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长城乱

商学院和政法学院联手在编纂支持楚王韩信的楚国商业振兴计划,对这个计划,张诚有些不以为然,按照历史时间线,韩信不会很久就被刘邦所擒,然后软禁、剥夺楚王封号,降格为淮阴侯。这个时候张村大肆介入楚国的商业和政治,是不是风险太大?

在讨论会上,张诚隐约提出王权集于一尊的理论,认为刘邦不可能长期保留诸侯王的可能性,包括扶苏在内都并不太在意这种可能性,许记老掌柜认为,即便韩信不会长期做楚王,但是这个时候进入楚地布局也是必要的和有利可图的。趁着现在天下动荡,土地矿山都极便宜,而能处理大量荒地和矿山的,只有张村。早一点把这些资源拿到手,对商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另外,即便韩信不再做楚王,一旦商行在当地落地,在后续和新的行政系统合作时,也会有很大的优势。风险固然有,但是富贵险中求,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张诚不是很理解这种要以牺牲性命为代价去谋求扩张的想法,但是也觉得如果大秦的土著都坚持不放弃这个机会,那就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扶苏则通过对齐地发回的电报分析,认为韩信交出齐王位置之后,齐地的行政系统和商行也并没有被废弃。长城大学派出的这些学生依然在基层岗位发挥作用,其中几个甚至己经因为能力卓著,成为县令和负责仓储管理的校尉,这进一步证明上层的权力斗争和分肥,对基层技术岗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派出的这些学生除了因为疾病出现一些问题,在当地生活的还算很好,甚至己经有几个人和当地豪强联姻,渐渐融入到当地豪强之中。

张诚皱了皱眉。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张诚的价值观。但是长城大学的价值观营造部分,主要还是公孙尼子在做,价值体系基本上还是儒家那一套。没有关于社会理想和现代社会道德的内容,甚至连忠君爱国的思想都没有,这个时代儒生也罢、官吏也罢,是对自己的主君负责而不是对国家和朝廷负责。如张村派出的这些学生,能够把当地民生恢复和社会正义放在第一位,己经可以算是贤能的层次了,甚至按照公孙尼子的说法,己经可以称之为“仁”了。

张诚只好同意大家的看法。

“关于楚王大兴文教的构想,我们要尽力配合。应该派一位大儒去楚国主持此事,仿照长城大学在楚国建设学校,并可以请楚王亲任校长……”公孙尼子说。

“业务校长的人选?”张诚问。

“秉首你当然是最适合做校长的人选,或者我过去,你来负责上郡本院的工作也是可以的。”公孙尼子的说法很大胆。

“此事没有你想的那么快。总要把蒙学先做起来,大学才有基础。不然现在建设大学,就只能是儒家独大。”张诚反驳。

公孙尼子想想,觉得自己也是过于理想了。大学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如果要建立一个如长城大学这样综合院系的学校,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

“那就先把子弟小学、子弟中学的课程带过去,从现在长城大学各院系抽调一些人过去?”赵杏儿说。

“师范系的设置这就看出来必要性了!”张诚笑道。师范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院系,这个院系对各科的知识都有涉及,但是学生的研究能力却一首都排名靠后,最优秀的学生进入了数学和物理学院,师范系的学生多,但是出路一首让公孙尼子头疼。

“楚地广袤,可以多开设一些中小学?”公孙尼子说。如果能给师范生找到就业的机会,公孙尼子当然高兴。

“先建设两所学校吧。”赵杏儿翻阅资料,一方面要考虑长城大学的输出能力,一方面也要考虑楚地的生源情况。外来的师范在当地能不能落地,也是一个难题。

“如果可能,在上郡还可以再建设一些中小学……能不能在高奴县建设一个?离我们近一点,各方面能照顾到,教化的能力也可以扩展到张村之外。”张诚问。

“可以。”赵杏儿说。对商行、张村、长城大学乃至天下的各种数据,眼下张村掌握最熟悉的,就是赵杏儿了,如果张苍在这里,会有更宏伟的天下观,但是张苍不在,赵杏儿只能通过商行反馈的各种数据进行判断。

“张苍先生如果在,其实也可以出去做一个大学的校长。”张诚笑着说。

大家都笑了。笑过就又有些怅惘,张苍是最早离开长城大学的人,某种程度上算是个叛徒。只是大家相处久了,谁也不愿意想这件事。

“张苍确实可以开宗立派了。”公孙尼子叹一口气。

“开宗立派是公孙先生的执念啊!其实长城大学也算是开宗立派,公孙先生己经是一派之长!”张诚笑呵呵的说。公孙尼子只是摇摇头。在宗派这件事上,公孙尼子的执念比谁都强,长城大学固然己经是一个大学派,但是对公孙尼子来说,自己只属于荀子的学派,要开宗立派,也要在荀子学派的基础上开宗才行,长城大学和荀子的学派,那可差了好多……

“张苍现在是赵国相国,他过得好着呢!”蒙恬笑呵呵的说。张苍是名利场中人,固然热爱学术,但是更希望通过具体的行政工作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做一国国相,或者进中枢做御史大夫,

才是张苍一首所追求的。

“过得很好?那要不要把张苍先生的家眷给送过去啊?”张诚也笑。张苍养了很多女人,在张村的时候还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是离开的时候,居然一个都没带走,全扔给张诚他们来照管。

“你怎么知道张苍先生在赵国没有家眷?”蒙恬笑。于是又是一场哄堂大笑,看着这讨论越来越离谱,赵杏儿敲了敲桌子:“各位,先把楚国的事情定一下?”

“还是讲清楚情况,列清名额,在校内公开招募,考核以后统一派出吧。”公孙尼子说,这是张村学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套路。既然好用,那就不妨反复的用。

这个时候,有人敲门,一个兵学系的学生拿着一张报文来找蒙恬:“先生,长城外901来电,说发现匈奴骑兵向我们田庄方向,约有数千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