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物语轻

云涌1

云涌1

俊青十五年一月十五日,也是添青一年的一日,这一天君朝霄继承大统,举天同庆,千古流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幼蒙先帝教诲,茕茕孑立,不得不自励。今天下已定,兵革未殄,惟新政方刚,执政者不可不勉。朕以为天下之事,不可不以忠信为本,不可不以仁义为基。朕当以身作则,以德化人,以明治国。自今以后,朕将以忠信、仁义为准则,以明理,宽容,为治国之道,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云将军长子云簇终,才华横溢,名誉天下,屡立奇功,今朕以天威敕封,册立贤良之士为大臣,以辅佐朕的江山,朕见其之才智卓越,品德高尚,忠诚礼佑,深得朕的信任,朕深知国家大政大权,须有智者负担重责,其等既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有卓越的才干能力,无疑能够胜任朕所交予的职务,所正式册封其为正一品文官,赐官职之令。望其担负此重任,应当谨守忠诚于朕,尽职履行自己的责任,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朝宫变,死伤惨重,朕心甚悲,又恰逢科举时间之好,所不日开立科举,已选人才,众考生择日进京赶考,不容有误,钦此。”

新帝登基,连续下了三道圣旨,这无不昭示着前朝的时光无论当时有多么的繁华,现在也都已经结束了,改朝换代,这是历史上注定的规律。

君朝霄身穿金色衣服站在皇城的最高处,一千级的台阶之上,俯瞰这他今后所将要统治的地方。

云簇终则站在台阶之下,百官的最前面,穿着最华丽的朝服,位于百官之首。

君朝霄和云簇终两个人隔着台阶相互对视,彼此心中都对未来由着自己的规划,不管之前如何,以后的身份地位大不相同,也没有必要在去按照以前的局面走了,两个人的结盟到此结束,至于以后会是什么选择两个人心中也都有了结果。

………

添青一年三月九日,科举开始。

添青一年三月十一日,科举结束。

添青一年三月十三日,科举放榜。

皇城的中央,金黄色的纸高悬在告示栏中,一旁的官兵在念着手中的入选的名册。

“啊啊啊啊啊,我中榜了,我中榜了,我中的是进士,我中的是进士,进士。”

“我中了秀才,秀才,父亲母亲,我中了秀才。”

“我是举人。”

随着官兵念的名字越来越多,台下的人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被叫到名字和生辰的人兴奋大叫,听到最后没有自己名字的人心灰意冷。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科举的名单终于到达了重头戏的阶段,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个人。

探花郎是一个看起来和谢瑾雍年纪差不多大的一位青年,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榜眼是大周朝学府的学生。

前两位都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最特殊的就是这位状元郎了,他是云簇终的老师的亲传弟子,也就是说云簇终是他的师兄。

云簇终的老师自从云簇终入朝为官之后,看见自己优秀的学生逐渐在朝堂章锋芒毕露,心中愈发自傲,觉得闲着也没有意思,所以也就在想要拜他为师的学子中,调了一个身份背景不是那么好的弟子来教导,这个人就是如今的状元郎怆优惕,正七品文官之子,母亲是正八品文官的嫡长女,身世不算显赫,但也还算说得过去。一日前皇宫中

“栖焉你看看这次科举报上来的文章”君朝霄将手中的一摞纸递给云簇道。

“嗯”云簇终接过文章翻看起来。

“怎么样”君朝霄道。

“尚可”云簇终道。

云簇终所说的尚可就是可以入朝为官,但职位绝对不高,云簇终翻了大部分的文章,所给的评价都是如出一辙的尚可,没有特别惊艳的文章,三观正和学识好都包括的文章也不是没有,可是就是让人感觉写的终究是浅了一些,没有真实的经历,只是片面之谈,这样的人为臣子也大多,没有体恤之心,更受不住考验,对民众的对朝堂都是最佳的选择,

“栖焉,你看累了吗,喝点茶歇息一会再看也不迟。”君朝霄道。

“无妨,臣已经找好了本届科举的状元人选,陛下看看”云簇终道。

“确实好”君朝霄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只是不知道身世怎么样”云簇终道。

“回云公子,这位是正七品仫县长官家的怆优惕,师出渊初先生”一旁的宫人上前禀告。

“渊初先生的学生怪不得才识这般的过人”君朝霄夸奖道。

君朝霄这话听起来是在夸奖渊初先生,可是实际上则是在夸奖身为渊初先生学生的云簇终。

“老师才高八斗,自然是让人敬佩的”云簇终道。

“栖焉,你对于这个怆优惕怎么看啊”君朝霄问道。

“学识可以,也有经验,就是在他的文章中看出来他的共情能力太强的一些,圣上看这处”云簇终伸手指着纸上的一句话。

“遗失满天曾经愿,何服如今立于面,泣血,泪无,众哀愁,确实共感能力强,看起来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性子呢”君朝霄道。

“只是少年心性终是不得长远,罢了,这些以后自然他自然会明白的,”云簇终道。

“嗯,那就订下他为状元了,我现在就让人去给前三甲传消息,明天游街的时候你就和我一同在殿中借鉴他们吧”君朝霄道。

“好。”

官兵将名字彻底念完,合上手中的名册,在一旁看热闹的人群自觉的分成了两排站在街道的两侧,等待着状元的出场。

怆优惕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一席红衣,不知惹得多少人动了心。

四周二楼中源源不断的有花扔向怆优惕,很快满天的花瓣,将怆优惕要走的所通往皇宫的路铺成十分梦幻的色彩,人群熙攘,天气温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现在的场景大抵也就是诗中所描写的那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