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东宫的“暗手”,一场始于“西市”的追查
房玄龄的雷霆之怒,让整个长安官场,都为之震动。
由京兆府与大理寺,联合组成的“画卷专案组”,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了起来。
然而,三天过去,整个案情,却依旧是,一团迷雾。
所有的线索,都在那个,西市的脚夫身上,中断了。
据,京兆府的审讯结果,那个脚夫,只记得,雇佣他的,是一个身材中等,蒙着脸,听口音也听不出是哪里人的“神秘客商”。
事后,那客商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到半分踪迹。
案子,陷入了僵局。
朝堂之上,言官御史们的弹劾,也变得,愈发的有气无力。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背后必然有黑手。
但,抓不到黑手,那最终这个“德行有亏”的帽子,还是会,若有若无地,扣在太子,和高阳公主的头上。
长孙无忌和李治,对此乐见其成。他们每日,只是按部就班地,上朝,议事,对这个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案子,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关切。
东宫,别业。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马周,关于官方调查进展的汇报。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意外。
“……果然,不出所料。”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茶杯,淡淡地说道。
“对手,既然敢做。就必然,抹平了所有,能在明面上,查到的痕迹。”
“他们,这是在等。等这件事,被拖成一桩悬案。等父皇和房相的怒气,慢慢消散。”
“届时,无论真相如何,那盆,泼在我东宫身上的脏水,就再也,洗不清了。”
“殿下,那……那我们该怎么办?”马周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如今,京兆府和大理寺,都已是束手无策。我等,还能,有何办法?”
“官府的办法,是‘查’。”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而孤的办法,是……‘找’。”
“官府,查的是,明面上的线索。”
“而,孤要找的,是那些,隐藏在,长安城,这繁华的阴影之下,最真实的……蛛丝马迹。”
他,转过身,对一直侍立在旁的称心,下达了命令。
“称心。”
“属下在。”
“去,替孤请一个人来。”
“——‘天下粮行’,总管,王玄策。”
……
一个时辰后。
王玄策这位,如今在长安商界,地位早已是,如日中天,却依旧,保持着低调的“地下王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李承乾的书房之内。
“草民王玄策,参见太子殿下。”
“王总管,不必多礼。”李承乾,亲自为他赐座。
“孤,今日请你来。是想请你帮孤,查一桩小案子。”
李承乾,将,房相寿宴上,“画卷”之事,言简意赅地,向王玄策,叙述了一遍。
王玄策,静静地听着。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仿佛,这足以让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的“公主构陷案”,在他眼中,不过是一桩,再寻常不过的……生意。
“殿下的意思,是要草民,去找出那个雇佣脚夫的‘神秘人’?”王玄策,问道。
“不。”李承乾,摇了摇头。
“孤,知道,那个人是找不到的。他只是一个,用完即弃的棋子。”
“孤,要你查的,是,另一件东西。”
李承乾,将那幅早已被他,从房玄龄府中,“借”来的画卷,缓缓地,在王玄策面前,展开。
“孤,要你,动用,你,在长安城,所有的‘眼睛’和‘耳朵’。”
“三天之内,给孤查出这幅画,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以及,这画上所用的,‘纸’、‘墨’、‘颜料’,其来源又是何处!”
从“人”,到“物”!
这才是真正的,破案关键!
王玄策,看着那幅画,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眸子里,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他立刻就明白了,太子殿下,这,釜底抽薪的用意!
查人,难如登天。
但是,查“物”……
在这,天下间,所有货物,都会汇聚于此的长安城!
在这,他王玄策,早已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的长安城!
没有,任何一样“东西”的来历,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殿下,英明!”
王玄策,躬身一拜,声音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此事,交予草民!”
“——三日之内,草民,必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
一场无声的,由下而上的调查,在长安城,那最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全面展开。
王玄策,这位“地下王者”,一旦发动起来,其能量是恐怖的。
长安城,所有的,笔墨铺子都迎来了一些,看似普通的“客人”。他们不买东西,只是与掌柜的闲聊,旁敲侧击地,打听着,最近有谁买走了,最顶级的“徽墨”和“蜀纸”。
所有,贩卖颜料的胡商店铺,也多了几个,出手阔绰的“主顾”。他们会不经意地问起,那种极其罕见的,产自西域的“红矾石”,最近,都有哪些“大人物”,买走过。
甚至,连那些最不起眼的负责,装裱字画的小作坊,也被粮行的伙计们,以“定制画框”的名义,一一拜访。
这张由无数的脚夫、伙计、酒保、商人,所共同编织起来的“信息网”,其效率,远比京兆府那些,只会,按部就班的官差,要高上百倍!
