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老张5592
第299章 老朱看谁都是司马懿3
小
大
冯保站定,展开圣旨,目光如电,直射殿中那个瞬间僵直的身影,尖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首辅高拱,恃宠而骄,跋扈擅权,目无君上!更有悖逆狂言,动摇国本!罪无可赦!着即革去所有官职,褫夺功名,即刻罢归原籍!永不叙用!钦此——!”
“什么?!” 高拱如遭雷击,整个人猛地一晃,手中的象牙笏板“哐当”一声砸落在地,摔成两截!
他那张布满皱纹、一向威严刚毅的老脸瞬间血色尽褪,变得惨白如纸,双目圆睁,写满了极致的震惊、茫然和难以置信!“不……不可能!陛下!老臣冤枉!老臣……”
“拿下!” 冯保根本不给他任何分辨的机会,厉声断喝。
如狼似虎的禁军早已扑上!冰冷粗糙的手毫不留情地抓住高拱的胳膊,巨大的力量拖拽着他那身象征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仙鹤补服、一品麒麟蟒袍!
曾经权倾朝野、跺跺脚朝堂都要震三震的高阁老,此刻竟像一只待宰的鸡鸭,毫无尊严地被拖向殿外!
他花白的头颅徒劳地扭动着,官帽歪斜,口中发出悲愤欲绝的嘶吼:
“奸佞!构陷!张居正!冯保!你们不得好死!陛下!陛下明察啊——!”
嘶吼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凄厉绝望。蟒袍的下摆拖过殿门高高的门槛,沾染上厚厚的尘埃,留下刺目的污痕。
“哼!” 奉天殿前,朱元璋重重一掌拍在坚硬的龙椅扶手上,发出沉闷的巨响,脸上是早知如此的暴怒,
“朕早知此獠不得善终!恃才傲物,不知收敛,活该有此下场!”
然而,侍立在他身旁的马皇后,却敏锐地捕捉到丈夫眼底深处一闪而逝的、极其复杂的情绪——那里面,除了愤怒,竟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惋惜。
毕竟,天幕所展现的高拱,虽专横跋扈,却终究未曾如曹操那般,真正迈出篡位那一步。
太子朱标忧心忡忡地看着光幕上张居正那隐在百官前列、垂首恭谨的身影,低声劝道:“父皇息怒。高拱既去,那张居正……”
“张居正?!” 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炬,声音冷得能掉下冰渣,带着斩钉截铁的断言,“此獠!比高拱更似司马懿!百倍!千倍!”
他指着光幕上张居正的身影,仿佛在指认一个潜伏的恶魔,“看到没有?他与那冯保,一内一外,狼狈为奸!更可怖者,他与边镇大将!戚继光!李成梁!书信往来,密如蛛网!一个掌控中枢内阁,一个勾结内廷阉宦,再手握天下强兵!他想干什么?!”
朱皇帝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充满了极致的警惕,“这不是曹操是什么?!这不是王莽是什么?!这不是司马懿是什么?!只待时机一到,幼主孱弱,这大明的江山,怕就要改姓张了!”
天幕的光影随着高拱被拖出宫门那耻辱的一幕渐渐黯淡、模糊,似乎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已然落幕。
然而,奉天殿内,朱元璋的心却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沸水,翻腾不息,无法平静。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背着手,在御座前狭窄的空地上焦躁地踱起步子,沉重的脚步声在死寂的大殿中回荡,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忽地停住脚步,魁梧的身影如同一座压抑的火山,正对着垂首恭立的朱棣。那目光,锐利得仿佛要将儿子的五脏六腑都剖开来看个清楚。
“老四!”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朕观这天幕,张居正此獠,日后必有大动作!改革?哼!说得冠冕堂皇!然其心难测!若真让他大权独揽,内阁成了他一言堂,司礼监是他冯保的爪牙,九边重镇的骄兵悍将皆唯他马首是瞻……”
他逼近一步,灼热的气息几乎喷到朱棣脸上,“此情此景,与那司马懿父子架空曹魏,步步紧逼,最终篡夺江山,有何区别?!啊?!你说!有何区别?!”
朱元璋的话语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朱棣心头,也砸在殿内所有大臣的灵魂深处。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朱元璋的话音却戛然而止。
他猛地转身,不再看朱棣,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阶下那些匍匐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出的臣子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如同惊雷炸响:
“天幕示警!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朕断不容司马懿之祸,在我大明朝重现!断不容许!”
