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天子禅让,武王刘昊当为大汉天子,朝堂震动

颍川大捷与庐江破敌的消息传入洛阳,这座大汉的帝都再次沸腾了。

朱雀大街上,卖胡饼的老汉挥着擀面杖,将案板敲得砰砰作响,唾沫横飞地对客人说道:

“咱家武王就是厉害啊!刘表、袁绍那群诸侯凑了二十万大军,结果呢?还不是被咱们武王麾下的将军们打得屁滚尿流啊!”

“可不是嘛!”

旁边挑着担子的脚夫接话,满是敬佩道:“听说关将军在庐江一刀斩了颜良,那可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啊!赵将军在颍川枪挑蔡瑁副将,白马义从踏破敌营,简直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太厉害了!”

酒肆茶坊里,也都是挤满了议论的食客。

世家子弟们,对于这场大战结果同样震惊溢于言表,褪去了往日的矜持,一个个激动说道:

“依我看,此战过后,天下再无人敢质疑武王的威德!”

“想那汉王刘焉据益州天险,楚王刘表拥荆州沃土,孙策凭丹阳精锐,合纵连横欲撼武王,结果如何?张辽守昆阳十数日岿然不动,吕布破东门如摧枯拉朽,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更是追得蔡瑁丢盔弃甲,武王麾下这等战力,天下谁能匹敌啊?”

“何止战力!”

另一人抚掌道,敬佩说道:“武王早年破异族、安北方、兴农桑,如今又有红薯神种济世,百姓得以温饱。反观那些诸侯,除了争权夺利,何曾为天下苍生计?就说此次诸侯联军,名为清君侧,实则是怕武王一统天下后,他们再无作威作福之地!”

“说得好!”

邻桌的一个富商举杯道:“武王独战天下群雄而不败,这是天命所归!想当初武王于黄河北岸怒斩草原单于,赤霄剑出雷霆现。”

“如今于洛阳城中运筹帷幄,三路大军齐发,谈笑间破敌百万,此等功绩,堪比高祖、光武啊!”

街头巷尾,孩童们传唱着新编的歌谣:

“关云长,偃月刀,斩颜良,破敌巢!赵子龙,亮银枪,战颍川,威名扬!吕奉先,方天戟,踏荆州,鬼神泣……”

歌声朗朗,传遍坊市,连带着那些曾对刘昊心存疑虑的世家,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武王的威望,已如日中天,无人能及。

然而,洛阳城中的欢腾不减。

朝堂之上,却突然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日,皇宫,大殿内。

天子刘辩端坐龙椅,刘昊立于阶侧,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正商议着颍川的战后安抚事宜。

“颍川遭兵祸,百姓流离,老臣以为当免除三年赋税,并遣官吏赈济灾民。”刘虞话音刚落,众文武纷纷出列附议,刘昊大手一挥示意通过。

朝堂文武,倒也气氛一派平和。

就在此时,尚书令戏志才忽然出列,手持玉笏,朗声道:

“陛下,诸位大人,臣有要事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戏志才面色凝重,皆是不解。

刘昊看着戏志才站出来,眉头微挑,面无表情。

戏志才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才深吸一口气,声音响彻大殿道:“自董卓乱政以来,天下分崩,诸侯割据,百姓苦不堪言。而幸得武王神武,扫灭不臣,匡扶汉室。然陛下登基以来,体弱多病,实难承继大汉社稷之重。”

戏志才此言一出,满朝瞬间哗然!

这是什么意思?

群臣震动!

杨彪当即气得浑身发抖,出列怒斥,道:“戏志才!你竟敢当众诋毁陛下!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黄琬亦是面色铁青:“戏尚书,陛下乃先皇嫡子,承天受命,岂能容你妄议?”

戏志才却恍若未闻,继续说道:

“臣非敢诋毁陛下,实乃为大汉江山计!如今四海未定,强敌环伺,正需雄主临朝,方能扫平六合,再造盛世。武王刘昊,武功冠绝天下,败异族、破董卓、灭袁氏,独战群雄而不败。德行普惠万民,兴农桑、赈灾民,百姓无不拥戴。此等文武双全、威德兼备之主,正是我大汉所需!”

戏志才猛地顿首,声音愈发高亢道:“臣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效仿尧舜,禅位于武王!”

“哗!”

大殿内彻底炸开了锅。

蔡邕连连摇头,痛心疾首道:“戏志才!你……你这是要陷武王于不义之地啊!”

王允更是怒目圆睁道:“禅让?此乃千古大事,岂能儿戏!武王虽有功于社稷,但君臣之分,岂能逾越?”

刘虞脸色变幻不定,看向刘昊的目光复杂无比。

戏志才是刘昊的人,现在戏志才突然站出来请天子禅让,怕是刘昊的意思。

刘虞既敬佩刘昊的雄才大略,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龙椅上的刘辩面色有些虚白,双手紧紧抓住龙椅扶手,不过却早知道有今天,目光望向刘昊。

满朝文武,或怒斥戏志才狂妄,或低头沉思,或偷偷打量刘昊的神色,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刘昊看着阶下沸腾的群臣,最终将目光落在戏志才身上,站了出来,沉声道:“戏尚书,此乃国本大事,岂容妄言?还不退下!”

戏志才却固执地叩首道:“武王!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皆是为了大汉江山!若陛下继续临朝,诸侯必以“清君侧”为名再起刀兵,百姓又将陷入水火之中!唯有武王登基,方能震慑天下,终结乱世!”

“你……”刘昊正欲再言。

却见杨赐、黄琬等老臣齐齐跪倒,高呼道:“陛下,万万不可禅让啊!”

朝堂之上,瞬间分为两派,一方以戏志才为首,隐隐有几位年轻官员附议。

另一方则是以杨赐、黄琬、蔡邕为代表的老臣,坚决反对禅让。

不错,蔡邕这个刘昊的岳父,也是站出来反对的,禅让毕竟是大事,是篡夺之举,他就算是感觉刘昊却有雄主,大汉天子之资,但是也不可能不表态。

当然,蔡邕也明白,戏志才既然提出了禅让的话,怕是刘昊登基为大汉天子,已经是快了!

王允同样目光震惊而又复杂看着刘昊!

这就是未来的大汉天子!

刘昊为大汉天子,会是什么样的?

双方争执不下。

刘昊立于阶上,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心中清楚禅让确实势在必行但是却需要一个过程,戏志才的话虽是惊雷,却也要有个让大家皆能接受的过程。

禅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武王刘昊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道:

“诸位,禅让之事,休要再提。陛下春秋鼎盛,当以国事为重。至于天下安定,非一人之功,需君臣同心,方能实现。今日议事,先论战后安抚,其他事宜,容后再议!”

武王刘昊的话如同定海神针,暂时压制住了朝堂的争论。

但所有人都明白,戏志才这颗雷已经引爆,禅让的话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