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原学

按照李承乾的计划,李象的领地是涵盖吐蕃以及南亚次大陆部分地区的,虽然他的藩国主要治理地方便是在吐蕃,但其军事影响范围要从高原辐射到整个南亚次大陆,也就是今印度所在地方。+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

就以南亚次大陆的面积来讲,也足以让李承乾分封数十个功臣藩王过去就藩了,这些藩国肯定需要一个大藩作为主心骨带着他们年年来洛阳朝贡。

而李象这位诸侯王之长所承担的责任,一点不亚于他所获封的领土。

因为这些新的藩国皆要依靠李象与大唐本土沟通,在朝廷上,李象便是他们的代表,

而这些藩国遇到外族入侵,也需要李象这位“震旦”王出兵攘助,毕竟他们当地的兵种质量...几乎为零,唯一的作用便是作为补给地供给李象所立的周国吸血。

所以李承乾才想着多加培养李象,再给他认识一些青年才俊积攒班底,最后加上他送过去的文武臣子,便足以镇压南亚次大陆上的一切国度了。

而吐蕃那些异常彪悍的吐蕃骑兵们,在宗教的加持下,也足以成为李象手中的利剑。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李承乾念及此处,向下看了一眼李治。

他原本想要将其封在高句丽遥控北方的,只是如今看来,李治完全不适合承担这种大事,先不说他的身体支撑不支撑的住,就说他的性格,也没法担起此等大任。*r·a+n′t?x¢t../c¨o¨m¢

镇北的事情,还需要另选一个人才过来。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李承乾,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长孙冲,这对表兄弟之间的智商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

难道说近亲结婚的危害竟然大到这种地步吗?

唉~

可是即便是他当初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又怎么去拒绝自己舅舅家的表妹呢?

教室中,浑然不知道有人在偷偷看着里面的师生正沉浸在商鞅变化这一课当中,等到宏大的钟声从国子监的最高处响彻整个国子监以后,冯道才意犹未尽的收起话头准备下课。

“下一堂课,便不是我来上了,是一位新教师前来教导到你们原学。”

冯道说道:“如今的原学,在陛下的支持下,已经逐渐成为了朝廷的显学,日后的科举考试中,原学的分数占比会越来越大,所以你们提前了解一些,是个好事。”

“祭酒,不知这位新教师的名字为何?”张柬之恭声问道。-s?o,e¨o\.!i\n!f.o,

“他的名字叫王阳明,是原学的新秀。”冯道没有隐瞒,而是笑呵呵的说道:“你们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此前在国子监论战当中。”

“这位出身原学的年轻俊才,可是驳倒了旧学数名大儒。”

“竟然是他?”

在座的士子心中齐齐惊叹。

他们自然知道王阳明,这段时间,洛阳就没有人不知道王阳明的。

不过他们心中也有些疑惑,为什么陛下会让王阳明来教导他们。

毕竟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要陪太子读书的,所以他们学的东西,便是日后太子学的东西。

而太子学的东西,便是大唐日后文坛的走向。

“陛下看重原学,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冯道笑道:“你们倒不必如此惊讶。”

“我也涉猎过原学,其中的道理,虽然与儒家经典有些不同,但也符合夫子对于微言大义的要求。”

“原学,真的是一门很好的学说。”

原学的推广,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旧学的辩经,虽然说孔颖达资历老、名声大学问深,更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孙,但原学终究是站在儒学的身上刨着儒学的坟。

所以每日都会有大儒从各种犄角旮旯里面冒出来,来到洛阳和孔颖达论一论礼,虽然说光以孔颖达弟子的学问,便可以拦住那些所谓的大儒。

但这些弟子终究是孔颖达用旧学的方式教导出来的,即便是拦住那些大儒,也没法让那些人服气。

但这也在于孔颖达的大弟子(指李承乾)无法出席的原因,不然这些人,都会折服在李承乾的道理之下。

就因为这个,坐镇河北教书育人的张玄素都写信过来,说孔颖达所行之事无法服众,要动身过来和孔颖达说道说道。

如今天下间,能够和孔颖达齐名的,也就寥寥几人,偏偏张玄素便在其中。

且张玄素,也在不服李承乾的道理的人的行列之中。

他和孔颖达一样,都是李承乾的老师,而且这个老头,出奇的倔强,你想要强权压他,张玄素是根本不可能屈服的。

好在王阳明来的及时,他的辩才,足以稳定大局。

他在短暂的了解了情况以后,便开始代表着原学出席,凭借其超凡入圣的口才和学识,短短月旬,便退走了数位大儒。

甚至有一个脾气火爆的说不过王阳明,气的想动手打人,结果也没打过,最后还躺在医学院里面治疗了一段时间,才挑了一个人少的时间段灰溜溜的跑掉了。

钻研学问,是王阳明的爱好,但是论武艺,那是王阳明的特长!

如今的大唐,王阳明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在文学和武艺上都能和辛弃疾较量的大才,所以这两人相处起来颇为融洽,感情升温的也很快。

“王阳明?就是那个辩才出众的年轻人?”

长孙无忌有些困惑:“让他来教课,他能教一些什么?”

“教导他们的辩论吗?”

两汉时期盛行一种活动,那就是辩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便是“戴凭重席”,不过到唐朝,这种活动就变得少了。

但若是王阳明参加,他确实可以将所有人的席位都垫在自己的座子下面。

“自然不是,我只是让王阳明教导他们原学而已。”李承乾说道:“舅舅有所不知,这个原学,在王阳明出手以后,才能逐渐的变成一个完整的学说。”

“孔师是原学的表面,王阳明是原学的里子。”

“表里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原学。”

“我对原学的期望,可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