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火并天柱王,房玄龄状告太子(求月票)

松赞干布用手指着尺尊公主:“把这个女人身上的印绶摘下,把她押入那个地下牢中。”

“这——。”那两名盔甲武士看着尺尊公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怎么,本王说的话你们没听见吗?”松赞干布厉声道。

那两名盔甲武士见松赞干布发火了,不敢不听,他们来到尺尊公主的面前,低声道:“不好意思,公主,得罪了。”

“本公主不怪你们。”尺尊公主说着把那印绶取了下来,放在了文案之上,然后,看了一眼松赞干布,“你不听良言相劝,会有你后悔的一天。”

尺尊公主说完便转身出去了。

论科耳见松赞干布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也吓得不敢说话了。

因为他心里明白松赞干布已经给他这个叔父留了情面,换作旁人,可能脑袋已经搬家了。

松赞干布看着大相尚囊说:“从现在起,本王命你明日率领一万铁骑火速支援大唐太子李承乾他们,配合他们作战,听从李承乾的指挥,这一次,务必把吐谷浑彻底消灭。”

大相尚囊站起身来,施礼:“微臣领命!”

第二天早上。

松赞干布亲自到馆驿之中来见苏婉和苏瑰他们。

松赞干布再次表示歉意:“尊敬的大唐使者,本王已经决定了,派大相尚囊率领一万骑兵随你们一起返回阳关,帮着你们一起攻打吐谷浑。”

苏婉一听,心头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松赞干布,你可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啊。”

“本王希望你回去以后,在大唐太子的面前多多美言,把误会解释清楚,等本王守灵结束后,本王当亲自前往长安拜见天可汗,按时朝贡。”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这时,苏瑰说:“你手下有一人叫土行怪,他把我的马腿砍断了,没有马,我如何能回得去?”

松赞干布一听,笑了:“这事好办,我最近从大宛购得两匹天马,名为赤炭火龙驹,正好,你带回去一匹送给大唐太子,就说是本王的一点心意。”

“是吗?那太好了。”苏瑰一听,高兴坏了。

时间不长,松赞干布果然命人牵来了一匹天马,那马高大威武,浑身上下火红色的,好像是一朵红云。

可能比传说中的赤兔马还要威风。

苏瑰也特别爱马,尤其是像这样的好马,更是难得一见。

苏婉说:“大王,你可真够大方的,叫我们怎么感谢你才好呢?

等你将来到长安来,我们帮你物色一个公主吧。”

松赞干布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真是太好了。”

“你不怕尺尊公主有意见吗?”苏婉笑问道。

一提到尺尊公主,松赞干布气就不打一处来:“本王已经命人把她给关押起来了。”

“什么?”苏婉听了,也很吃惊,“你这样对待她,合适吗?”

“她竟然敢违抗本王的旨意,而且胡乱杀人,本王要不是看在夫妻的情分上,就杀了她!”

松赞干布怒道。

“大王,请息怒,我们此次前来,其目的是使我们两家的关系更为紧密,如果你把尺尊公主杀了,那可就不是我们的本意了,希望你们能和睦相处。

再说了,马上就要出兵了,先杀自己人于军不利啊。”

松赞干布听苏婉这么一说,神色稍缓:“苏姑娘,你可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大唐太子能有你这样的太子妃,真是他的福气啊。

本王要是有他一半的福气就好了,尺尊公主太令本王失望了。

她的仁慈都是装出来的啊。”

“你别急,我看你的面相乃大富大贵之相,你福泽深厚,将来的福分不会浅的。”

“借你吉言。等你们见到大唐太子之后,就说本王十分想念他。”

“好的,你的话,本使者一定带到。”

阳关。

李承乾正在一边吹着风扇,一边和李淳风商量着当前的形势。

李承乾表情忧虑:“仙长,你觉得我们的士气有所上涨吗?”

“自从大元帅来到军中之后,军士的面貌焕然一新啊。”李淳风笑道。

“还有将士逃跑吗?”

“一个也没有。”

“那就好,只是天气越来越热了,本元帅担心他们受不了,能不能把我们的营帐移到树林之中呢,避避暑气。”

李淳风一听,摇了摇头:“不可以,那是兵家之大忌啊。

想当年,刘备的率领七十万大军攻打孙权,是怎么败的呢?

不就是因为他把军队驻扎在树林之中避暑的吗?

结果让陆逊一把火烧得还干净。

从那以后,刘备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他本人也在白帝城抑郁而终。

既然你写《资治通鉴》,对于这段历史,你不可能不知道啊。”

闻言,李承乾点头道:“仙长,你所言极是,只是将士们在这么热的天气下训练,太吃苦了。”

哪怕让你们多吃点苦头,那也比他们在战场上把命送了要强啊。”

就在这时,有军士进来禀报说:“大元帅,来了一名老者,说是要告状。”

李承乾一听觉得奇怪,问道:“他人在何处?”

“就在大帐外面。”

“快把他请到帐里来。”

“诺!”

