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想法出乎他的预料

作为战败方,自然要付出代价。

其代价就是,参与联军的几个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先后遭受了秦国的猛烈报复,楚国也因为秦国的报复,不得不将都城迁移到寿春城。

在迁都寿春城后不久,楚考烈王便病逝了,他去世后不久,春申君也被李园刺杀身亡。

今日,自楚国迁都至今,尚不足十年光阴。

这座楚国的新都,亦将面临末日之危。

因林天有意调节行进速度。

待林天三人抵达寿春附近之时,恰逢王翦大军攻陷寿春城之际。

目睹楚国贵族如牲畜般,在秦军押送下,陆续步出寿春城。

韩信,隐匿于人群之中,目光微动。

“如何,心中不适?”

林天侧目,一瞥韩信,毕竟韩信也算是楚国之人,目睹楚国之覆灭,心中难免有所波动。

“不,我此刻正庆幸一事!”

韩信语调平和,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幸未与村中青年一同从军!”韩信对自己的判断越发钦佩。

秦国攻楚之后,众多楚国青年,包括他们村中的许多同乡,为保卫楚国,纷纷投身军旅,但韩信却洞悉秦国之强势,楚国难以匹敌,此时从军,无异于自寻死路。

因此,即便村中众人对他指指点点,轻蔑于他,他亦未加理会。

生存不正是首要之事?

欲建功立业,机会多的是,此刻绝非最佳时机。

目睹楚国之覆灭,韩信心生庆幸。

焱妃闻韩信之言,不禁侧目一瞥,不得不说,韩信确有独到之处,但这独到之处,却难以令人敬重,反而令人轻视。

贪生怕死之事,对方竟能如此坦率直言,也算是一种能力。

实在不解,玄天阁下为何如此看重此人。

“掌教,我们便如此入城?”

韩信仅知阴阳家之名,尚不明阴阳家之势力,见林天欲带他进入寿春城,不禁出言询问。

秦国方攻破寿春城,此刻理应正在全面清点楚国俘虏。

若他们贸然闯入,岂不会被视作楚国之逆贼?韩信心生忧虑。

“无需担忧,我在秦国尚有几分影响力!”

林天轻描淡写地说道。

随后,便引领韩信与焱妃,朝寿春城行去。

王翦大军攻陷寿春城后,便驻扎城中,他们严密守护这座楚国都城,以防不测,同时,禁止城内百姓外出,以防贵族或富商趁机逃逸。

普通百姓尚可。

若为富商、贵族之辈,皆需迁往咸阳。

盖因这些人有权有势且富有,若放任自流,他们随时能纠集大批人马谋反,这些人,乃最不稳定之因素,必须严加看管。

见到林天三人于此时欲入城,秦军立即上前盘问,态度颇为恶劣。

韩信听闻盘问,心中不免惊慌失措。

紧接着,他意识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

林天一展示信物,那名盘问林天一行人的士兵立刻变得恭敬,向林天行礼。

随后,更高级别的人也来了。

当林天提出想要见王翦将军时,对方也愉快地同意了。

这一切让韩信对林天在秦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好奇。

看来,这位掌教的影响力确实不小。

在寿春城的王宫里,王翦的中军大帐已经搬到了这里,而那些楚国的贵族们,随着寿春城的陷落,已经成为了俘虏,他们将像其他国家的君主一样,被押送到咸阳。

韩信跟随林天来到这里,见到了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

“王老将军,好久不见了!”林天向王翦打招呼,他和王翦有过几面之缘,虽然不是深交,但还能聊上几句。

“林先生怎么有空来楚国?”王翦和王贲不同,王贲第一次见到林天时态度傲慢,冷漠至极,而王翦则不然,甚至还露出了一些笑容,和林天寒暄起来。

“有点私事,所以来了楚国一趟。”林天说着,又向王翦称赞道:“一来到寿春,就看到王老将军破城灭楚的壮举,算上这次灭楚,王老将军已经连续灭了三个国家了。”

“这样的功绩,已经超越了当年的武安君白起!”听到白起这个名字,林天身边的韩信神情变得严肃,对于这位秦国的武安君,他怎能未曾听闻过,虽然结局并不好,但白起的崛起之路,确实诠释了从草根到英雄的转变,让韩信颇为敬佩。

白起从一名最底层的士兵一步步攀升成为武安君,确实了不起。

而王翦,脸上则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他想到了白起的结局。

功高震主。

即使现在,对于白起之死,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但当时的白起,确实引起了昭王的忌惮,他已经隐约快要达到无法再封的地步了。

然而,若无功劳,当时的白起还是比不上现在的王翦。

山东六国,王翦一个人就灭了其中的三个。

这样的功绩,前无古人,甚至可能后无来者。

王翦认为林天在他面前提起这些,是在提醒他,于是沉默了一会儿后,开口道:“不出所料,这一战,应该是我生平最后的一战了,我已经决定,在楚国的事情结束后,就正式向秦王提出退休归田的请求!”林天和秦王关系密切,是秦王最信任的亲信。

他在林天面前这么说,如果林天愿意在秦王面前为他美言几句,秦王或许也能放下对他的戒备之心。

林天自然清楚王翦在他面前吐露心声的意图,他轻轻点头,表示理解,并承诺道:“这件事,我会转告给秦王。”

“林先生大恩,王翦感激不尽!”

王翦得到了林天的承诺,心中稍感宽慰。

他从未因征服三国的功绩而自满,实际上,在攻下燕国之后,王翦便已心生退意,不愿再战。

他的儿子王贲攻下魏国之后,他更是感到忧虑。

从功绩来看,他们父子俩连续征服了多个国家,王家一时无两。

但帝皇之心难以捉摸,王家如此显赫,可能转眼间就会引发猜忌的疑虑,从而招致祸患。

因此,对于这次灭楚的行动,他本不打算参与。

秦国准备攻打楚国之前,他已经打算退休归隐。

他原本认为,秦王不可能再让王家的人担任攻楚的主将。

然而,嬴政的想法出乎他的预料。

嬴政私下找到他,请求他担任攻楚的主将,尽管他多次推辞,但在嬴政的坚持下,他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