这声怒吼,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勒紧了所有人的脖颈。
殿门之外,远离御座威压的洪武朝臣子们,趁着殿内死寂,才敢用几乎耳语的音量,交换着劫后余生般的战栗与荒诞感。
“我的天爷……”
兵部尚书抚着胸口,心有余悸地瞥了一眼紧闭的殿门,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置信的恍惚,
“天幕上那海瑞,骂皇帝……骂得跟教训自家不肖子孙似的!嘉靖爷居然没把他剁碎了喂狗?还……还让他当了一省巡抚?!这要是在咱洪武朝……”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后面的话不敢说出口,但意思不言而喻——早被陛下剥皮实草,挂在衙门口风干了!
旁边的户部侍郎凑得更近,几乎把嘴贴到同僚耳朵上,声音细若蚊呐,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羡慕的苦涩:
“何止啊!你看那万历朝的官儿……胆子都肥成什么样了!敢跟太监头子勾肩搭背,敢收三万两黄金的贿赂!那张居正,眼皮都不眨一下!咱们呢?”
他苦笑一声,满是自嘲,“咱们多报一石粮的损耗,都得提心吊胆,夜里做噩梦梦见锦衣卫踹门!这……这他娘的简直是两个世界!”
周围的几个官员闻言,脸上也都露出心有戚戚焉的复杂苦笑,纷纷点头。
是啊,洪武朝的官,做得憋屈,做得胆战心惊,头顶悬着的那柄名为“洪武”的利剑,冷酷无情。砍头、剥皮、族诛……明明白白。
若真生在天幕里那个看似“宽松”实则波谲云诡的万历朝?张居正收黄金没事,高拱说句话就完了!这水,太深太浑!
“肃静——!” 一声尖利如刀的呵斥骤然从殿门内传来!守门的内侍宦官眼神如电,冷冷扫过这群交头接耳的官员。
如同沸水泼雪,瞬间死寂!
刚才还在苦笑的官员们,脸色“唰”地变得惨白,齐刷刷地以最快速度匍匐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金砖,身体僵硬得如同石雕鹌鹑,连呼吸都屏住了。
殿内那位洪武大帝的雷霆之怒犹在耳畔,谁敢在这当口触霉头?那真是嫌自己脖子上的皮肉长得太结实了!
天幕并未因洪武朝君臣的复杂心绪而停止流转。
黯淡的光影重新变得清晰、明亮。场景豁然开朗,不再是病榻阴云或朝堂倾轧,而是气势恢宏的朝堂议政,或是广袤田野间清丈田亩的繁忙景象。
张居正身着象征首辅权威的仙鹤补服,立于百官之首。
他面容依旧清癯,但眉宇间那股沉静已化为一种手握乾坤、挥斥方遒的摄人威严。
他手持奏疏,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地陈述着一条条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方略——考成法以肃吏治,一条鞭法以均赋税,整顿驿递以节国用……
光幕用快速闪过的画面展示着这些政策推行的场景:驿站里盘查勘合的吏员,田野间重新丈量土地的胥吏,河道上疏浚的民夫……一派革故鼎新、力图振作的气象。
朱元璋站在御阶之上,身体前倾,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穿透了时空的阻隔,死死钉在天幕中那个挥斥方遒的身影上。
他看得异常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展,仿佛在艰难地解读着一部深奥而危险的典籍。
张居正那沉稳有力的声音,那清晰明了的方略,那似乎卓有成效的变革场景……这一切,与他记忆中那个在阴暗密室中摩挲金锭、与阉宦密谋构陷同僚的权臣形象,激烈地冲突着、撕扯着。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只有朱元璋那粗重的、带着困惑与挣扎的呼吸声隐约可闻。
他死死盯着张居正那双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智慧与力量的眼眸,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最终,一句近乎梦呓般的喃喃自语,带着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沉重,低低地逸出,消散在空旷的大殿中:
“治国有奇才……篡国有大谋……张居正啊张居正,你究竟是那篡魏的司马懿……还是……” 他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种连自己都感到心惊的审视,“……还是另一个霍光呢?”