那名军士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时间不长,从外面走进来一名老者,胡子都已经白了,趴在地上磕头,哭着说:“大元帅,小老儿冤啊。”

李承乾赶紧站起身来,来到他的面前,用双手把他从地上搀扶了起来:“老人家,不必多礼,你有什么冤屈,和本元帅好好说说,只要你说得有理,本元帅一定给你做主。”

那名老者把眼泪擦了擦,然后,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李承乾听了之后,气得额头上青筋暴起,脸涨得通红。

原来,那名老者姓周,人称老周头儿,就住在周边的一个村落上。

他有一个女儿,名叫丁香。

当天晚上,丁香正在家里洗澡。

有一名唐军校尉上街采购物品回来了,恰巧从那里经过,发现了丁香。

那名校尉把门打开闯了进去,把那个女孩抱在怀中,又亲了一下。

丁香极力反抗,惊动了左右邻居。

那名校尉怕把事情闹大,便跑了。

谁知丁香羞愤难当,当即上吊死了。

老周头儿哭得死去活来,一打听,才得知那名校尉是李承乾他们军中的,因此,老周头儿哭着来了。

李承乾一听,怒不可遏,当即命侍卫把那名校尉抓了过来。

有两名侍卫把刀架在那名校尉的脖子上。

那名校尉名叫李大山,是房遗爱的部下。

他平时和房遗爱的关系十分要好,仗着房遗爱对他的宠爱,胆子越来越大。

李大山一看李承乾的脸色不好,吓得瑟瑟发抖,跪在了地上:“大元帅,卑职叩见大元帅!”

李承乾低头看了看他:“你叫李大山?”

“是的。”

“你是房遗爱的部下?”

“是啊,末将一直跟随着他。”

“来人!”李承乾冲着帐外喊了一声。

此时,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军士,施礼:“大元帅,请吩咐。”

“去把房遗爱叫来。”

“诺!”那名军士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时间不长,房遗爱匆匆忙忙地来了。

他已经听说了这件事,见李承乾铁青着脸,心里也是好一阵紧张。

他躬身施礼:“大元帅,你叫我?”

李承乾倒背着双手看了看他:“李大山是你的部下吗?”

房遗爱眼瞅着跪在地上的李大山:“是的。”

“那么,事情的经过,你都听说了吗?”

“卑职已经听说了。”

“咱们军中有十七律,五十四斩,你们可曾知晓?”

“知道。”房遗爱一听,心想这些谁不知道啊,不过,他见太子要和他们上纲上线,觉得不太对劲啊。

“丁香的父亲在这里,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这件事呢?”

“这——。”

“按律该当如何?”李承乾又问了一遍。

“按律当——。”房遗爱原本是想说“按律当斩”,但是,那个“斩”字在口中转了半天,愣是没说出来。

李承乾心情沉重地说道:“我们唐军向来都是百姓的保护神,我们也一再强调军纪,不准扰民,不得调戏良家妇女,可是,总有那么几个人不拿军纪当回事。

今日,老周头儿的女儿已死,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必须得给老周头儿一个交代。”

那老周头儿看着李大山,恨不能上前咬他两口。

李大山磕头如捣蒜,道:“大元帅,我可什么也没干,只是搂抱了一下,亲了一下,我可没杀她啊。”

“你觉得你做的这些还不够吗?”李承乾反问道。

李大山不敢再顶嘴,只是看着房遗爱,那意思你快说句话啊。

平时,房遗爱和李大山经常在一起玩耍,搂脖子抱腰,不分彼此。没想到,他今日会做出这等事来,眼看着好朋友要掉脑袋,房遗爱仗了仗胆子道:“大元帅,李大山确实有过错,不过,人毕竟不是他杀的,能不能请大元帅网开一面,饶他不死。”

老周头儿一听,赶紧磕头:“大元帅,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他得抵命!”

李承乾对房遗爱说:“虽然李大山没有直接杀死丁香,可是,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无可挽回,现在,本元帅命令你斩杀李大山。”

“啊?”房遗爱一听,脸也绿了,“大元帅,我下不了手啊。”

“房遗爱,自从本元帅到军中来,就发现你的问题是最多,先是你的手下逃兵最多,然后,是你的部下军纪最为涣散,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李大山是你部下,你不动手,难道要本元帅动手吗?”李承乾铁青着脸说

房遗爱一看李承乾是真急了,对李大山说:“兄弟,你可别怪我心狠啊,我这也是没办法。”

李大山一看自己今天是活不了了:“大元帅,房将军,是我的不对,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多保重,末将就先走一步了。”

李大山说着把心一横,把脖子往他身后侍卫的手里的刀刃上猛地撞了上去。

那名侍卫也没想到他会自杀,来不及撤刀,李大山的脖子断了,血流如注,当场毙命。

房遗爱见李大山死了,也吓得心惊肉跳。

李承乾说:“你作为李大山的官长,却不能约束部下,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来呀!把房遗爱拖出去,把他的裤子扒下,重打四十军棍,要棍棍见血!”

“诺!”

又有人把房遗爱拖了出去,狠狠地揍了一顿。

老周头儿一看,李承乾果然执法如山,再次磕头:“多谢大元帅替小老儿报了仇。”

李承乾把他扶了起来,好言安慰。

老周头儿这才走了。

李淳风一直在旁边看着,并没有说话。

他发现李承乾处理问题,雷厉风行,铁面无私,也不拖泥带水。

“大元帅,房遗爱乃房玄龄的爱子,又是当朝驸马,李泰的爱将,你这样处置,高阳公主、房玄龄和李泰会不会有意见?”李淳风提醒他说。

李承乾眼看着帐外,缓缓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军纪,都要受罚,就是本元帅也不例外。”

“大元帅说得对啊,自古以来,没有严明的军纪,那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本元帅绝不是一个喜欢杀人的人,可是,本元帅来到军中,才发现这支军队已经给李泰带坏了。

兵无斗志,军纪涣散,如果不遏制这种不正之风,我们唐军是很难打赢这一仗的。

所以,必须要严惩李大山。

如果本元帅心慈手软的话,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效仿李大山,到那时,本元帅是管还是不管,又何以服众?”

“大元帅思虑深远,乃我们唐军之幸啊。”

唐军的将士听说太子又杀了李大山,房遗爱前去求情,不但没求下来情,还挨了四十军棍,人人敬畏,军容整肃。

以前,将士们都觉得太子是个书生,今日一看,太子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了,治军甚严,不徇私情,没有谁不怕李承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