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021 跑货

第21章021跑货

尹漫拉着一车废木板回去,将木板摆在地上。

从杂货铺里翻出钉锤、细钉,斧头和小刀等等工具,搬了一把小板凳,在门口敲敲打打开始动工。

趁着日光,她加紧动作,不一会儿一张四方桌和几张小板凳完工。

做工稍微粗糙了些,能用就行。

她拿黑色的笔在桌面上画出清晰的楚河汉界,完成后在上面涂了一层漆,放在外面散气味。

第二天那张制作完成的木桌就被她搬到杂货铺门口,端端正正放着,四周配上几个小木凳。

做完这些工作,她才特意招呼邻居中总是要早起做运动的退休大爷们,请他们过来下下棋。

桌子椅子是她提供的,象棋也是她从店里拿出来的,什么都不用出的大爷们自然很乐意,晨起运动后,约了几个好友,一起过来下棋。

退休后的老人们空闲时间最多,难得有人为他们提供打发时间的活动,他们求之不得。

几个老爷子下得激烈,一会儿这位赖棋,一会儿那个悔棋,谁也不依谁,周围的看客嗓门又大,不过片刻工夫,棋桌旁边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

这些看热闹的人有时候免不得来店里买包烟、买瓶水,无形中增加了杂货铺的生意。

尹漫自然是希望人越多越好,她不过去掺和,只在一旁将剩下的木板劈成小小块,拿来当发煤炉的引子。

一整天的时间,尹记杂货铺门口都是热热闹闹的。

尤其是小学生们放学后,杂货铺门口不少小朋友贪恋免费的棉花团,依旧会拉着家长们过来消费。

家长们过来瞧见热闹的棋局,甭管看不看得懂,总要背着双手朝里张望几眼,蹭蹭这热闹劲。

一时间,杂货铺门口颇有些门庭若市的繁华。

路过的行人看到这副光景,不知是谁感叹一句:“哟,尹记什么时候这么热闹了?”

想想从前,尹记门口总是冷冷清清的,这才不到几天时间,怎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人的感叹尹漫没听见,她正窝在柜台后面数钱。

晚饭时间,下棋的退休老爷子们都各自回家,馋棉花糖的小孩们也被家长领回去,尹漫难得空闲下来,免不得要清点这两天的营业额。

出乎她的意料,这两天的营业额都有一百多块。

除去成本,纯利润大概也就20来块钱,要是按着现在的经营情况,一个月也能赚六七百块钱的毛利。

已经很好了。

尹漫原先心里做好年前这一个月不怎么赚钱的打算,毕竟她也是第一次接手杂货铺,完全没什么经验。

现在就能开始获利,已经大大超出她的预期。

看来迈出第一步之后,没她想象中那么困难。

只要现在尹记杂货铺的名声能慢慢改善,年前一阵囤货潮大概还能更赚一笔。

尹漫喜滋滋数钱的时候,全然没察觉街角一个精瘦的身影正隐在黄昏的夜色中看着杂货铺门前的一切。

张忠宝是亲眼看着那帮退休老爷们一哄而散回家吃晚饭的,他气得牙痒痒。

这个尹漫,怎么这么多鬼点子?

前面免费给小孩子们发棉花糖还不够,现在又免费给退休老爷子们提供打发时间的场所,她是在做慈善吗?

他好不容易去市里买了台同样的做棉花糖的机器,使用一天下来,发觉减少的客户并没有回流,跑到尹记一看,嘿,这人又出新花招了。

没完没了还!

张忠宝一张脸气鼓鼓的,原先不用做这么多,经过尹漫这么一折腾,他不得不跟着付出这些,不然他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店里的客户流失到尹记。

真难受!

以前那个邱云帆他半点没放在眼中,现在新来的这个尹漫,倒是个厉害的角色,他得为以后想个法子。

张忠宝心事重重地往回走。

等人走远,窝在杂货铺里数钱的尹漫才从里面走出来,将门口的木桌和木椅搬进铺子里。

大冬天的夜晚冷风嗖嗖,桌子椅子放在外面被风雨侵蚀不说,关键是容易遭贼惦记。

她每天晚上积极搬进去,第二天一大早又麻溜地搬出来。

几天的时间,住在附近的居户们也都知道尹记换了人经营。

免费发放给小孩子们的棉花糖和免费给退休老人提供的下棋场所让大家对这位新来的经营人产生一丝好感。

众人觉得这个姑娘点子多,人聪明,还心善,不由在心里和她亲近几分。

凑在棋局旁的一个中年大叔忍不住给她报消息,“小尹呐,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法子被老张学了去,他现在也在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让大家下棋,我隔壁的二大爷今天一早就过去了。”

大叔口中的“老张”,自然是张记杂货铺的张忠宝。

尹漫笑笑,“哦,是么?张叔不亏是前辈,这行动力太强了。”

众人见尹漫不仅没有半分抱怨,还一脸豁达地夸赞起对方,连正在下棋的大爷们也都不由地擡头看她。

有个大爷笑呵呵地问:“人家抢你生意,你还夸赞对方,你就不恨他有样学样?你不担心你铺子里的生意?”

尹漫笑着回应:“做生意就是学来学去,他学我说明我做得好不是吗?等哪天我学他的时候,我才要担心我铺子里的生意呢!”

大家没想到这姑娘年纪轻,看问题倒是挺透彻,是个大方爽快的人,不由得对她更加欣赏。

“我看你这个小姑娘是个有想法的,比之前那个姓邱的强多了,这杂货铺搁你手里,看来要发扬光大咯!”

