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蓝玉复出,淮西党欢呼(求订阅!!)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清单:“这是最新装备的清单,包括三百支新式步枪,五十门便携火炮,还有...“他神秘一笑,“十具'火龙出水',可在百步之外焚毁敌营。首发免费看书搜:e小说 exiaos.com“
蓝玉接过清单,双手竟有些颤抖。
这些装备,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驸马高义!蓝某...感激不尽!“
欧阳伦摆摆手:“都是为了大明。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蓝玉,“这些装备使用需专人指导,本官会派技术官随军。还望凉国公...善待他们。“
蓝玉立刻会意,肃然道:“驸马放心,蓝某必视他们如手足!“
两人相视一笑,一时间都觉得对方没有那么可恶了。
远处,李善长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如水。
他转身对身旁的心腹低声道:“去查查,欧阳伦最近还准备了什么后手...还有哪些手段。“
“是!”
心腹领命而去。
李善长望着欧阳伦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好一个欧阳伦...真的是手段层出不穷!“
但很快,李善长又不得不感叹道:“若是这次蓝玉能一战功成,倒也能改善淮西党在朝中的境遇。”
“罢了,且看看这次战役之后再说。”
.....
新年伊始,京城内张灯结彩的余韵未消,六部衙门前已排起了领年赏的长队。
户部主事王焕之捧着沉甸甸的锦囊疾步回家,刚跨进四合院门槛就听见老妻惊呼:“这...这足足是去年双倍的红封啊!“
“夫人小声些。“王焕之捻着胡须压低声音,眼角却堆起笑纹,“今年海关新开了暹罗商路,光市舶司的税银就多了三十万两。“说着从袖中又摸出个油纸包,“快把前日看中的云锦裁了,元宵节正好穿去郭尚书家赏灯。“
与此同时,礼部郎中陈府的后厨正飘出阵阵肉香。
管家指挥着小厮将半扇金华火腿挂上房梁,转头对账房先生感慨:“老爷说了,今年朝廷宽裕,咱们府上也要过个肥年。“窗外传来孩童嬉闹声,几个穿着崭新绸袄的小公子正在雪地里追逐,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最热闹的当属秦淮河畔的官船码头。工部都水司的官吏们围着十几艘满载的漕船,领头的员外郎高声念着清单:“苏州新米二百石、绍兴黄酒五十坛——这都是圣上特赐的年礼!“岸上看热闹的百姓啧啧称奇,有个老篾匠突然指着某处惊呼:“快看那青缎包袱!“众人顺着望去,只见几个吏部官员正抬着印有“御赐“字样的锦箱登轿,阳光下隐约可见里头露出的貂裘毛领。
但在这满城喜庆中,也有异样的画面。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延儒独自坐在书房,盯着案上纹丝未动的赏银皱眉。
管家在门外徘徊许久,终于听见主人长叹:“去把银子兑成铜钱...城外流民过冬的粥棚,该续到正月末。“窗外飘落的雪片覆在“两袖清风“的匾额上,与远处朱门内传出的丝竹声渐渐融成一片。
....
寅时刚过,紫禁城外已是灯火通明。
文武百官身着崭新朝服,踏着未消的积雪,陆续向奉天门汇聚。
因是新年首朝,众人脸上皆带着轻松笑意,彼此拱手贺岁,寒暄之声不绝于耳。
户部尚书郭资刚下轿,便见兵部郎中赵德迎面而来,两人相视一笑,互相拱手。
“赵大人,新年新气象啊,听闻兵部今年军饷充足,将士们士气高昂?”郭资笑问。
赵德捋须笑道:“托陛下的福,军械粮饷皆已备足,将士们无不感念皇恩。倒是郭大人,听闻今年国库充盈,户部上下怕是笑得合不拢嘴了吧?”
郭资哈哈一笑,压低声音道:“今年商税大涨,光是江南织造局的进项就比去年多了三成,陛下龙颜大悦,待会儿朝会上,怕是要有重赏!”
