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粮宴上的“大力士

慈宁宫的偏殿被改成了临时“试吃场”,长桌上摆满了新粮做的吃食:白花花的米饭、黄澄澄的窝窝头、甚至还有用谷粒酿的米酒,香气飘得满殿都是,混着殿角香炉里的檀烟,缠出股勾人的甜。ˉ看~*书ee:君2? (;免>{费\$/阅x读t`

苏妙妙站在桌旁,看着一群大臣围着食物,却没人敢动筷子,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她今天穿了件浅绿罗裙,是萧承瑾让人送来的,说是“干活方便”,裙摆却总往腿根缠,走一步蹭一下,痒得她心头发紧。

“这……这颜色太亮了,怕是加了什么东西吧?”户部侍郎捏着筷子,一脸怀疑,“老臣吃了一辈子粗粮,从没见过这么白的米。”

“就是!”兵部尚书跟着附和,三角眼在她身上扫来扫去,带着点不怀好意,“苏姑娘来历不明,谁知道这新粮是不是什么‘妖物’,吃了怕是要出事!”

一群守旧大臣跟着点头,看向苏妙妙的眼神像看骗子。

苏妙妙心里翻了个白眼——换在部队,这群人早就被她按在地上练格斗了。但现在是“新粮宴”,得斯文点。可被那老东西盯着的地方,皮肤像被针扎似的,让她莫名想起萧承瑾看她时的眼神,一个冷得像冰,一个烫得像火。

她刚想拿起一个窝窝头示范,太后突然开口了:“哀家尝尝。”

太后拿起一个小窝头,掰了半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点了点头:“比御膳房的白面馒头还香,带点甜味。”

有太后带头,几个中立派大臣也试探着拿起碗筷,吃了几口,眼睛都亮了:“真的好吃!口感比旧粮细腻多了!”

守旧大臣们的脸色有点难看,却还是嘴硬:“好吃有什么用?产量要是上不去,还不是白搭?”

“产量?”苏妙妙笑了,从怀里掏出本小册子,指尖夹着册子边缘,露出半截皓腕,是刚才挽袖子时没遮住的,“这是各地试种的账本,亩产比旧粮高五倍,耐旱耐虫,就算是荒滩也能种。??x秒°章>?节?小ˉ-;说?网-|^ t+更~`新?最e¨快±?=”

她把账本递过去,大臣们传着看,脸色越来越复杂。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的阴影颤了颤,看得廊下的萧承瑾喉结轻轻滚了滚——她刚才笑的时候,唇角勾起的弧度,像极了上次在沙丘后,被他碰到腰时那抹又羞又恼的模样。

兵部尚书还想抬杠:“就算产量高,脱粒、磨粉也麻烦!旧粮用石碾子碾一天能出五斗米,这新粮看着娇气,怕是效率更低!”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顾虑——古代脱粒全靠人力,效率低是大问题。

苏妙妙放下手里的窝头,走到殿外的院子里。那里放着个石碾子,是她特意让人搬来的,旁边还堆着刚收割的新粮谷穗。她走得急,裙摆扫过脚踝,露出的小腿在阳光下泛着粉,像块刚剥壳的笋。

“大家看好了。”她挽起袖子(萧承瑾的外袍袖子太长,干活不方便),露出胳膊上还没完全消退的伤疤,那道浅粉色的痕,在白皙的皮肤上格外显眼,是上次替他挡箭时留下的,“我现在就演示脱粒,让你们看看新粮是不是‘娇气’。”

大臣们都跟着走到院子里,想看她出丑——一个姑娘家,怕是连石碾子都推不动。

萧承瑾站在廊下,手里端着杯米酒,嘴角噙着笑。目光落在她挽起袖子的胳膊上,那里的肌肉线条紧实,不像寻常闺阁女子的软绵,反而带着股利落的劲儿,看得他指尖发痒,想起上次在暗道里,她的后背贴在他胸前时,那隔着衣料都能感觉到的弹性。

苏妙妙走到石碾子旁,试了试重量,心里有底了。在部队练负重越野时,她背过比这重两倍的弹药箱。?求?书′帮/ ¨首?发-她先把谷穗铺在碾盘上,然后弯腰,双手抓住碾杆,深吸一口气,猛地发力——

石碾子“咕噜噜”地转了起来,比预想中轻松。她推着碾子转了两圈,谷穗上的谷粒就纷纷掉下来,露出光秃秃的秸秆。弯腰时,领口微微敞开,能看到锁骨下的一片软白,被阳光照得泛着光,像撒了层碎金,晃得萧承瑾手里的酒杯晃了晃,酒液差点洒出来。

“这……这就完了?”有大臣瞪大了眼睛,“旧粮至少得碾五圈才能脱干净啊!”

