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大院成福地,雷大妈家的麻烦
第二天,校园清静不少。
裴宇航他们随着“社教”小组下乡了。
他们这一走,学校好像一下子松了口气。
没了领头羊,校园重归宁静,备考的备考,上课的上课,各忙各的。
可惜好景不长。
接近五四青年节时,这批人便浩浩荡荡地返校了。
个个皮糙脸黑,但眼神里却透出不同的光彩。
王小北转向袁国庆,满心好奇。
“在农村都干啥了?”
他了解农村现下的动荡,但是具体情况不明。
袁国庆摆摆头:“真不好形容。我们跟着工作组的人下乡,你猜怎么着,问题多得很……”
于是,袁国庆开始讲述他们下乡后的种种经历。
王小北在一旁静静聆听。
“我们到了那里,工作组组长是教育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开会……”
王小北渐渐品出了味儿来。
这开会,无非是请以前特别穷的家庭,讲讲旧社会里的辛酸史。
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现代版《白毛女》。
本该是针对大队长、公社主任这类人开展的教育,结果却跑偏了。
袁国庆开了个头,接着说。
“我们到了村里,主要任务就是走街串巷,收集百姓意见。你猜怎么着?那些社员一张口,全是……”
“有些人贪多占便宜,最后一调查,其实也就几十上百块的事……”
“裴宇航那组,据说查出了大笔的多吃多占,最后核实就60来块钱,就这样还得到表扬了……你说这叫什么事。”
袁国庆越说,越是不满。
王小北听到这里,打断了他:“接着说啊。你之前不是讲,后来重点转移到家庭状况上了吗?”
“是啊。公社那边发现问题不对,就揪出那些有问题的家庭,到最后,会议就成了针对这些人的了……”
话音一落,袁国庆自己都皱起了眉头。
听他这么一说,王小北心里盘算起来。
按照袁国庆的说法,工作组起初确实是奔着正事去的,但后来事情就复杂了。
有了硬性的指标任务。
每个小组都得按时定量完成调查任务。
当然,确有不少人存在问题。
但一旦跟数字指标挂钩,问题根源就显露出来。
人数不够咋办?
人性本能避险。
于是大队、公社上下到普通社员,不约而同地把问题家庭推向前台。
“跟你们说,我们在农村时,小组成绩好得不得了,上面都表扬了……”
此时,裴宇航几个正得意洋洋地炫耀着他们在农村的经历。
袁国庆瞥了一眼,嘟囔着:“早知如此,我们也多报一点,就那点钱也能上通报表彰……”
话语里透着一丝不甘。
王小北耸耸肩,没再细听下去。
因为老贾过来了,先是关切地问了参加农村“社教”工作的同学们的情况,对这次行动表示了肯定。
同时,学校也希望这些学生能选出一些典型案例做汇报总结。
既然裴宇航小组受过表扬,自然由他们来负责汇报,其他年级班级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原本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活动,成了工作汇报大会。
柯秋露等人准备的话剧,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显得没那么抢眼了。
鉴于活动的成功,学校决定暑期继续派遣学生跟随工作组深入农村。
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能深化他们对阶级斗争的认识。
的确,学生们从农村回来后,言行举止明显不同了。
学校,怕是要面临新挑战了。
……
时光悄悄流逝。
小西跟冬秀顺利升入初三,王梅也如愿参加了高考,顺利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
不仅如此,与她同届的周寡妇家的小秀,还有后院的向媛,也双双考入了大专。
也算是大学生了。
院子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至少目前的趋势看,院子里还在上学的孩子们,都有望成为大学生。
应该说,可能性极大。
大院仿佛被文曲星眷顾。
从去年始,大院里的高中生,无一例外,全数金榜题名,跨入大学门槛。
今年暑期,王小北安分守己,足不出户。
更确切地说,近期他哪儿都不打算去了。
转眼到了八月深秋,大院里热热闹闹地为王梅、小秀跟向媛三位大学生摆了宴席。
他们仨成了大院里最耀眼的明星。
“哎,他们家又出啥新鲜事了?”
雷大妈家此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王梅正忙着打包行李准备去上学,见到这场景,一脸疑惑。
张美英瞅了一眼,小声嘟囔:“咱这大院现在可出名了,外头都说咱这风水好,水土养人,飞扬他妈硬要让孩子搬回来住,说将来准能上大学呢。”
“真信这茬儿?”
王梅惊讶不已。
张美英认真颔首:“你可别不信,飞扬跟他妹几个自从搬出去,成绩可下滑了不少。非说这里的风水好。所以,他们老二家也想让孩子过来,两家为了这事争执不休呢。”
一旁,王小北啃着绿豆冰棍,乐呵呵地看着。
家里几个都考上大学,难免引人注目,加上先前防病措施得当,全家人都面色红润。
所以,给家家户户安排了井水。
即便如今,他也会时不时投些井水。
没想到竟把大院变成了明星大院。
这可不是啥好事啊。
还真有人信?
肯定有人信。
不少人对此坚信不疑,不然怎么每年高考,有人烧香求神,有人膜拜“状元树”。
为了孩子多几分,家长们不惜重金,各显神通。
听到这话,王梅探头一看,淡笑。
“雷大妈这回怕是要犯愁了。我倒有个主意,让他们掏钱,交生活费,这两家跟吸血蚂蟥似的,黏在雷大爷家不放。”
张美英瞥了一眼,摆手说:“别人家的事你少操心。管好自己吧。”
旁人家的琐碎,她不关心。
王梅考上大学,她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落地。
虽说早有风声说他们家孩子是大学苗子。
但毕竟只是说说,直到王梅真正拿到录取通知书,这才算尘埃落定。
至于王小北,年级第一的宝座坐得稳稳当当,小西也是同样出色。
冬秀的学校虽不太注重文化课程,可她的技能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就连家里年龄最小的小菊,也考进了女三中初中部,眼下正在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