“那下官在这里提前恭喜郭大人了,到时候可别忘了多给兵部一些预算啊!”赵德连忙道。
“好说好说!”郭资笑着道。
两人正说着,忽听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回头一看,却是工部尚书单安仁带着几名属官走来。
“郭大人、赵大人,新年好啊!”单安仁红光满面,显然心情极佳,“工部新造的几艘战船已下水试航,陛下若是知晓,必定欣慰!”
众官纷纷附和,一时间奉天门外欢声笑语,气氛融洽。
钟鼓声起,百官依序入殿。
朱标高坐龙椅,冕旒垂珠,目光沉稳,威严慑人,早已有成熟帝王的风范。
“臣等叩见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山呼,声震殿宇。
“众卿平身。”朱标微微抬手,声音洪亮,“今日乃新年首朝,朕心甚慰。去岁国泰民安,税收再创新高,皆是诸位爱卿勤勉所致。”
众臣闻言,纷纷躬身谢恩,脸上难掩喜色。
户部尚书郭资出列奏道:“陛下,去岁全国税银共计两亿两千三百万两,较前年增长二成有余,江南商税、市舶司关税皆创历年新高。臣已拟好赏赐名录,请陛下过目。”
朱标接过奏折,略一翻阅,满意点头:“好!既国库充盈,自当犒赏百官。传朕旨意,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加俸一月;六品以下,赐绢帛两匹、米五石。”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谢恩之声。
兵部尚书唐铎趁机上前,朗声道:“陛下,北疆军报传来,蓝玉将军已整军待发,新式火器皆已配齐,只待开春雪化,便可出征!”
朱标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蓝玉办事,朕向来放心。此战若胜,朕必不吝封赏!”
众臣闻言,纷纷附和,淮西一派的武将更是面露喜色。
百官齐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朱标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语气转为严肃:“父皇虽未临朝,但特意嘱咐朕转告诸位——“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威严,“有功者,朝廷不吝封赏;有过者,也休想蒙混过关。“
殿中顿时一静。
兵部郎中赵德下意识摸了摸脖颈,刑部部侍郎严震直则悄悄擦了擦额角细汗。
倒是站在武官首列的蓝玉昂首挺胸,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凉国公蓝玉听旨!“朱标突然提高声调。
蓝玉大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
“命你为征虏大将军,统兵五万,即日开赴北疆,务必在三月内剿灭乃儿不花部!“
“臣领旨!“蓝玉声如洪钟,起身时铠甲铿锵作响。
他眼角余光瞥见文官队列中的欧阳伦正对自己微微点头,心中更添几分底气。
朱标又将目光转向驸马欧阳伦:“京平铁路进展如何?“
欧阳伦从容出列:“回陛下,铁轨已全线贯通,沿途十二座车站正在日夜赶工。最新研制的'洪武号'蒸汽机车已完成三十次试运行,最快时速可达六十里。“
工部尚书单安仁忍不住插话:“陛下,此物真乃神迹!臣上月亲见,那铁马无需畜力,仅靠烧煤就能拉动二十节车厢,载货量堪比百辆马车!“
“正如驸马爷当初所言,甚至当初说得还是保守了!”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
朱标龙颜大悦:“好!待铁路正式通车,朕要亲临剪彩。欧阳妹夫,此事你办得漂亮。“
“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明,工部同僚鼎力相助。“欧阳伦微微躬身,神色淡然。
又议了几件漕运、科举之事后,朱标一挥袍袖:“退朝!三日后朕在武英殿设宴,为蓝将军饯行。“
随着净鞭三响,百官依次退出奉天殿。
蓝玉被一众武将围住道贺,欧阳伦则被工部官员簇拥着询问铁路事宜,唯有李善长独自走在最后,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淮西党众官员的心情,比那初升的朝阳还要灿烂几分。
自蓝玉复出,领兵出征的消息传开,原本门可罗雀的淮西党府邸,一夜之间又热闹了起来。那些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官员,如今又纷纷登门拜访,仿佛从未疏远过一般。
凉国公府前,车马络绎不绝。
