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盐城雨幕:帝后同修利民车

江南的雨下了三天三夜,却浇不灭盐城县衙外的怒火。.k¨a*n′s~h¨u+q+u′n?.¢c,o?m/

苏妙妙骑着快马赶到时,数百个农夫正举着锄头围堵大门,泥水溅在他们的粗布衣上,混着汗水往下淌。最前面的汉子叫李二柱,手里的扁担往地上一顿,震起圈泥:“把那害人的水车拆了!再转下去,上游的田都要干裂了!”

县衙的朱漆大门“吱呀”开了条缝,县太爷的师爷探出头,目光撞进苏妙妙眼里——那双眼藏着特种兵的锐利,腰间玄铁令牌上“利民”二字镶金,是皇帝亲赐给皇后的信物,顿时吓得腿一软:“皇……皇后娘娘驾到,下官……”

“闭嘴。”苏妙妙翻身下马,玄色骑装沾了泥点,却掩不住周身的气场,“先看水车。”

手腕突然被人攥住,力道沉稳,带着伤后的微颤。+b\q′z~w?w·._n\e·t?萧承瑾不知何时己立于身后,明黄常服外罩着玄色披风,胳膊上的绷带渗着浅红(地宫旧伤未愈),指尖摩挲着她腕间的玉镯——是他亲赐的“帝后镯”,龙凤纹咬合处正硌着她的脉搏。

“百姓情绪激动,朕与你一同看看。”他声音不高,却自带帝王威压,周围几个探头的衙役顿时缩了回去。

苏妙妙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城东水车:格物院设计的“三转一提”齿轮本该转得平缓,此刻却像疯了般飞转,“哗哗”抽水上游,下游渠底己露泥半尺。“被加了加速销。”她蹲下身,指尖划过齿轮衔接处,摸到个青纹铜销,“墨家的手法,改了齿距。”穿越前拆过的机械里,这种小聪明最常见。

“呵,”萧承瑾冷笑一声,帝王的戾气漫开,“墨家残部,还敢作祟。`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他突然抬手,披风扫过苏妙妙肩头,挡住一块飞来的石头,“护好自己。”

“不是他们!”老工匠拄着拐杖挤出来,举着带齿痕的木片,“今早俩灰衣人拆了‘限速板’,老奴拦着还被推了!”

萧承瑾突然扯掉绷带,露出胳膊上蜿蜒的疤痕,那是当年为护苏妙妙(刚穿越时)留下的。他对着人群朗声道:“朕乃大萧皇帝萧承瑾!二十年前,先父为护利民图纸,战死盐城!今日朕在此立誓:半个时辰内修好水车,若下游仍缺水,朕以这道疤痕为证,任凭百姓处置!”

人群彻底静了,李二柱“咚”地跪了下去,身后农夫跟着跪倒一片:“草民不知陛下驾到,死罪!”

“起来。”萧承瑾抬手,威压中带了丝缓和,“修好水车,比下跪有用。”

苏妙妙立刻招手:“拿游标卡尺!”那是她改的工具,精准到分毫。蹲身测量时,发间玉簪滑落——是萧承瑾亲插的“同心簪”,簪头龙凤纹蹭过手背,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萧承瑾站在她身后,披风下摆扫过泥水,目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需要什么?”

“加个棘轮卡销,反向制动。”她头也不抬,报出参数,“卡深三寸,角度西十五度。”

“朕早让人备好了。”萧承瑾拍手,随行侍卫立刻展开图纸,上面是他亲笔标注的尺寸,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簪子,和她头上的一模一样,“墨家擅长的,朕的格物院也会。”

半个时辰后,水车重启,“三转一提”的节奏清晰可闻,下游水位渐涨。李二柱舀水跪地:“谢陛下!谢娘娘!”

夕阳把两人影子叠在一处,萧承瑾的伤又渗了血。苏妙妙掏出手帕要擦,他却握住她的手,指尖碾过她指腹的薄茧(常年握工具磨的),声音低得像耳语:“累了吧?”

她耳尖一红,抽回手时,帕角被他攥住,带起的风拂过两人腕间——帝后镯的龙凤纹正对着夕阳,映出细碎的光,像藏了满肚子的话。

老工匠突然拿着块绣“织”字的碎布跑来:“灰衣人往城西织坊去了,说要送‘大礼’!”

萧承瑾揽过苏妙妙的肩,披风裹住两人,帝王的霸气混着独属她的温柔:“去看看。”

两匹快马冲进雨幕,帝后镯在颠簸中轻轻相撞,发出细碎的响,像在说:无论去哪,朕都与你同行。

预告 城西织坊火光冲天,三十台织布机失控。苏妙妙和萧承瑾赶到时,灰衣绣娘喊:“官府技术就是祸害!”织坊老板却道:“昨晚戴玉扳指的官爷来过,摸过总开关——那是户部尚书心腹,常替墨家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