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楚王韩信
从齐王到楚王,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被夺了三十万大军,其实对韩信来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影响。毕竟韩信是正规军校出身,继承了蒙恬所传秦军的正统训练,在征兵带兵方面,在整个楚汉之际无人出其右。就算是这三十万齐军,也不过是韩信到了齐国以后自己征召训练出来的。大不了到了楚国再次征兵练兵就是了。
向刘邦申请军队,主要也就是申请一些得用的中低级官佐。有这些官佐在,给韩信几年时间,又不知道能练出多少军队来。
只不过,确实如刘邦所说,战争己经结束了,要那么多兵没用,练兵也只是维持楚国境内的治安,或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支援一下刘邦而己。
毕竟派自己部队支援刘邦,或者说韩信练好兵以后,被刘邦带走,己经成了习惯。从韩信开始东征魏国的时候开始,这一幕就不断上演。在魏国俘虏的军队被刘邦要走,在赵国俘虏的军队被刘邦要走,在燕国训练的军队被刘邦要走,这次是在齐国训练的军队被刘邦打包带走,前前后后,刘邦从韩信这里得到的部队,没有百万,五十万是富富有余的。
韩信都习惯了。
谁让自己碰上一个厚脸皮的主君呢?
等到升帐以后,看到刘邦坐在帅案后面,宣布了免去齐王、收回齐军、封韩信为楚王的消息,帐下的将领幕僚也都愕然,但是看到韩信若无其事的表情,大家也都不做声。接下来就是各自安排去向。该跟刘邦走的跟刘邦走,韩信只留下少数自己需要的幕僚、官吏、将校,不日要带着他们去彭城就封楚王。
一切落定,大营的气氛才开始放松,商队这个时候才有机会把电报发出来,看到新的电文,蒙恬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看张诚镇定自若,蒙恬奇道:“你不担心?”
“我担心什么?”张诚说。
“韩信。”
“都是名利场中人,有什么好担心的。李斯丞相那样的人物,不也是随便胡亥拿捏。”张诚撇撇嘴。历史时间线上韩信出问题还要很久很久。这会儿担心有用吗?不过齐王变楚王这事儿自己是不记得了,毕竟不是文科生,也没读过史记,能记住的就只是韩信后来厚赠了对自己有恩的漂母和曾经羞辱过自己的那个少年。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只不过是大时代下的浪花而己。
商队是张村和韩信之间的合作,是和韩信,而不是和齐王韩信。所以虽然韩信的军队被刘邦拉走,商队的掌柜倒是留了下来,找到空隙去拜望了新的楚王韩信。
“继续和我合作?我现在手里没有兵了,也再无战事,只怕不会给商行带来那么大的利益了。”韩信看得通透,彼此的合作也都是利益关系,自己不再灭国征伐,哪来的战利品给商行交易?
“总行主事的掌柜说,我们看重的是韩信本人,而不是什么齐王楚王,您到了楚地,也需要地方治理,也需要各种物资,一定还有用得上商行的地方。”商队的掌柜不卑不亢的说。
“你们是都跟我去楚地,还是只带一部分?”韩信好奇的问。
“小人带着商行主要的人马跟大王前往楚地,不过在齐地己经建好的商号分号,还会留在当地,总号会另外派人来接管齐地商号的事务。”商行掌柜说。
这倒是符合韩信对商行这些人的印象。这些人冷静、理性,杀伐果断不输给战阵上的将军。在这个档口,人家早就决定了要保留对齐地的掌控,同时跟随自己把业务扩张到楚地。
“你们总号己经得到这里的消息了?怎么会这么快?”
“商队和总号之间有联系的方法,不过这是商行的秘密,恕小人不能给楚王知道。”
韩信倒也没多想。电报是韩信离开张村之后发明出来的东西,无线电通讯己经超出韩信的知识范围了。
“我还需要很多低级官吏、将校,还需要能管理地方生产的人,毕竟楚地有六郡130城,人的缺口很大,张村能继续支持我吗?”
“总号传来消息,说很感谢您帮助长城大学的学生找到施展才干的机会,大王去哪里,我们自然会安排人跟随大王前去治理。”
“这次我想要一位深通数算的同学来我身边,之前读学报,有张校长和赵教授所撰微积分原理,非常深奥,韩信不能解读,希望能派一位深通微积分的同学来帮助我读懂这些……如果有其它精通各门专业的同学,韩信以幕僚职位虚席待之。”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长城大学在楚地设置分校,楚王愿意支持?”
“真能这样吗?”
“我请示一下。”商队掌柜笑道。
当天下午,呼号666的回电说,张村愿意支持楚王在楚地大兴文教的想法,愿意派出学校高材生和一部分师资支持楚王。学校的名字由楚王来定,不必使用长城大学分校的名称,楚王可自任校长。商学院和政法学院正在拟定楚地复兴方案,方案拟定,由专人护送至彭城,请楚王审阅。
韩信看着手里的内容梗概,狐疑的问:“这不是张校长或者蒙教授的亲笔?”
“是那面传讯过来,我们本地誊写的。”商队掌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