兵部郎中赵德刚从轿中下来,便见府门前已排了数位官员,正互相拱手寒暄。他心中暗叹:“前些日子,这些人见了淮西党的人,恨不得绕道走,如今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来攀关系……”
“赵大人,您也来了?”身后传来一声招呼,赵德回头一看,正是工部的一名官员。
“陈大人。”赵德微微一笑,低声道,“如今凉国公重掌兵权,咱们这些老部下,自然得来贺一贺。”
这名工部官员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笑道:“是啊,蓝将军此番出征,若能再立战功,淮西党在朝中的地位,怕是要更上一层楼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李善长坐在书房内,听着管家汇报今日来访的官员名单,嘴角微微上扬。
“老爷,今日已有十三位大人递了拜帖,都是各部要员。”管家恭敬道。
李善长轻抚胡须,淡淡道:“嗯,让他们先等着,老夫稍后再见。”
待管家退下,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些人,见风使舵的本事倒是炉火纯青。
他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啜了一口,心中思绪翻涌:
“蓝玉复出,淮西党重获圣眷,这是好事。但欧阳伦那小子,为何如此痛快地给蓝玉提供新式火器?他到底在盘算什么?”
——是真心助蓝玉立功?还是另有所图?
李善长眉头微皱,放下茶盏,喃喃自语:“罢了,且走一步看一步。只要蓝玉此战得胜,淮西党便能稳住脚跟,至于欧阳伦……日后再慢慢收拾。”
相较于李善长的深沉,淮西党中下层的官员们则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兵部
侍郎赵德刚回到府中,便迫不及待地对妻子道:“夫人,快准备些厚礼,明日我要去拜访凉国公!”
妻子疑惑道:“老爷,前些日子您不是还说,要少与淮西党往来吗?”
赵德哈哈一笑,压低声音道:“今时不同往日!蓝将军复出,陛下又如此看重,淮西党必定东山再起!此时不去表忠心,更待何时?”
妻子恍然大悟,连忙吩咐下人备礼。
与此同时,一名都察院御史正与几位同僚在酒楼小聚。
“刘兄,听说你前些日子还上书弹劾过蓝玉?”一位同僚似笑非笑地问道。
这名都察院御史面色一僵,随即干笑两声:“那都是误会,误会!如今蓝将军为国出征,我等自然要全力支持!”
众人闻言,心照不宣地举杯,气氛热烈。
夜色渐深,淮西党的府邸依旧灯火通明。
凉国公蓝玉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辰,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次,我定要打一场漂亮仗,让淮西党彻底翻身!同时也要为我蓝玉自己证明!”
黎明时分,北风呼啸,京郊大营外旌旗猎猎。
蓝玉一身戎装,腰挎宝刀,带着几名义子心腹策马而来。他远远望去,只见五万大军已列阵完毕,黑压压的军阵如铁壁般矗立在晨光中,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义父,这......“义子蓝勇瞪大了眼睛,声音都有些发颤,“这真是咱们大明的军队?“
蓝玉没有立即回答,他勒住马缰,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军阵——
只见五万将士皆着统一制式的新式军服,铁盔锃亮,步枪如林。步兵方阵横平竖直,骑兵队列整齐划一,就连战马都披上了新制的轻便马甲,在寒风中纹丝不动。更令人心惊的是,整个军阵竟无一人交头接耳,唯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好一支铁军!“蓝玉深吸一口气,胸腔中热血沸腾。他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纪律严明的大明军队。
义子蓝猛忍不住低声道:“义父,您看他们的火器——“
蓝玉顺着望去,只见军阵前方,三百支新式步枪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枪管修长,结构精巧。更远处,五十门便携火炮整齐排列,炮身漆黑如墨,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慑力。
“驸马欧阳伦果然没骗我们......“蓝玉喃喃自语,心中既震撼又复杂。他原以为欧阳伦只是夸大其词,没想到这些新式装备竟真如此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