最后那个疑问,轻飘飘的,却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朱棣的心口,也砸在寂静的奉天殿每一个角落,留下无尽的回响与彻骨的寒意。
天幕的光映照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那上面交织着的,是帝王对权柄最深的猜忌,以及对一个复杂灵魂罕见的、近乎痛苦的探究。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首辅高拱,恃宠而骄,跋扈擅权,目无君上!更有悖逆狂言,动摇国本!罪无可赦!着即革去所有官职,褫夺功名,即刻罢归原籍!永不叙用!钦此——!”
“什么?!” 高拱如遭雷击,整个人猛地一晃,手中的象牙笏板“哐当”一声砸落在地,摔成两截!
他那张布满皱纹、一向威严刚毅的老脸瞬间血色尽褪,变得惨白如纸,双目圆睁,写满了极致的震惊、茫然和难以置信!“不……不可能!陛下!老臣冤枉!老臣……”
“拿下!” 冯保根本不给他任何分辨的机会,厉声断喝。
如狼似虎的禁军早已扑上!冰冷粗糙的手毫不留情地抓住高拱的胳膊,巨大的力量拖拽着他那身象征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仙鹤补服、一品麒麟蟒袍!
曾经权倾朝野、跺跺脚朝堂都要震三震的高阁老,此刻竟像一只待宰的鸡鸭,毫无尊严地被拖向殿外!
他花白的头颅徒劳地扭动着,官帽歪斜,口中发出悲愤欲绝的嘶吼:
“奸佞!构陷!张居正!冯保!你们不得好死!陛下!陛下明察啊——!”
嘶吼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凄厉绝望。蟒袍的下摆拖过殿门高高的门槛,沾染上厚厚的尘埃,留下刺目的污痕。
“哼!” 奉天殿前,朱元璋重重一掌拍在坚硬的龙椅扶手上,发出沉闷的巨响,脸上是早知如此的暴怒,
“朕早知此獠不得善终!恃才傲物,不知收敛,活该有此下场!”
然而,侍立在他身旁的马皇后,却敏锐地捕捉到丈夫眼底深处一闪而逝的、极其复杂的情绪——那里面,除了愤怒,竟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惋惜。
毕竟,天幕所展现的高拱,虽专横跋扈,却终究未曾如曹操那般,真正迈出篡位那一步。
太子朱标忧心忡忡地看着光幕上张居正那隐在百官前列、垂首恭谨的身影,低声劝道:“父皇息怒。高拱既去,那张居正……”
“张居正?!” 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炬,声音冷得能掉下冰渣,带着斩钉截铁的断言,“此獠!比高拱更似司马懿!百倍!千倍!”
他指着光幕上张居正的身影,仿佛在指认一个潜伏的恶魔,“看到没有?他与那冯保,一内一外,狼狈为奸!更可怖者,他与边镇大将!戚继光!李成梁!书信往来,密如蛛网!一个掌控中枢内阁,一个勾结内廷阉宦,再手握天下强兵!他想干什么?!”
朱皇帝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充满了极致的警惕,“这不是曹操是什么?!这不是王莽是什么?!这不是司马懿是什么?!只待时机一到,幼主孱弱,这大明的江山,怕就要改姓张了!”
天幕的光影随着高拱被拖出宫门那耻辱的一幕渐渐黯淡、模糊,似乎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已然落幕。
然而,奉天殿内,朱元璋的心却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沸水,翻腾不息,无法平静。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背着手,在御座前狭窄的空地上焦躁地踱起步子,沉重的脚步声在死寂的大殿中回荡,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忽地停住脚步,魁梧的身影如同一座压抑的火山,正对着垂首恭立的朱棣。那目光,锐利得仿佛要将儿子的五脏六腑都剖开来看个清楚。
“老四!”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朕观这天幕,张居正此獠,日后必有大动作!改革?哼!说得冠冕堂皇!然其心难测!若真让他大权独揽,内阁成了他一言堂,司礼监是他冯保的爪牙,九边重镇的骄兵悍将皆唯他马首是瞻……”
他逼近一步,灼热的气息几乎喷到朱棣脸上,“此情此景,与那司马懿父子架空曹魏,步步紧逼,最终篡夺江山,有何区别?!啊?!你说!有何区别?!”
朱元璋的话语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朱棣心头,也砸在殿内所有大臣的灵魂深处。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朱元璋的话音却戛然而止。
他猛地转身,不再看朱棣,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阶下那些匍匐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出的臣子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如同惊雷炸响:
“天幕示警!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朕断不容司马懿之祸,在我大明朝重现!断不容许!”
