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093章 教化日本

日本天皇的第五次请降,不出意外地再次被拒绝了。

中原王朝从秦汉以来,就一直是亚洲地区的压舱石,毫不客气地说,只要中原王朝不大兴武力,那么整个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乃至中亚地区的战争规模和烈度都不值一提。

前宋与辽国在澶渊之盟后维持了百年和平,长期的低烈度、小规模的战争,导致了中原周边各国基本上都兵备松弛、军事不修。

于是大理国如此,大越李朝如此,日本国也是如此。

在原本的历史上,女真的崛起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整个亚洲发生了一次武力大洗牌,北宋因此而灭亡,南宋因此而不断改革军事制度,涌现出了一大批真正的名将。

放在日本,则是守旧的、老派的华族,被崛起的中下层武士集团所取代,自下而上的阶级翻转和替代就此完成。

但是在这个时间线,由于新汉的崛起,军事复兴的中原王朝再度表现出了积极的对外开拓,朝廷以水师为主力、以朝鲜士兵以及沿海诸行省民间武装商船为辅助,发起的东征日本战事,硬生生地打断了日本原本就该发生的阶级变化过程。

汉军靠着陆战打得平氏武士集团实力大减,又通过一场海战,几乎将源氏武士集团的力量消灭,于是华族再次掌控了日本。

守旧的华族对于这场突然爆发的国战,适应力远不如武士集团,兵力调动混乱而且迟缓,战术极其死板而且保守,面对汉军便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

也就是王伦为了消耗朝鲜的力量,不肯调动太多的都督府汉兵,朝廷向日本运送了超过六万名朝鲜士兵,用步步蚕食的战术稳步推进着。

由于被汉军完全夺取了制海权,作为防守方的日本,被动建立起来的防线拖得相当长,而且两年多的战争状态,已经让日本方面吃不消了。

日本在战争中损失的兵力,累积已经超过了六万,为了在安艺国方向抵抗刘锜的进攻,日本又从东海、山阳、山阴三道诸国招募了超过四万人的大军,辅兵、民工、徭役人等出动了三十余万人次。

西海道全部被汉军占领,山阴、山阳两道各有两个令制国被占领,刘锜在安艺国方向虽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但折彦质却带领着手下大军突入了南海道。

战火就此被引向了四国岛,这是汉军运用最为娴熟的两路进攻、东西呼应的战术,平安京的崇德天皇愁得欲哭无泪。

四万军队集结在安艺、石见两国的边境地区,若再加上被征召的足轻等,日本就多了差不多六万脱产的士兵,这让日本官方的后勤压力巨大。

所以崇德天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派出使者,希望与汉军谈判,只要不是极其过分苛刻的条件,他都可以答应,他甚至表示愿意放弃天皇身份,落发为僧,自我软禁于寺庙之中。

可惜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此前朝廷给日本方面的投降条件可以说是很优待的,但崇德天皇不肯放弃权力,战争就这么一直继续了下去。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朝鲜兵逐渐适应了战场,被教管着适应了汉军的纪律和战术,也渐渐有了几分汉军的模样,战争就越打越顺了。

朝鲜兵在学习进步,义勇水师也在学习进步着,沿海七行省的民间武装商队也在对九州岛的劫掠行动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掠夺。

可以说王伦是将东征日本当作一次殖民战争而推行的,朝廷、军队、民间都在摸索中学习,不断学习并改良着王伦从后世西方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手段。

所以东征战事打到这个时候,军方和民间都已经停不下来了,朝廷刚刚把石见银山抢占了,胃口正好,佐渡金山没有到手,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接受日本的投降?

在朝鲜坐镇的秦桧春风得意的很,他觉得朝廷提出的引朝鲜兵入日本简直是神来之笔,高丽王国完全是被朝廷以内应推动着完成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内附,所以民间的抵抗力量还没有彻底消除。

如今这股反抗力量和抵触的情绪被引导向了日本,以秦桧的手段,留在朝鲜内部的大地主势力也被不断分化、削弱,当朝廷在朝鲜行省举办了一次吏员考试、并且不限制身份后,高丽王国时代遗存的骨品制度也开始崩裂。

所以洪武十五年四月底的时候,秦桧亲自跟船,将一批从东南转运而来的粮食送到了对马岛,同时又轮换了大约一万多名朝鲜士兵。

水师以及被抽调的都督府汉兵瞧不上在日本的缴获,所以朝廷是在其他方面进行赏赐补偿的,但朝鲜兵不嫌弃,一个被抢劫的日本平民家庭,哪怕再穷,粮食、农具、家具,那都是好东西啊!

所以朝廷向日本方向一船一船地运送后勤物资,空船则一船一船地将朝鲜兵收集而来的破烂缴获运回去。

秦桧便奏请朝廷,希望朝鲜兵两到三年一轮换,这样受益的民间家庭范围更广,对朝廷和官府的拥护与信任也就更高。朝廷同意了秦桧的建议,于是第一批轮换的朝鲜兵人选就此确定,秦桧便亲自走了一趟。

驻扎在对马岛上的将领,是原梁山水军第五营的王绩,他是被枢密院从长江抽调而来的,负责对送到对马岛的朝鲜兵的二次训练工作。

欧鹏留在朝鲜,负责对新招募的士兵进行粗训,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汉军操练手册的队形队列、兵种分配、常规战术的配合等,王绩则要将这些新兵训练得能够适应水战和山地行军。

就如同虞允文在研究漠北部落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王重阳在研究草原部落适应道教、高颍在西域研究波斯人与印度人一样,秦桧也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研究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若按照新汉的人口统计方式,日本的人口大约已经到了千万级别的规模,这样一个内部快要完成统一的国家,是很难彻底征服的。

所以王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一蹴而就地完成对日本的征服,武力威慑的同时,要对日本的整体国民性格进行修正和扭转,这也是所谓的“教化”。

故而这一次跟随秦桧前来的,还有数十名朝廷从翰林院、国子监等官署抽调的文人,他们的任务是收集日本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政治制度等一切无法具现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