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傀儡丞相又长了一岁

第669章 不同的景象,赴任洛阳

几天后,陈群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和苏辰一起出发了。

长安到洛阳之间的官道很宽敞,但也在这次的修整拓宽行列……马车行进很缓慢,倒是方便了苏辰处理公务。

“硝石矿那边要额外增加人手吗?目前的产量好像很低。”徐滢已经担任了长安令,所以现在担任他记室的是张星彩。

刚开始几天还有些磕磕绊绊,但现在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了。

“不需要。”

“暂时就这样吧。”

提起硝石,苏辰就一阵头痛,他当初为了解决夏季缺冰的问题搞了个硝石制冰。

很顺利,

没用几天就弄出来了。

然而成本实在是高的吓人。

制造一斤冰的成本完全可以用来买几十上百斤米了。

别说普通人了,

哪怕是他这个丞相也用不起几块。

不过他也没打算彻底放弃,打算慢慢研究,毕竟硝石矿又不是只有一个用处。

“吴国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有。”

张星彩从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一份文书说道:“吴国那边的粮道已经打通,太子孙登亲自押送第一批粮草进入了鄱阳等地。”

“……”

这些消息苏辰早有预料,倒也没有觉得太过惊讶,毕竟前前后后已经耽搁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战局如何了?”

“吴国那边将消息封锁的很严密,暂时不是很清楚。”和徐滢不同,张星彩几乎不会进行任何的分析,也不会进行额外的回答。

苏辰也早就见怪不怪了,继续问道:“吴国水师这几天应该就要出发了,知道带队的人是谁吗?”

“丁奉,孙峻以及李异等人都会去,具体谁为主还不是很清楚。”

“没有陆逊?”

“暂时没有他的消息。”

苏辰瞬间就猜到陆逊是因为孙登的事情给耽搁了,如果他不能够转换立场,或者向孙权提交投名状,那这次带队的怕是要换成其他人了。

“丞相,到潼关了。”

苏辰掀开帘子往外面看去,发现马车已经到了潼关,魏国那边的士卒已经把道路清理好了。

“见过丞相。”

“免礼。”

苏辰走下马车接见了这里的守将,毕竟他现在不仅是大汉的丞相还是魏国的丞相。

虽然魏国上下没几个人认可,但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

“今天天气比较炎热,我就不在这里耽搁大家了。”

苏辰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简单说了两句就坐上马车继续出发。

此举倒是博得了不少潼关守军的好感,毕竟今天的天气实在是炎热。

……

“这些人怎么办的事?”

“连碗凉水都不提供?”

“……”

和蜀汉那边一样,魏国这边也在修整拓宽官道,然而双方人马的精气神一个天一个地,看得陈群直皱眉。

更让他不满的是这里的负责人连碗凉水都不提供,需要自已携带!

要知道蜀汉那边但凡天气热一点就立马休息的,而且会第一时间安排凉水之类的东西解暑。

有些时候甚至有新鲜采摘的水果。

……

这倒是他误会了。

和魏国不同,

大汉这边修缮道路的人员不是征发来的民夫,而是花钱聘请来的。

待遇好也不是东家良心发现,而是目前的大汉极度缺人。

你但凡态度差一点,别人可能就跑了。

毕竟同样的工作在目前的大汉极其容易寻找。

到时候项目无法按规定时间完成,不仅拿不到钱还会面临朝廷那边的问责。

孰轻孰重再清楚不过了。

……

在陈群的骂骂咧咧中,马车抵达洛阳。

魏国和吴国在洛阳这边的主要官员全部出城迎接,包括诸葛诞和顾雍两人。

没办法,

谁让苏辰是他们名义上的上司呢?

而且今天来迎接苏辰这个“诸葛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旦被人知道他们摆架子没来,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流言蜚语传开。

“那人是谁?”

“怎么那么像陈司空?”

“……”

上前打了声招呼就退到一旁的崔林抬头看去,发现远处还真有一个特别像陈群的背影。

“父亲。”

不等他仔细确认,一旁的陈泰已经走了过去。

“还真是陈司空。”

“陈司空回来了。”

“……”

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崔林眉头皱得更深了。

现在的魏国可谓是空前团结。

上下一心!

这个时候冒出一个曾经身为司空的陈群,怕是会彻底打乱朝中局势。

和他有着同样担忧的人不在少数。

但谁都没有第一时间提出来,就好像不知道一样!

“丞相早点休息。”

“……”

考虑到苏辰舟车劳顿,众人没有太过打扰,把对方送到住处就各自离开了。

至于接风晚宴那些则是安排在第二天傍晚。

……

和苏辰这边的安然入睡不同,此刻的陈家显得极为热闹,所有在洛阳的魏国官员都来了。

不过绝大部分人连进屋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外面喂蚊子。

“你们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不用兜圈子。”将自已这段时间的经历讲述了一遍,陈群也是有些乏了。

诸葛诞没有马上提问,而是对房间内除崔林,蒋济外的其他人说道:“你们大家先出去。”

很快,

房间内就只剩下了陈群四人,其他人包括陈泰这个陈群的儿子也是出去了。

诸葛诞琢磨了一下措辞,问道:“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得到了蜀汉的很多情报,但一直不确定真假,不知道长文能否为我们仔细讲解一二?”

崔林和蒋济也是点了点头。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逃往蜀汉境内,尤其是当初那些从陇右等地带回来的青壮。

几乎没剩几个了。

他们很是好奇,想知道蜀汉那边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