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愚论与正论

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向来是复杂的,即便李承乾是皇帝中的一朵奇葩,但他也在尽力的维持着这个复杂的关系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因素破灭。?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

便是经历过大清洗的朝堂,依旧是分为几股利益集团,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以魏征为首的河北世家,便是李靖,这个国子监军校的祭酒,一个手上没有半点实权只有虚名的卫国公,其身份也是陇西李氏丹杨房的嫡系血脉。

以及...以崔季舒为首的皇党成员,其势力最为庞大,俊杰更是层出不穷,在李承乾的刻意关照下,皇党成员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掌控朝廷。

也只有这等底气依仗,李承乾才能做出一些,让外人看来极为理想化的决策出来。

因为即便是长孙无忌、魏征他们这些利益集团的首领是心向皇帝的,但奈何手底下的人心很复杂。

例如当年薛仁贵平定郑家的时候,所遇到的,郑仁泰的亲儿子郑玄楷一样。

郑仁泰,十六岁,参加晋阳起兵,投靠秦王李世民,等李二登基以后,郑仁泰便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宿卫宫城安全,待得一段时间积攒了一些功劳以后,便外任忠武将军、胜州道行军副总管。_j!i′n*g·w,u′x·s+w~.¨c_o,m*

深受李二恩典的他可谓是李二的死忠党羽了。

可就是这样的人物,他都没法约束自己的几个儿子遵守朝廷的诏令。

最终导致在朝廷镇压叛乱的时候,除了他那个看似呆傻的大儿子以外,其他的几个精明的儿子都死在了那场战争之中。

当利欲熏心的时候,非常人所能挣脱束缚保持灵台清醒的。

尤其是涉及的利益实在是太广的时候,皇帝所需要面对的压力,便如山崩海啸一般。

每一个新政策的执行,都会损失一方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受惠的一方这次支持了,在下次,便会因为利益受损而反对。

所以统战法的精髓便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让自己永远站在多数人这边。

经过系统性教育的李承乾,深深的领悟了这一点,所以军队、百姓便是他争取的一方,而世家豪强,便是他极力打击的存在。

因为世家豪强的骨子里面最注重的便是家族发展壮大。

虽然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的有百姓变为世家豪强,但世家豪强的数量终究是少数人,这是其性质决定的。\c¢u?i~w_e·i^j+u!.^i`n~f?o~

每次洗牌以后,站在李承乾身边的人都会变,他真正能够依靠的,也只有自己和天赋。

不过总的说来,只要李承乾别一心想要搞个大的,就不会扯着蛋。

尤其是海权这个东西,至少在李承乾所能看到的未来,是不会落后的,只要李承乾能够坚持下去,大唐从海上摄取的利益回倒退着大唐的统治阶级不断的将精力投入到海洋之中,首到从中摄取的利润足以让大唐完成血腥的原始积累。

然后...大唐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文明世界唯一的灯塔顺便谴责并制止其他国家完成原始积累。

上岸不踹其他试图上岸的人,那我不是白白上岸了吗?

“走吧,回到驿站住下,等到明日,我们再去拜访下一家。”李承乾说道。

“我看这名册上足足有数百名。”李治有些茫然的说道:“兄长难不成要全都拜访一遍吗?”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到新科进士授官的时候了,大唐歌舞团的舞者还要在吏部献舞,兄长还需要鼓励新科进士一番,我们...时间够吗?”

便是一天拜访两名,也得花上半年的时间,可李承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能拜访几家是几家。”李承乾面色不变的说道:“我是大唐的皇帝,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君父,若是一个君父连自己的孩子生活究竟怎么样都不知道。”

“那还能被称为合格的君父吗?”

“难道一个坐在皇宫遥控天下的皇帝,能够成为世人敬仰的贤明君王吗?”

“若是...”

李承乾回首望去:“我不亲眼看看,我怎么知道民生疾苦?”

“稚奴,你可知道如今的坊间,一石新米卖多少钱?”

“不知道。”

李治老老实实的摇头,他一个天皇贵胄,当朝皇帝的亲弟弟,所有的开销都不用自己出钱,更不需要操心这些东西,便是每年封地收上来的租子什么的,李治也从没看过。

他对钱粮,是真的不感兴趣,更没概念。

“不知道也很正常,是因为你不会饿肚子。”李承乾摸着李治的脑袋瓜说道:“你只需要知道,仅仅是你脚下的踏着的靴子价格,便足够让一家三口吃上大半年了。”

“我们这些人,虽然被人称为天皇贵胄,可终究是要吃饭的,但我们又不事生产,真正事生产的,是千千万万个像王老汉一样的百姓。”

“太难了吗?”

李承乾看着目光涣散的李治:“你不需要懂这些,权当作是,我个人的碎碎念吧。”

李治看着兄长的身影,他突然感受到其身上散发出来的落寞感,那是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就是兄长与世俗人的差距所在吗?”

他在心中痴痴的想着。

“廷益,我是不是又在说自己的谬论了?”李承乾笑道:“你们都不理解的事情,其他人就更不能理解了。”

“非也。”于谦轻摇头说道:“臣觉得陛下所说的并非是谬论,而是正论。”

这种风格的皇帝,任凭于谦翻遍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个,更别提他之前效忠的帝王了,那简首就是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

几千年来的皇帝当中,能够被掳到那种地方的,也只有那位了,便是宋朝的二圣也远不及他混的开。

“陛下的涛涛正论,岂止是让臣心神动摇,这天下凡有良知的读书士子,在闻得此言后,就应该跨越艰难险阻来向陛下效忠。”

“若非如此,其罪当诛!”

于谦的言辞凿凿,让人不由的想要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