这话正巧落到街道旁的王香华与章琛耳中。

两人手里都提着几袋黄纸,这是做纸钱用的。再过两周就是章亮的忌日,地下的人也要过年的嘛,得提前给他烧点钱过去。

从丧葬店出来的两人一路上都有些沉默,路过杂货铺,听到这么一句评论尹漫的话,王香华才终于打开话匣子。

“这小尹是挺有想法,不过她对手是老张,老张这人也精明,这不,昨天小尹刚摆上棋桌,老张今天就像模像样地也摆了一个棋桌,姜还是老的辣,小尹还太年轻了,我看她不一定斗得过。”

章琛没接话,但并不认同王香华这番话。

他擡眸远远朝杂货铺望去,尹漫正提着水桶在门口清洗她那辆三轮车。

这人年纪轻轻,人却很聪明。

每走一步都带着明显的目的。

棉花糖是针对小孩子的,象棋桌是针对退休老爷子的,比别的杂货铺便宜一两分的价格是针对在家负责做饭的妇女们。

几项措施精准对标用户群体,几乎网罗所有客户。

谁能说她没有经验?

那个邱云帆在这里做了三年都不一定能想到这些法子来挽救生意,人家一个从服装厂转业过来的人,已经做得很不错。

依他看,斗不过的人是老张。

王香华看他不说话,以为他还沉浸在他哥忌日将近的沉重氛围中没抽出身,默默闭上嘴,没再言语。

两人沉默地走回了家。

章琛将手中的黄纸放在桌上,从壁柜里掏出一叠薄薄的白纸,开始裁剪。

烧纸钱也有一套流程,为了防止地下的人收不到,得拿白纸包裹着黄纸,在上面写下诸如收钱人是谁、送钱人是谁等等信息。

正裁剪着白纸的时候,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提着两瓶酒急匆匆闯了进来。

章琛停下动作,擡头一看,来人是老陈。

老陈原先是跟在他哥手底下做建筑施工的施工副队长,他哥跳楼后,老陈是少有的几位中没有来追债的。

相反,老陈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帮上什么忙,才让他哥走上了绝路。

从那之后老陈就辞去了副队长的工作,自己找门路,当上了货车司机。

后来章琛收账时收回一辆大卡车,想以此赚点外快的时候也是老陈主动上来给他介绍业务,算得上是他副业的领路人。

章琛将白纸覆在黄纸上,又拿一条毛巾遮挡住,才迎过去,问:“陈叔,这么晚过来,有什么事?”

老陈将两瓶酒往章琛手里一塞,焦急地恳求道:“小琛啊,你陈t叔我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人了,这回你得帮帮我!”

章琛将他扶进屋,请他入坐,“怎么回事,陈叔你慢慢说。”

老陈两只手来回不停地打转,似乎有点难以启齿,“是这样的,我手上有一笔货,要送到江城那边去。前些天江城那边路上发生了一起恶性截车的事,货全没了,据说人还躺在医院,这事传出来周围的司机都不敢接我这单。”

“我找遍了人,一个愿意接的都没有,我价格都提到八千一趟,还是没人同意,大家都怕了,不敢往江城那边去。”

“可我这批货耽误不得啊,再过两天就要超过期限,要是没按时送到,一天按三万的误期费赔偿,我裤衩子都要赔给人家!”

老陈越说越心惊,额头不自觉冒出一层冷汗。

他也是倒霉,刚接下这单,江城那边路上就出了事,害得他死活找不到人送货。

不送要赔钱,送晚了也赔钱,他运气怎就这么衰!

迫不得己,他只能来找章琛。

章琛在这一行虽然做得不长,但只要赚钱的单子,他都敢接,而且路上从来没出过事情,办事特别稳。

老陈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歉意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过来麻烦章琛,毕竟江城那边刚出过事,保不齐这次送货也会出什么意外。

但他现在实在没办法。

这趟货要是不送,他这大半辈子积攒的积蓄得全部搭进去。

况且章琛是怎么在章亮走后把半死不活的建筑队盘活的,他都有所耳闻,他觉得章琛这人的胆量和智慧比章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信任章琛。

章琛也没辜负他的信任,一口答应:“什么时候出发。”

“越快越好,这批货耽误不得。”老陈说完,满脸焦急地又问:“对了,你还有没有认识的司机?总共三车货,除了我和你,还差一个司机。”

章琛皱眉,“总共三车货?”

“是呀,一车货一天的耽误费是一万,三车就是三万,这也是我焦急的原因,这赔偿费太大了,我赔不起。”

老陈大概也觉得没什么希望,他用尽关系找遍了周围的司机,章琛是他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里还能找出另外一位救星?

算了算了,大不了他跑两趟,另一车货违期就违期吧,一车货违期总比三车货同时违期好,也不至于把他家底掏干净。

还能怎样,这倒霉事也只能认了。

老陈长叹一声,“要是没认识的人就算了,这时候找人也不容易,我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章琛心里其实有个人选,尹漫那天在卡车上的话还历历在目。

只是,真要去找她吗?

章琛心里犹豫,他不想和对方有过多的纠葛。

然而,凭借着老陈在他哥过世后没有逼债的行为以及给他介绍运货业务的行为,无论如何这份恩情他得回报。

看着老陈那张苍老几分的脸,章琛沉声道:“我有个人选。”

“是吗?”老陈黯淡的眼神兀地一亮,“谁啊?”

“我去问问她的意见。”

章琛起身,迈着并不轻松的步子朝杂货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