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秦英遇高阳,公主诉苦
“这两年,我们大唐先是征讨了东突厥,然后,又消灭了吐谷浑。
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财力,目前国库空虚。
眼看又要对焉耆用兵,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因此,太子心中十分焦虑。
于是,他打算到淮南去开矿,挖煤,把赚来的钱上缴一半给国库。
但是,这件事还没有征得陛下的同意,所以,想请你从中帮忙,行个方便,让陛下同意太子去做这件事儿。”苏婉娓娓道来。
徐惠一听,明白了,她心想怪不得别人都说苏婉秀外慧中,非常聪明,今日观之,果然如此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徐惠也愿意帮这个忙。
一方面,她也想和太子、太子妃搞好关系,因为她明白在这个后宫中,要想站稳脚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无意之中,她已经惹恼了长孙皇后,虽然这不是她希望看到的结果。
她越是劝说李世民到长孙皇后那里去,李世民反而在她这里待着不走了。
毕竟李世民是皇帝,
她总不能把皇上轰出去吧。
实际上,她心里也十分爱慕和崇拜李世民,她为自己能有机会侍奉这样一位帝王而感到高兴和荣耀。
如果再把李承乾和太子得罪了,那么,她所面临的局势将会每况愈下。
再说了,这件事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这样也能为国库增加收入。
徐惠想到此处,笑道:“我刚到宫中,人微言轻,而且皇上有交代,女人不准参与政事,只怕我在皇上的面前说话,也不一定好使啊。”
“我刚回到长安,就听说了一件特大的新闻,就是我们后宫之中来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说的就是你呀,当时,我心中还不服气呢。
可是,现在看来,你比传说中的还要美丽。
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才人升到了婕妤,这是很多后宫的女人熬了很多年都到不了的位置啊。
由此可见,陛下对你十分宠爱。我想只要你和陛下说了这件事,他肯定会答应的。”
徐惠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道:“太子妃谬赞了,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呢?
不过,既然你已经提起了这件事,我会和陛下说的,但是,咱们丑话说在先,若是他不同意的话,我也没办法,到时候你们可别怪我。”
“徐婕妤,你就放心吧,只要你和皇上说了这件事,无论他是否同意,我们都感激不尽。”
“那行,回头我一定和他说。”徐惠慷慨地答应了。
此时,苏婉瞟了一眼文案上的那本《群书治要》,用手一指,问道:“你也喜欢读那本书吗?”
听了苏婉的话,徐惠脸上一红,因为这多多少少有一点儿逢迎李世民的意思在里面。
“哦,这本书是陛下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带过来的,我觉得还不错,偶尔也会读上几页。”
“听说你天资聪颖,自幼熟读《论语》《毛诗》等等,而且偏爱屈原的《离骚》。
有人说,你写出来的诗已超过《离骚》,并且广为流传。”
徐惠连忙摆手:“太子妃,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一小女子,对于诗词歌赋只不过了解一些皮毛罢了,哪里懂得那么许多呢?
又怎么敢和屈原相比?”
“你不必太谦虚,对于诗词歌赋,我也挺喜欢的,对于那些诸子百家的书籍,我也读过一些,不过,我向你强烈推荐一本书,保证你看了之后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苏婉说。
“什么书?”
“《红楼梦》。”
“《红楼梦》?”徐惠在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却从来没有这本书的影子。
她笑道:“恕我愚昧,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不曾有这本书。”
“这本书是太子写出来的,你自然是没有听说过。
这本书在我们超市里卖得最好,经常断货。
《红楼梦》写得太棒了,讲述了京陵十二钗各自不同的命运,还有那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徐惠听了之后,眼里亮着光:“是吗?居然会有这么好的书,既然你们超市里有卖的,回头我去买一本吧。”
苏婉一笑:“哪里用得着你买呢?等有货的时候,我送你一本便是。”
“太好了,那你可别忘了。”
“哦,你就放心吧。”
两个人又谈了一些闲话,苏婉便离开了崇圣宫。
这一天晚上。
徐惠正在房间里读《红楼梦》,她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
她已经完全投入进去了,真是如痴如醉,就连李世民在她的身边站了老半天,她都没有察觉。
后来,李世民咳嗽了两声。
徐惠这才抬眼看见了他。
徐惠吓了一跳,站起身来,笑问道:“陛下,你什么时候来的?”
