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赵广德居然如此多才多艺
听到这话,周小九慢慢侧过身来,眼神满含深意地凝视着陈昊。
陈昊放下些许遮掩的被单,露出了他们的脸庞,这使得周小九胆量大了许多。
她抬起双肘支撑着下巴定睛瞧着他。
陈昊竟也开始回想起刚刚的动作。
虽然他其实并不特别喜爱这个姑娘,二人的关系更像是互相需要罢了,或者干脆算做酒精作用的结果。
不过无论如何,事情已成定局。
既然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那么作为男子,就必须扛起应有的责任。
即便是如此简陋、匆忙得连父母牌位都仅摆放一天的新婚之礼,陈昊也不愿意让这位年轻的妻子失望。
午饭由周小九亲手张罗。
陈昊虽想帮忙却被婉拒了。
毕竟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在众多姐姐们的熏陶下,周小九深知一个新嫁娘应有的规矩,并执意遵从老母亲的教导去做一切分内之事。
只是由于对方家并无公婆长辈存在,她的很多传统礼仪显得无所适从。
然而简单的早餐却是能由她亲手完成的职责所在。
餐毕,陈昊将菜饭摆上了堂屋供奉着的亡故父母亲的灵位桌上。
这是表达新嫁娘一番心意的重要时刻。
随后,两人按照仪式依次向祖辈神明跪拜。
整个简单的结婚典礼便这样结束了。
这一天算是真正开始新生活了,为避免过于单调扫兴,午后两人上街购物庆祝。
陈昊手里仅有的一块手表券是他哥哥临行赠送的礼品,于是挑了一款本地津城生产的东风牌手表送给小九作为信物。
之后商场里的选购也没少进行:购买红纸张贴窗花喜字;准备糖果点心去探望女方大姐夫妇……肉类及各类物资也是应有尽有。
返回途中,经过农贸市场,陈昊还专门采购了几条活鲤鱼和两只母鸡以送礼待用。
考虑到天气因素,这些动物需活着馈赠以便延长保存期限,这才是当时的讲究之处。
傍晚时分,二人推着载满东西的自行车来到秦二姐家门前叩响房门。
彼时秦二姐疲惫不堪刚躺下歇息,而姐夫吴主任正在厨房忙碌晚餐准备工作。
当得知是陈昊来访并且带来丰富见面礼时,吴主任客气接待并对厚礼提出谢辞。
“这不是必须的吗?我们晚辈理应对尊长敬献。”
“哦?哈哈哈,妙啊,真是再好不过。”王大山一听就懂了李四的心意,这么看来,事情算是妥了。
“李四哥,先把物件放下歇息会儿。
福全啊,给四哥倒杯茶呀,站在那儿傻乐啥呢!”张大妈也不闲着,此刻正发挥着女主人的组织功能。
“好嘞,四哥坐一会儿,我这就给您沏茶去。”王大山也乐了,从小看着冬梅长大的他对她如同半个闺女般关怀。
“得嘞,大山,你还是陪四哥聊会天吧,我去沏茶,冬梅丫头跟我去厨房做饭。”
李四这个时候只有听张大妈的话了,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李四兄,你跟冬妹能成为真正的亲家,这是我们大家都期待见到的事儿。
别的咱就不说了,望你对冬梅多关心些,她身体不便,你要多担待一些才好。”
“姐夫这么说就太疏远啦!既然成了一家人,自然当把冬妹当作亲人一样对待。
您也知道,我从前孤身一人,现在有了至亲,还要感谢冬妹妹哩。”
王大山点点头,彼此都明白其中深意,没人提过去的种种了。
王大山知道,李四心里肯定有些许芥蒂。
不过无所谓,如今两人都已成了家,只要往后生活安稳,这些隔阂总会逐渐消融。
接着,两个男人就把话题转向了当前时势。
“姐夫,冬梅告诉我三姐好像参加了个培训课程?”
