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之玩家必须死忘川家的干饭王

第208章 拍马

“那首诗字字如刀,震动朝野!那可是……真正的风骨文章!”欧阳雪眼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那是她深埋心底、对文人气节与锦绣辞章最纯粹的向往。

只是一想到陈然的身份,眼神中的光芒又迅速暗淡了下去。

欧阳剑英眉头轻挑,“看来鹰犬里也不乏还有良心的。”

“哥!慎言!”欧阳雪扯了扯欧阳剑英的袖子,低声道:“别说我们和陈大人还有交易没完成,就说锦衣卫就不是我们神剑山庄能够招惹的!”

欧阳雪想起昨晚无数官吏带着钱财来听涛小筑,争着抢着要为陈然付那打造武器匣子之财。

当时瞬间就惊动了她的父亲欧阳衡。

“北镇抚司同知陈然?”

“要我们给他打造一副武器匣子?他可说有什么要求没?”

“……”

欧阳衡在听了自己子女所言后,没有一点犹豫,立马就做出了决断。

门外官吏的钱财一分不收,到时陈然派人送来的钱财也一分不收,只收样式图纸。并等回神剑山庄后,集结庄内长老,并亲自为其打造!

就在欧阳雪回忆昨晚情景时,陈然和叶绽青已被众员簇拥至高台上。

原本喧闹的漱玉轩,在布政使刁光斗清了清嗓子后,竟奇异地安静下来,只余下庭院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几声压抑的咳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台中央,尤其是那位玄衣青年身上。

刁光斗堆起十二分的笑容,声音洪亮中带着刻意的恭敬:“诸位贤达,今日洛阳诗会,蓬荜生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热切地落在陈然身上,腰身又微不可查地弯了几分。

“更难得的是,今日有幸请得北镇抚司同知陈然陈大人亲临!陈大人不仅位高权重,为圣上分忧,更是文采斐然,胸有锦绣!去年那首《竹石》,针砭时弊,风骨凛然,震动朝野,令我等文林中人亦钦佩不已!”

“北镇抚司同知陈然?!”

“《竹石》的作者?竟是他?!”

“嘶……锦衣卫!那位就是去年在魏阉寿宴上掷诗如剑的陈同知?!”

“哗——!”

方才还沉浸在风雅之中的文士们,脸上震惊、敬畏、崇拜、恍然大悟……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回廊上凭栏远眺的、三五成群议论的,此刻全都失了从容。

嗡嗡的议论声陡然拔高,又迅速被更深的惊疑压下。

许多人下意识地整理衣冠,挺直了腰背,仿佛要在这位权柄滔天又文名赫赫的锦衣卫高官面前留下最好的印象。

更有甚者,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那是看到了通天捷径的渴望——若能得陈同知一句赞赏,那可比苦读十年更有分量!

那些簇拥着陈然的文坛泰斗们,反应更是微妙。赵老夫子抚须的手停在半空,脸上的复杂之色更浓,既有对陈然《竹石》风骨的认可,又深惧其锦衣卫的身份和权势,只能微微颔首,不敢多言。另外几位老者,有的面露惊容,有的则迅速换上更为谦恭甚至略带讨好的神色。

河南道按察使贺先州反应最快,立刻笑着接口,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维:“刁大人所言极是!陈大人光临,实令这漱玉轩文气倍增!下官等期盼大人指点文坛久矣!今日恰逢盛会,洛阳才俊云集,佳作纷呈。不知陈大人可否略展慧眼,点评一二,也好让我等后学领略真正风骨文章之气象?”他目光扫过台下,暗示着那些急于表现的文人。

“正是!正是!”洛阳知府立刻跟上,姿态放得更低,“陈大人《竹石》一出,天下侧目,堪称当代文胆!今日若有大人点拨,必是我洛阳文坛之福,学子之幸!”他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陈然的表情,生怕有半分不周。

陈然神色依旧淡然,仿佛周遭的震惊与骚动与他无关。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掠过一张张或紧张、或谄媚、或敬畏的脸庞,最后随意地指了指下方一张案几上,由一名书院学生刚刚完成、墨迹未干的一幅咏牡丹诗作。

“那便看看此篇吧。”

侍立一旁的仆役立刻小跑下去,小心翼翼如同捧着圣旨般将那诗笺取了上来,双手奉给陈然。

整个漱玉轩瞬间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那位书院学生,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了。

陈然目光落在诗笺上,上面是工整的行书,词藻华美,极尽铺陈牡丹之雍容富贵。

他看了片刻,开口了:“此作,文辞富丽,铺陈得法。牡丹国色,描摹入微。”他顿了顿。

刁光斗、贺先州、洛阳知府等人脸上立刻绽开如释重负又带着巨大谄媚的笑容,连声道:“大人慧眼!”“大人一语中的!”那位书院学生也悄悄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得色。

然而,陈然下一句便如清风拂过。

“只是,”他指尖轻轻点了点诗笺,“这‘富丽’二字,终究是表象。牡丹之真魂,在于其‘不媚春阳’的孤傲。观此诗,华彩有余,风骨稍逊。”

这话说得极有分寸,既肯定了表面的功夫,又点出了内在的不足。既非严厉批评,又绝非敷衍吹捧。

可这“风骨稍逊”的评价,在刁光斗等人听来已是天籁!他们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汹涌的奉承浪潮:

“精辟!陈大人点评真是精辟绝伦!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这‘风骨’二字,道尽文章魂魄!我等受教了!”刁光斗激动地拍手。

贺先州一边赞陈然,一边提醒那位书院学子,“大人目光如炬,洞察秋毫!此诗已是难得佳作,经大人稍加点拨,更是点石成金!尔还不快谢过大人指点?”

“陈大人诗才武功,皆是我辈仰望之高山!今日能聆听大人教诲,实乃三生有幸!胜过十年苦读啊!”洛阳知府语带哽咽。

“大人所言极是!文章当如青松翠柏,既有华盖之美,更需根骨之坚!大人去岁那首《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此中无上典范!字字千钧,震古烁今!”一位白须老者,激动得胡子直抖,试图将话题引向陈然自己的作品以表崇敬。

更有甚者,目光已开始频频投向陈然臂弯中艳光四射的叶绽青,谀词如潮水般涌向她:

“这位姑娘气质超然脱俗,与陈大人站在一起,真乃瑶台璧人,交相辉映!”

“姑娘姿容绝世,宛若洛神再世,想来也定是兰心蕙质,才情不凡,与陈大人堪称绝配……”

“正是,唯有姑娘这般天人之姿,方能与陈大人风采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