两天后。
王玄策,再次出现在了,李承乾的书房。
他的手上,拿着两份,看似毫不相关的“情报”。
“殿下,”王玄策,躬身说道,“……画师,已经,找到了。”
“那是一个,早已落魄的,前隋的宫廷画师。一个月前,有人给了他五百金,让他临摹了一幅,他早年在宫中,所见过的‘贵妃游园图’。只是,将画中人的面容,换成了……高阳公主。”
“事成之后,此人便已携款南下,不知所踪。”
“意料之中。”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只是证实了,此事是有预谋的。
“但是,”王玄策话锋一转,将第二份情报,呈了上去,“……我们,在调查‘物’的来源时,却有了一个,极其有趣的发现。”
“——那幅画,所用的‘颜料’,与画画的‘纸’,并非来自同一个地方。”
“哦?”李承乾,来了兴趣。
“是的,殿下。”王玄策,解释道,“……那画中,公主衣衫上,所用的‘红矾石’颜料,极其珍贵。据西市最大的胡商‘安氏商行’的掌柜交代,此物,近半年来,只有两位‘贵客’,曾大批量地,购买过。”
“一位,是,赵国公府的大管家。”
“另一位,则是……吴王府的总管。”
“这,并不奇怪。两府皆是皇亲国戚,用得起此等珍物。”
“但是,”王玄策的眼中,闪过一丝,狐狸般的狡黠,“……那,画画用的‘棉纸’,其来源却极其可疑。”
“此纸,并非中原之物。乃是由江南苏州府,一家名为‘顾氏’的,私人作坊,所特制。”
“而,这家‘顾氏’作坊,在晋王殿下,南下查案之前,其背后最大的主顾一直是……苏州汪氏。”
“可在汪氏倒台之后。这家作坊,便被一个新的‘神秘买家’,给全盘接手了。”
“而这个‘神秘买家’,正是前番,在江南,因为‘构陷旧主’,而上位的‘新贵’之一……”
“并且,据我们的人查证。这家作坊,所产之‘棉纸’,其唯一的,北上的销售渠道,便是直接送往了……晋王府!”
晋王府?!
又是,晋王李治!
李承乾,看着这份情报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寒芒一闪而过!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再次,指向了,那个,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弟弟。
但是,李承乾,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太……太“巧合”了。
以,李治和武顺的城府,他们怎么可能会留如此明显的,可以直接,追查到他们府上的……破绽?
这,不像是,他们的风格。
这更像是,有人在故意栽赃嫁祸!
就在,李承乾,陷入沉思之时。
王玄策,又呈上了最后一份,也是最关键的一份情报。
“殿下,还有一事。”
“我们的人,在寻找那个落魄的‘前隋画师’时。从他邻居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有趣的传闻。”
“……据说,那位画师,在离开长安之前。曾与人,酒后吹嘘过。”
“他说,此次雇佣他的‘贵人’,出手,极其阔绰。不仅给了他五百金。”
“更是,向他,许诺。”
“——待到,事成之后,便举荐他入‘弘文馆’,当一名受人敬仰的……画学博士。”
弘文馆?!
李承乾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瞬间就抓住了那个,隐藏在,所有迷雾背后的真正的,恶魔尾巴!
弘文馆,乃是大唐储藏图书,教习书法的皇家机构。
其,主事的,是当朝的大学士。
而当朝有资格,也有权力,向“弘文馆”里,安插人手的亲王,只有一个!
他,不是,太子李承乾!
也不是,晋王李治!
而是那个,素来以“文采风流,好结交文士”而闻名的……
——吴王,李恪!
真相,在这一刻,水落石出!
这根本就不是,晋王李治的阴谋!
而是那个,看似已经被自己“策反”和“感化”的……吴王李恪,在背后捅出的一记,最致命的……背刺!
他,利用了,晋王与自己的矛盾,巧妙地将所有线索,都指向了晋王府!
而他自己,则完美地隐藏在了,幕后!
其心机之深沉,其手段之狠辣,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好……好一个,吴王恪……”
李承乾的口中,喃喃自语。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冰冷的笑容。
“……孤,还真是,小看你了啊。”
“……我这位,正直的……好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