苏妙妙没说话,继续推着碾子转,动作越来越快,额角渗出细汗,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脖颈里,晕开一小片湿痕,像刚洗过的桃花。她甚至觉得这石碾子太轻,不如部队的杠铃有挑战性,推碾子的力道带着股爽利,胳膊上的肌肉因用力而绷紧,和她平时红着脸害羞的样

子判若两人。

推到第五圈时,她停下脚步,用木耙把碾盘上的东西扒开——谷粒和秸秆分得清清楚楚,谷粒饱满,没一粒碎的。

“脱粒效率比旧粮高两倍。”她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看向目瞪口呆的大臣们,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像揣了只振翅的蝶,“还要再看磨粉吗?”

大臣们都说不出话了,尤其是兵部尚书,脸涨得通红,却还是嘴硬:“你肯定是提前做了手脚!”

苏妙妙挑眉,突然走到石碾子旁,蹲下身子,抱住碾盘底座,深吸一口气——她蹲下去时,裙摆绷紧,勾勒出圆润的臀线,看得廊下的萧承瑾喉结滚得更厉害了,手里的米酒突然变得寡淡,不如她发间的皂角香诱人。

“起!”

在所有人的惊呼声中,她居然把半人高的石碾子抱了起来,还晃了晃,像举着个大玩具!手臂上的青筋因用力而微微凸起,却更添了几分野性的美,看得萧承瑾指尖攥紧了酒杯,指节泛白。

“谁还觉得我做了手脚?”她扬了扬下巴,声音清亮,额角的碎发被汗濡湿,贴在脸颊上,像幅活色生香的画,“这石碾子是实心的,重三百斤,要不要试试?”

院子里鸦雀无声,连太后都看呆了,手里的佛珠差点掉在地上。

苏妙妙把石碾子放下,“咚”的一声,震得地面都颤了颤。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太“爷们”了,脸颊有点发烫,下意识看向萧承瑾。

萧承瑾正看着她,眼里的笑意快溢出来了,见她看过来,朝她眨了眨眼,用口型说:“厉害,‘兄弟’。”可他的目光却没离开她汗湿的脖颈,那里的皮肤亮晶晶的,像涂了蜜,看得他想低头舔一口。

苏妙妙的脸更红了,转身想回殿里,却被太后叫住了。

“丫头,”太后的声音带着笑意,“你这力气,比哀家宫里的侍卫还大。”她看向众大臣,“现在你们信了吧?新粮不仅好吃、高产,脱粒还方便,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推广?”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臣……臣附议推广新粮!”终于有大臣站出来表态,“为了百姓能吃饱饭,臣愿意让自家田产先试种!”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大部分大臣都表了态。

苏妙妙松了口气,刚想擦擦汗,萧承瑾走了过来,递给她一块手帕:“累坏了吧?”

他的手帕带着淡淡的龙涎香,和上次披在她身上的外袍一个味道,那香气钻进鼻腔,烫得她鼻尖发麻。苏妙妙接过手帕,胡乱擦了擦脸,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像触到团火,两人都顿了顿,又飞快移开,她小声说:“刚才是不是太粗鲁了?”

“不粗鲁。”萧承瑾看着她,眼里的笑意温柔得像水,目光落在她被手帕擦红的脸颊上,像熟透的苹果,“很可爱。”

“可爱”两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带着点低沉的磁性,像羽毛搔过心尖,苏妙妙的心跳漏了一拍,手帕差点掉在地上,耳尖红得能滴出血。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封信:“陛下!太后!边境急报!赵虎将军说,新粮种子在部落领地试种成功了,亩产比预计的还高,部落首领特意派人送了封信,说要跟大靖‘以粮换和平’!”

“好!”萧承瑾接过信,看完后朗声笑道,“不仅要换和平,还要教他们种新粮!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才是真正的太平!”他说话时,指尖不经意蹭过苏妙妙的手背,那点热意顺着指尖爬上来,勾得她心尖发颤。

太后也笑了,看向苏妙妙和萧承瑾,眼里满是欣慰:“哀家没看错你们。”

院子里的石碾子还放在原地,阳光照在上面,泛着光。苏妙妙看着它,忽然觉得这趟穿越值了——从特种兵苏战,到“护苗人”苏妙妙,她不仅护住了那株幼苗,还护住了更多人的希望。可被他碰过的手背,还在隐隐发烫,像揣了颗小太阳。

至于那株最初的幼苗,现在己经成了“母本”,它的种子被送到了全国各地,长出了一片又一片金黄的稻田。而她和他之间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像这新粮一样,在阳光雨露里,悄悄拔节生长,等着花期一到,便要绽放出最热烈的模样。

预告: 苏妙妙按照图谱里的“稻花传粉法”,需要在花期最盛时给新粮人工授粉,可恰逢连阴雨,花粉容易被打湿。萧承瑾让人在试种园搭了几十顶大棚,两人在棚里给稻花授粉时,苏妙妙不小心踩到泥水滑倒,正好撞进萧承瑾怀里,他的手本能地搂住她的腰,

掌心贴在她湿透的裙料上,能清晰感觉到肌肤的温度,两人鼻尖相抵,呼吸交缠,棚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棚里的空气突然变得滚烫,连稻花的香气都染上了甜腻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