“没错,唉,咱关起门聊聊吧,我对现在的形势是越来越琢磨不清啊。”王大山有点沮丧地说。
这类事情,李四也不便发表看法,即便面对冬梅家人也是如此。
这年代敏感,就算是亲戚反目、夫妻不合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他可不愿为此承担丝毫风险。
虽然不好多说,但适当的建议还是可以提供的。
“姐夫,要是实在不行,就把我三姐调到我那收购站去吧。
那里目标小人少,也不会引人注目,少了好多烦恼。”
李四的一番话让王大山陷入了思考,随后点头表示:“你说得有道理,那边确实不引人关注。
将来风平浪静了还能调动出来。
回去我和三姐商量下。”
李四见对方认真考虑了建议,也就闭口不言了,觉得这个姐夫还是挺明事理的。
“哎对了姐夫,为啥没看到孩子们啊?这时候应该放学了吧。”
“别提啦,他们早不知道跑到哪儿玩耍去了。”王大山叹气说,“其实我最担心的是他们,年纪小小整天在外面疯跑,耽误了学习可是一辈子的事啊。”
“姐夫,这个你难道也没劝过吗?孩子还是以学业为主,天天如此,长此以往问题会很大的。”
“哪个不这么认为呢,但又能怎么办呢……”王大山满是无奈,不是他看不出来问题,而是即便看得清楚又能如何?
李四和王大山说着话,另一边张大娘拉住冬梅正在厨房忙前忙后做饭呢。
冬梅虽然不能言语,却丝毫不影响姐妹俩的互动交流。
张大娘时常问她一些事情,问得这小妹妹满脸通红。
“冬妹子,回头我把那个保健药酒方子给你记一份。
偶尔做点给李四喝喝,争取早点添丁生子,男人生子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冬梅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动几下才微微点头答应。
老辈们总爱这么叮嘱自己姐姐们:一成婚就要想着孕育后代的事儿。
而这件事,反倒让冬梅心底多少滋生了一些忧虑。
她八位姐姐中有两人直到如今未能诞下一子半女,冬梅还记忆犹新,她们遭受了哪些悲惨经历。
即使不用每日吃药,光在夫家中抬不起头这一点就让她有些害怕,万一自己也无法生育可怎么是好?若到那时,李四不再要自己,又该走向何途?
张大娘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冬妹陷入新的顾虑里去了……
这一天晚上,李四和王大山畅谈良久,身为多年干部的王大山,虽职位不算高,但绝对是一位中层干部。
他的见识和判断力都是不错的。
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李四也在和王大山谈话的时候侧重于怎样提醒这个未来的老姐夫。
此时的王大山骨子里仍是乐观居上的。
无论怎么说也想不到,这次的变革规模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
李四借
总是有办法让一个人妥协,在这个时代,即便那是私产的房子,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看中,它也可能轻易地变成公产。
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你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去。
赵广德深知类似“儿抱金砖”的故事。
所以他决定暂时将这些房产放在废品站的名下,以避免招来无谓的麻烦。
时间来到第79天时,一个与冉家有关的变故即将袭来。
谈及房子建造的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材料、规划都需耐心筹备。
至于盖两层楼所需的楼板,也不需要过度讲究材质。
当下要么是用混凝土浇筑,要么使用木质结构,但由于关系无法取得足够的水泥,即使是靠二姐夫帮忙也无可奈何。
于是,只能选择木质楼板。
虽然木质楼板隔热和隔音效果稍差一些,但在当时条件下,这样的房子已算奢侈之选,这点不足人们或许也不会过分苛责。
经过初期的不协调之后,三人间的合作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融洽起来。
他们的任务分工清晰:赵广德正在教导林小七如何修理电器。
尽管林小七只接受了有限的学校教育,但因年龄还小,有充足的未来去深入学习。
为了提升她,赵广德特地寻来了整套的教学书本,准备逐步提高她的学业知识。
时间充裕嘛!哪怕最后未能有所精通,至少也能作为一种消遣方式。
总不能整日无所事事对望度日吧?
有时,王芳也会加入其中。
她前夫曾是一位大学学生,她自己也是中学毕业而已。
或许是由于外貌美丽得以嫁给知识分子。
所以王芳对文化人的崇敬之心更浓烈,因此学习热情比起林小七旺盛许多。
可能是因为刚开始的缘故,小七在学习时常心不在焉,不知想些什么,甚至有些时候当赵广德在讲解题目时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胳膊,都会令她害羞地涨红了脸,让整个教学进程被打断。
如果是在往常时代,若徒弟或是学生这般不专注,早就挨打了。
但是在这里却不一样,小七毫无惧意,让赵广德感到无比无助又气恼。
有次,王芳发现赵广德居然如此多才多艺。
她把自己以前老公的一些书籍拿给赵广德,对方随意翻看了几眼就把书搁置在一旁。
这并非不感兴趣或者读不懂,而是因为那些书内容太浅显,根本激发不了他任何兴趣点。
一天晚上,王芳遇到了难题。
原来是家里男孩学校的教师团队突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