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联盟的权衡和指挥权的易主
此刻,元首已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出兵占领意大利。这一决策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使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战略重心不得不从激战正酣的德苏战场,急剧转向亚平宁半岛。而如此一来,库尔斯克突出部大会战顿时笼罩在被放弃的阴霾之下。
究其关键,德军若要挺进意大利,却面临着兵力捉襟见肘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将目光投向库尔斯克方向的部队。莫德尔元帅所部兵力本就单薄,仅有30多万人,在当前局势下,根本无法抽调。如此,便只能打起曼施坦因元帅麾下那68万人的主意。
然而,历经数轮惨烈大战,曼施坦因元帅手下的部队如今也仅勉强剩下60万人。整条战线,全靠着新调来的20万党卫军以及50万波兰人艰难支撑。倘若元首再从中调走一部分兵力,那库尔斯克大会战此前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都将付诸东流,功败垂成。
可元首心意已决,犹如铁石一般坚定,任凭众人如何劝说,都无法动摇其分毫。他毅然决定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调走30万人,交付给正在养病的隆美尔元帅,责令其即便抱病在身,也要出征意大利。
元首的这一决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德国国防军高层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因为这意味着德国将要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展开战斗,而以当前的局势来看,胜算几乎微乎其微,近乎于零。
凯特尔元帅、凯塞林元帅和哈尔德上将等一众威望颇高的将领,在多次劝说无果之后,心急如焚。他们深知局势的严峻,倘若任由元首这般行事,德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思来想去,他们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联军最重要的盟友——朱由检皇帝身上。
于是,他们匆匆来到朱由检面前。凯特尔元帅,这位德军统帅部的总参谋长,带着满脸的忧虑与焦急,诚恳地说道:“元首铁了心肠要从库尔斯克方向撤兵,一旦德国输掉库尔斯克大会战的胜利,德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希望皇帝陛下来劝说一下元首,收回成命。”他的话语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朱由检的殷切期望。
如此众多的将军一同前来寻求帮助,这无疑是朱由检在德军中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朱由检自然不会拒绝,在众多将军的簇拥下,他急匆匆地赶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室。
作战室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元首独自坐在那里,面带深深的疲倦之色,仿佛在这沉重的战争压力下,已然被折磨得身心俱疲。但他那锐利的眼神中,却依旧透露出一丝决然。似乎,他早已料到朱由检会来,正在静静地等待着。
“皇帝陛下,你来的正是时候。”元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鉴于盟军已然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国王竟然准备背叛我们的结盟。我们必须出兵亚平宁半岛,控制住局势。否则,一旦意大利加入盟军阵营,我们的南欧战略将彻底失败。”
朱由检凝视着眼前这位面容略显苍老的元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动容。他又何尝不清楚,一旦意大利倒向盟军,那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将直接威胁到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南斯拉夫、希腊等国的立场。这些同盟国向来如同墙头草一般,见风使舵,随时都有可能背叛联盟,转而加入盟军。而如此一来,联军同盟必将土崩瓦解,后果不堪设想。
知晓二战历史的朱由检,对这些国家日后反戈一击、打败德国的情形了如指掌。他深知德国最终的悲惨命运,而如今大明王朝已然与德国紧紧绑在同一架战车上。倘若自己不能妥善应对这一危局,大明王朝的命运恐怕不会比德国好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加悲催。
“尊敬的元首,请具体讲一下你的安排。”朱由检强压下心中的思绪,语气平静地询问道。
元首缓缓起身,走到巨大的军用地图面前,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比划着,神情严肃地说道:“如果盟军占据了意大利,不出半年,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希腊在内的这些国家,都将倒向盟军。届时,我们在苏德战场的百万德军将被切断后路,被彻底围歼。如此一来,战争恐怕不到一年就会彻底结束,这是德国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如今,唯有出兵占领意大利,延缓盟军的攻势,德苏战场才能继续僵持下去。这样,我们联军或许还能继续维持两年的时间,或许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能够恢复实力,赢得最终的战争。”
“继续讲下去。”朱由检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元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所以,我决定从曼施坦因元帅那里抽调30万人南下,夺回意大利。我有十足的信心,定能把这些可恶的英国佬和他们的后裔统统赶下大海。”元首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我反对!”哈尔德上将忍不住大声说道,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我们不能输掉库尔斯克会战。我们在那个方向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和坦克,德国根本输不起这场战争。”
“反对无效!”希特勒冷冷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意大利绝不能落入敌手。调集30万军队的命令,最晚24小时就会发给曼施坦因元帅。”
“尊敬的元首,你确定要放弃库尔斯克方向,让你的士兵去和强大的苏军在那里进行残酷的肉搏吗?一旦苏军发动全面反攻,德军必将一败涂地。就算德军能够勉强顶住,德国也不过是比预计晚灭亡一年时间而已。”哈尔德上将心急如焚,试图再次劝说元首改变主意。
“那又有什么办法?总比立刻亡国要好一些。德国如今除了三线作战,实在是别无他法。”希特勒无奈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
“或许我能想出一个办法。”朱由检微微皱眉,试探着说道,“让大明王朝的部队,接替被撤出的30万德军,继续把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进行下去。不知元首你意下如何?”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元首的表情,心中暗自揣测着他的想法。倘若元首答应了,这便意味着在苏德战场中,大明王朝的军队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
“如果明军愿意接替撤下来的德军,德国当然求之不得。”元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毕竟德军如今确实已难以独自战胜苏军。倘若大明能够增兵相助,那无疑是雪中送炭,“毕竟德军已经无法独自战胜苏军,如果大明能够增兵,德国愿意和大明王朝分享在苏联的利益。”
“一言为定!”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他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不过,我们要成立联军指挥部,大明要获得最高指挥权,由大明担任指挥部司令,副司令可以由元首指定。”朱由检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他深知,只有获得指挥权,才能更好地掌控局势,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元首听闻此言,陷入了沉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与挣扎,毕竟这意味着德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对苏德战场的主导权。但思忖良久,他最终还是痛苦地接受了。毕竟,与其输掉这场战争,让德国亡国,出让指挥权似乎还是一个相对划算的选择。
很快,新的联军指挥部宣告成立。大明王朝任命博克元帅担任最高司令,德国方面则由凯特尔元帅出任副司令。这两位元帅,都是德国国防军的老朋友了,彼此之间知根知底,工作沟通起来毫无难度。
为了能够无缝衔接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撤出的阵地,朱由检当机立断,命令大明中东方面军43万人火速开往前线,接替撤下来的德军。
当被撤下来的三十万德军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在库尔斯克经历了长达几个月如地狱一般的残酷战争,早已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如今听说要撤往意大利战场,仿佛过年一般兴奋。因为在他们心中,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了,与他们作战,就如同大人教训小孩子一般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