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禁区(六)

“我没有想到的是,邪教和巫术对我的影响远超预料——我唯一能想到的污染源就是骨碟。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抵达普布利亚市的第二天,我就感觉到了不对。当时我刚刚在‘叶莲娜奶奶(Бaбywka eлeha)’餐馆坐下来,突然意识到这一点,让我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引起了店里客人的注意,我又不得不假装无事发生地重新坐下。

这家餐馆位于我住所的旁边,照说来这里吃饭很寻常,但却不符合我的调查习惯。从住所附近开始调查是不专业的,这会过早地暴露自己的住址。

我为什么会无意识地走到这里?

我回忆从早上开始自己的行为:5点45起床,60个俯卧撑,冲凉,检查枪械和证件,制定调查计划,出门……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又明显地不正常:我记不起自己任何的想法,好像我是在无意识中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然后像梦游一样来到这家餐馆——对,梦游,就是这种感觉。

就在我开始焦躁的时候,在店里遇见了阔别的两个中学同学,帕维尔·瓦连京诺维奇,和奥卡加布琳娜·亚历山大罗芙娜。

他们是我在列宁格勒第73中的同校同学。虽然不同班,但这两人当时在学校里很有名——出名地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我记得他们当时很不对付,甚至还带头打过群架,并因此被处分,看到他们出现在这里并且走到一起,让我非常吃惊。

奥卡加布琳娜看到我的表情很不高兴,澄清他们不是那种关系——但这就更奇怪了。

帕维尔倒是很高兴见到我,声称他己经改邪归正,现在是一个正经的民俗学者了。我对‘民俗学’这一说法有些在意,假装顺口地问他任职于哪所大学,但奥卡加布琳娜踩了他一脚,说他是个屁的学者,不过是‘民俗爱好者’。

平心而论,我不希望昔日的同学被邪教洗脑,成为破坏分子——但我不得不对他们产生怀疑。”

凭借丰富的经验,齐姆开着苏维埃时代生产的古董车在切尔诺兹克禁区灵车漂移,走的是所谓的“安全路线”——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其间他们遇见了好几拨“怪物围攻”,让洛书对所谓的安全产生了质疑。

第一次是三头狼狗——洛书分不大清这种会发出“嘿嘿嘿”的叫声、但又垂着尾巴的动物究竟是狼还是狗,反正讨论切尔诺兹克的生物分类也没有意义。

虽然齐姆表示这样有些浪费,但袁霖安慰他符纸管够,一路都在借用“烂柯牌时间望远镜”窥测未来,这些狼狗被及时发现,在它们扑出迷雾之前,麻醉枪就己经瞄准好了。

考虑到这里的生物有“厚皮”技能,子弹事先经过了“隔离”符的加持,大大降低了空气阻力,因而射速和杀伤力猛增——这是临出发前,李筱老师紧急集训的一部分,传授了诸多实用技巧,如“隔离符的一百种用法”。

齐姆是了解“隔离”符的——他身上的兜帽也刻有这种符文,多亏奥卡加和巴沙传授的这些“玄学狠活”,他作为第一批经受辐射洗礼的工程兵才能活下来。

即使子弹获得了玄学加成,洛书还担心一颗两颗射不穿变异狼狗的皮毛,给每一条都分派了两人,保证在其中一人换弹夹的时候射击不停,齐姆也被拉了壮丁,拿到一杆道格拉斯设计改装多用途拐杖。

效果是斐然的,三头狼狗露头就被接二连三的射击打懵,不久便在麻醉弹的作用下倒地——饱和打击之下,总会有一些子弹命中腹部等防御薄弱的位置。巴颖提取了生物血液,准备寄回密大实验室研究。

之后他们又遇见了一头熊,验证了安德烈没有夸大怪物来彰显自己的勇武。

连续遇怪,齐姆有点尴尬:“今天运气不太好……平日里这条路线还是比较安全的。”

黎鸣霄替他挽尊:“可能是发动机的声音太大了。”

在齐姆提到他的两个朋友“奥卡加和巴沙”时,洛书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奥卡加布琳娜·亚历山大罗芙娜?”

“他们这么有名吗?”齐姆先是奇了一下,然后又恍然大悟:“《切尔诺兹克狂想》里提到了他们。”

程玖:“在书里,安德烈跟他们好像有些误会。”

“不是误会,”齐姆乐了:“他们确实参与了贩卖骨碟的地下链条,也确实是邪教徒。如果不是切尔诺兹克事件,他们就是安德烈要为自己的祖国送去西伯利亚的那种人。”

洛书跟着乐:“他们信仰谁?”

“应该算是……泛信者?”齐姆:“原本两人只是非法刻录流行爵士乐,但有一次意外下载了来自北亚美利加的邪教音乐,惊为天人,于是联系黑客查到了这位‘天才作曲家’的地址……”

槽点太多,洛书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狂热爱好邪教音乐,以至于把邪教徒给开盒了……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她追问:“然后呢?”

齐姆:“结果发现那是一个北亚美利加间谍。那人被发现也不惊慌,自称来自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的教授伦道夫·克劳斯,因为‘群星归位’的预言而冒险潜入苏维埃……”

洛书这次是真的笑出了声:伦道夫·克劳斯!

有偷偷解剖异常生物的癖好、喜欢引导好奇的人进入神秘学世界、在跑团中经常死于实验室事故的密大教授,在埃塞洛克斯没有大活的世界,你就跑到了苏维埃?

这条信息对于洛书很重要,因为她终于搞清楚,历史的齿轮是从哪里开始转动的了。

安德烈在“叶莲娜奶奶”遇到“误入歧途”的昔日同学,是“美丽新世界”时间线上,《切尔诺兹克狂想》的新内容——这本书和洛书最初读到的版本是不同的。

根据“蝴蝶定律”,她并不奇怪书的内容会发生变化——不用说《切尔诺兹克狂想》这样的事件记录,就连《马孔多的失忆症》这种学术作品,也跟最初的版本有些许不同。

重要的是,这些变化造成了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