这声怒吼,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勒紧了所有人的脖颈。
殿门之外,远离御座威压的洪武朝臣子们,趁着殿内死寂,才敢用几乎耳语的音量,交换着劫后余生般的战栗与荒诞感。
“我的天爷……”
兵部尚书抚着胸口,心有余悸地瞥了一眼紧闭的殿门,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置信的恍惚,
“天幕上那海瑞,骂皇帝……骂得跟教训自家不肖子孙似的!嘉靖爷居然没把他剁碎了喂狗?还……还让他当了一省巡抚?!这要是在咱洪武朝……”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后面的话不敢说出口,但意思不言而喻——早被陛下剥皮实草,挂在衙门口风干了!
旁边的户部侍郎凑得更近,几乎把嘴贴到同僚耳朵上,声音细若蚊呐,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羡慕的苦涩:
“何止啊!你看那万历朝的官儿……胆子都肥成什么样了!敢跟太监头子勾肩搭背,敢收三万两黄金的贿赂!那张居正,眼皮都不眨一下!咱们呢?”
他苦笑一声,满是自嘲,“咱们多报一石粮的损耗,都得提心吊胆,夜里做噩梦梦见锦衣卫踹门!这……这他娘的简直是两个世界!”
周围的几个官员闻言,脸上也都露出心有戚戚焉的复杂苦笑,纷纷点头。
是啊,洪武朝的官,做得憋屈,做得胆战心惊,头顶悬着的那柄名为“洪武”的利剑,冷酷无情。砍头、剥皮、族诛……明明白白。
若真生在天幕里那个看似“宽松”实则波谲云诡的万历朝?张居正收黄金没事,高拱说句话就完了!这水,太深太浑!
“肃静——!” 一声尖利如刀的呵斥骤然从殿门内传来!守门的内侍宦官眼神如电,冷冷扫过这群交头接耳的官员。
如同沸水泼雪,瞬间死寂!
刚才还在苦笑的官员们,脸色“唰”地变得惨白,齐刷刷地以最快速度匍匐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金砖,身体僵硬得如同石雕鹌鹑,连呼吸都屏住了。
殿内那位洪武大帝的雷霆之怒犹在耳畔,谁敢在这当口触霉头?那真是嫌自己脖子上的皮肉长得太结实了!
天幕并未因洪武朝君臣的复杂心绪而停止流转。
黯淡的光影重新变得清晰、明亮。场景豁然开朗,不再是病榻阴云或朝堂倾轧,而是气势恢宏的朝堂议政,或是广袤田野间清丈田亩的繁忙景象。
张居正身着象征首辅权威的仙鹤补服,立于百官之首。
他面容依旧清癯,但眉宇间那股沉静已化为一种手握乾坤、挥斥方遒的摄人威严。
他手持奏疏,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地陈述着一条条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方略——考成法以肃吏治,一条鞭法以均赋税,整顿驿递以节国用……
光幕用快速闪过的画面展示着这些政策推行的场景:驿站里盘查勘合的吏员,田野间重新丈量土地的胥吏,河道上疏浚的民夫……一派革故鼎新、力图振作的气象。
朱元璋站在御阶之上,身体前倾,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穿透了时空的阻隔,死死钉在天幕中那个挥斥方遒的身影上。
他看得异常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展,仿佛在艰难地解读着一部深奥而危险的典籍。
张居正那沉稳有力的声音,那清晰明了的方略,那似乎卓有成效的变革场景……这一切,与他记忆中那个在阴暗密室中摩挲金锭、与阉宦密谋构陷同僚的权臣形象,激烈地冲突着、撕扯着。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只有朱元璋那粗重的、带着困惑与挣扎的呼吸声隐约可闻。
他死死盯着张居正那双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智慧与力量的眼眸,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最终,一句近乎梦呓般的喃喃自语,带着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沉重,低低地逸出,消散在空旷的大殿中:
“治国有奇才……篡国有大谋……张居正啊张居正,你究竟是那篡魏的司马懿……还是……” 他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种连自己都感到心惊的审视,“……还是另一个霍光呢?”
最后那个疑问,轻飘飘的,却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朱棣的心口,也砸在寂静的奉天殿每一个角落,留下无尽的回响与彻骨的寒意。
天幕的光映照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那上面交织着的,是帝王对权柄最深的猜忌,以及对一个复杂灵魂罕见的、近乎痛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