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孩子飞得高是好事

非洲的两个月,比想象中更艰苦,也更震撼。

晨曦发回来的照片和视频里,有简陋的医疗点、匮乏的物资,但更多的是当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康复病人感激的泪水,以及她和队友们疲惫却满足的身影。

她讲述着疾病的可怕、资源的紧缺,也讲述着生命的顽强和医学的无国界。

家里的微信群成了她分享见闻的窗口,也稍稍缓解了苏窈日日夜夜的牵挂。

陆砚京看着女儿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更加独立、坚毅,眼神里多了以前没有的深沉和博爱。

他知道,这片遥远的土地,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塑造着他的女儿,赋予她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宽广的胸怀。

项目结束回国后,晨曦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

她开始更关注公共卫生和全球健康议题,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甚至开始自学一些额外的课程。

她的未来规划,在医学的道路上,似乎又拓宽了新的方向。

大学毕业悄然来临。

晨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直接攻读本校顶尖医学院博士学位的机会。

毕业典礼上,陆砚京和苏窈坐在台下,看着女儿穿着学士服,从容地走上台接受拨穗。

掌声雷动中,他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十二岁举着手机跑来书房的小女孩,时光荏苒,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即将开启她人生崭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篇章。

陆砚京紧紧握住苏窈的手。巢穴依旧温暖,而雏鹰,已然翱翔于九天之上。

砚京看着女儿穿着学士服的身影。阳光透过礼堂的玻璃窗洒在她身上。

她看起来那么自信从容。

苏窈悄悄抹了抹眼角。

亮亮安静地趴在他们脚边,它似乎也明白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

典礼结束后晨曦跑向他们。她手里紧紧攥着那卷证书。

“爸妈我做到了。”

她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陆砚京用力抱了抱女儿。

他闻到熟悉的洗发水香味。这一刻他感到无比满足。

晚上一家人找了家安静的餐厅庆祝。暮云特意从实验室赶过来。

朝阳虽然没能到场。但发来了长长的祝贺视频。视频里他站在哨所前。

背后是连绵的雪山。“妹妹恭喜你。哥哥为你骄傲。”

他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断续。却格外真挚。

晚餐时晨曦谈起接下来的计划。“博士阶段的课题很有挑战性。”但她眼睛闪闪发亮。那是一种面对热爱之事的光芒。

陆砚京安静地听着。偶尔问一两个问题。“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倾听者的角色。”

回家的高铁上晨曦靠着车窗睡着了。苏窈轻轻给她盖上外套。

陆砚京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夜景。点点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

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

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博士生活比想象中更忙碌。晨曦经常泡在实验室里。

有时深夜才回家。陆砚京总会留一盏灯。厨房温着简单的夜宵。

父女俩偶尔会在深夜的厨房里聊上几句。说说实验的进展,或者生活中的琐事。

某个周末晨曦带回来一个年轻人。他叫周屿。是实验室的师兄。

男生彬彬有礼。眼神干净明亮。陆砚京注意到他看晨曦时的目光。

带着欣赏和克制。这次陆砚京没有感到紧张。他只是温和地招呼客人。

周屿离开后晨曦主动解释。

“只是项目合作而已。”她的表情很坦然。

陆砚京点点头。他相信女儿的判断力。苏窈倒是若有所思。

“这孩子看起来不错。”她小声嘀咕着。被晨曦笑着打断了。

日子平静地流逝。陆砚京开始规划退休后的生活。他和苏窈报了个书法班。

每周三下午一起去上课。教室里大多是和他们年纪相仿的人。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宁静。

重阳节那天晨曦特意请假陪他们登山。秋高气爽,山路两旁枫叶正红,亮亮兴奋地跑在前面,不时回头等着他们。

爬到半山腰时遇到一群老人。他们认出了经常去敬老院的陆砚京。

山顶的风很大,视野却格外开阔,整座城市尽收眼底,晨曦指着远处。

“看那边是我们的实验室。”

她的发丝在风中飞舞。眼神明亮而坚定。陆砚京突然觉得。

“女儿真的长大了。”

下山时苏窈的膝盖有些不适。晨曦立刻蹲下身要背她。

“妈我背你下去。”

她语气坚决,最后还是陆砚京搀扶着慢慢走下去。

晨曦在一旁小心护着,不时问要不要休息,这份体贴让苏窈眼眶发热。

春节时全家终于再次团聚,朝阳带了女朋友回来,是个英气勃勃的女军官。

暮云还是单身,被大家打趣也不着急,笑着说道:“科研就是我的爱人。”

年夜饭桌比往年更热闹,亮亮摇着尾巴在桌下转来转去。

守岁时玩起了成语接龙。

朝阳的女友反应最快,常常秒答。

暮云则总出些生僻的典故,引得大家抗议。

晨曦笑得倒在妈妈肩上,陆砚京看着这场景,心里暖融融的。

这就是他守护一生的幸福。

初五那天陆砚京旧伤复发,年轻时留下的腰伤在雨天格外难受。

他不想扫兴强忍着,却被细心的晨曦发现了,她立刻找来膏药。

熟练地帮他热敷按摩,手法专业力道适中。“爸以后不舒服要马上说。”

她轻声责备着。

假期结束孩子们又要各奔东西。送别时没有太多伤感。

因为知道下次团聚不会太久,陆砚京站在站台上挥手。

直到列车完全消失在视野里,苏窈挽住他的手臂。

“孩子们都很好,我们也要好好的。”

回家路上经过一家新开的书店,陆砚京提议进去看看,他们给晨曦挑了几本专业书。

又给朝阳选了本军事历史。给暮云找了本最新的学术期刊,结账时相视而笑。

孩子们不在身边,却还是习惯想着他们。

三月的雨天晨曦实验室的项目取得突破,她兴奋地打电话回家。

语速快得几乎听不清,陆砚京把手机开免提。

和苏窈一起听着,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听不懂,但那份喜悦感染了他们。

挂电话后苏窈特意加了两个菜。

初夏时节陆砚京参加了老战友的聚会。大家聊起各自的孩子。

有人叹气孩子在外打拼难得见面。

陆砚京却笑着说道:“孩子飞得高是好事,家里永远是他们停靠的港湾。”

老战友们纷纷点头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