳其后,便让他们永久地留在那里。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大明王朝长期以来在宗室赡养方面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改善土耳其的民族构成,避免突厥人在土耳其一家独大的局面,从而更有利于大明王朝在这里实施稳固的统治。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有一道至关重要的命令。他果断派驻印度洋舰队的主力进驻地中海,将舰队停泊在克里特岛,名义上是协助德军进行防守,而其真实目的则是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一旦意大利倒向盟军,大明王朝便立即出手抢夺希腊在地中海上的岛屿。这些岛屿紧紧围绕在土耳其周围,其附近的海域都归希腊所有,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倘若这些岛屿不能掌控在大明王朝手中,那么大明王朝的海军在进出黑海和地中海时,将会受到诸多限制,无法自由行动。为了配合海军这一行动,大明王朝将派驻30万海军陆战队进驻土耳其,枕戈待旦,随时可能进军希腊,抢夺岛屿。
大明王朝虽然已然占据了土耳其,但由于目前希腊是意大利的附属国,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不好公然伸手抢夺这些岛屿。如今墨索里尼昏庸无能,意大利眼看就要倒向盟军,朱由检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时出手抢夺这些岛屿,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毕竟希特勒干得比朱由检更过分,他直接出兵占领了意大利。相比之下,大明王朝只是抢夺意大利的一点殖民地,似乎还算不上什么。至于为什么不干脆把希腊整个都抢过来,并非朱由检不想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做。欧洲毕竟是希特勒的势力范围,若非万不得已,朱由检一般不会强行夺取,否则极有可能引起希特勒的强烈敌意,进而导致联盟产生难以修复的裂痕。但是这些岛屿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从地理位置上看,说它们属于欧洲也可,属于亚洲也说得通,希特勒就算想挑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就在朱由检这边将各项事务安排得妥妥当当之时,意大利那边的局势已然陷入了一片混乱。巴顿将军和蒙哥马利元帅在成功攻占西西里岛之后,马不停蹄地挥师北上,向着亚平宁半岛发起进攻,目标直指意大利首都罗马。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意大利国王坐立不安。他深知局势危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国家的利益,开始暗中密谋与盟军接触,打算推翻墨索里尼政府,转而让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取而代之。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机密消息最终还是被德国情报部门知晓,迅速传到了柏林。
1669年12月,柏林的冬日寒风凛冽,帝国总理府地下作战室内气氛凝重。顶灯散发着惨白的光晕,无情地洒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阿道夫·希特勒紧攥着最新战报,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变得惨白,羊皮纸在他微微颤抖的手中发出细碎的脆响。“西西里岛沦陷?”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愤怒,猛地将文件砸向铺满红蓝色标记的巴尔干地图,几支原本用来标注部队位置的铅笔也在这股冲击力下应声滚落。“巴多格里奥那群饭桶!墨索里尼的部队连三个月都撑不住?”他的咆哮如雷霆般在狭小的作战室内回荡。
凯特尔元帅神色紧张地僵立在沙盘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此刻元首正处于盛怒之中,任何辩解都可能如导火索一般,招致更为猛烈的雷霆之怒。但作为元帅,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试图为当前的局势做出解释:“元首,盟军此次投入了超过47万兵力,而且在空中占据了绝对的制空权......”
“够了!”希特勒的咆哮声再次响起,震得墙壁嗡嗡作响,连头顶的水晶吊灯的链条也随之轻轻晃动。他怒不可遏地抓起元帅的作战指挥杖,恶狠狠地戳向西西里岛在地图上的位置,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这里是地中海的心脏!失去它,北非战场的失败已成定局,隆美尔的补给船队只能在海底喂鱼!我们再也无法夺回北非的土地。”一阵疯狂的咆哮过后,希特勒突然猛地转身,军靴带着满腔的怒火重重踢翻了身旁的金属废纸篓,继续声嘶力竭地喊道:“更糟的是,库尔斯克的预备队已经被抽走三个师!曼施坦因精心策划的钳形攻势还没来得及合拢,就已经成了残废!”
就在这时,副官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最新情报,这无疑让本就糟糕的局势雪上加霜。情报显示,意大利北部工业区爆发了大规模罢工,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部在罗马街头遭遇枪击,墨索里尼甚至有被捕的危险。希特勒的太阳穴突突跳动,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他猛地抓起电话听筒,狠狠地砸向墙面,怒吼道:“告诉隆美尔,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突尼斯!告诉伦德施泰特,立刻在意大利北部构建哥特防线!”说着,他烦躁地扯松领口的金色党徽,汗水在黑色制服的领口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出声。这时,哈尔德上将不得不鼓起勇气,轻声提醒元首:“元首,突尼斯已经失守了,隆美尔元帅提前一个星期已经回到国内养病。”
“你们为什么不早一点提醒我?如今盟军已经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德意志帝国必须有所作为。”希特勒埋怨过后,一屁股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元首,意大利国王可能正在秘密接触盟军......”约德尔将军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如同冰锥一般刺进这死寂的空气之中。
作战室内瞬间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希特勒缓缓站起身来,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巨大的欧洲地图前。他枯瘦的手指沿着亚平宁半岛的轮廓缓缓滑动,最终停留在威尼斯防线的标记上。许久,他的声音突然平静得可怕,却又带着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低沉的轰鸣:“从今天起,意大利不再是盟友,而是必须控制的战区。”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让党卫军进驻罗马,必要时逮捕所有动摇分子。如果巴多格里奥敢投降,就让整个意大利变成一片焦土!”
窗外,柏林的夜空被盟军轰炸机的探照灯肆意切割,远处传来防空炮沉闷的轰鸣。希特勒凝视着地图上跳动的阴影,仿佛看见无数红色箭头正从西西里岛如潮水般向欧洲腹地蔓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疯狂,猛地扯下墙上装帧精美的《我的奋斗》精装本,在书页纷飞间,声嘶力竭地嘶吼道:“我们会夺回每一寸土地!第三帝国永远不会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