李世民一笑:“朕到这里来已经有一会儿了。
朕看你读书读得很投入,便
没有打扰你。”
“你也不提醒臣妾一下,”徐惠说着为李世民泡了一杯绿茶,“陛下,臣妾是觉得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沉浸于其中了。”
“目前这本书已经风靡了长安,整个后宫的女人好像都在读这本书,包括长孙皇后在内,也很爱看。”
徐惠听李世民这么一说,笑了:“哦,是吗?这么一说,臣妾倒有点落伍了,没有跟上她们的节奏啊。”
“这本书,朕也看了一些,果然写得不错!”
徐惠一听,心想怪不得李世民最近不怎么读《群书治要》呢,原来他把精力转移到这本书上来了。
“陛下,原来你也喜欢读这本书,那么,你觉得贾宝玉真的是顽石所变吗?”
李世民听了之后,哈哈一笑:“怎么可能?这世上哪有什么石头能变成人的呢?那不过是写书的人,这么一说罢了。”
“那么,你说贾宝玉在出生的时候,嘴里是不是真的含着一块通灵宝玉?”徐惠的一双美眸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又笑了:“那也只是一种传说罢了,哪里真的会有那样的事情呢?
就好像有人说朕在出生的时候,有飞龙在天上盘旋,可是龙在哪呢?朕到现在都没有看见过。”
“不,臣妾相信陛下就是真龙天子,陛下,在出生的时候,天上肯定有飞龙。”徐惠语气坚定。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明白,这都是一些世人为了美化朕,而编造出来的美丽的谎言。”
“陛下圣明!
贾宝玉真是一位奇男子!
他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真是感人肺腑啊!
臣妾要像林黛玉那样,一生只爱一人!”徐惠说到这里,一双美眸看向了李世民,眼神之中尽是崇拜之色。
李世民把徐惠揽入怀中:“朕与你也是相见恨晚啊。”
徐惠满面娇羞:“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的诗词我都非常喜欢。”
“她确实和一般的女子有所不同,只是身世凄苦了一些,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呀。”
“陛下说得真是太对了,臣妾觉得自己和林黛玉的处境倒是有几分相像呢。”徐惠眼神流转。
“这后宫就是你的家,你就是这里的主人,怎么?你在这里还有人敢欺负你吗?
如果有的话,你告诉朕,朕一定替你做主!”李世民说。
“陛下,臣妾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目前并没有人欺负我。
不过,有一件事,臣妾想和你说一说。”
“哦,什么事?”
“听说淮南的地质很特别,那里产煤,是也不是?”
李世民听了之后,心里也是一动,因为他熟读经史,对于淮南那一块也是非常在意的:“是的,那里盛产煤炭。”
“目前可有人在那里开采?”
“没有。”
“臣妾听说太子有意到那里去挖煤,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听了这话,轻轻地把她推开了,问道:“怎么,承乾来和你说这件事了吗?”
徐惠察言观色,发现李世民的脸色不对,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那倒没有。”
“那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只因我和苏婉在一起玩耍,无意之中听到她提及此事的。”
“你和苏婉认识?”李世民感到有些意外。
“此前并不认识,只是我们年龄相当,偶尔在一起玩耍。”
“原来如此,此次,承乾出使高昌和焉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朝中有很多大臣上书弹劾于他,朕把他召回,但是,不忍心治他的罪。
没想到他却打起淮南煤炭的主意了。”
徐惠一听赶紧解释道:“陛下,你是误会了,太子不是那样的人。
听苏婉说的意思是,殿下打算把开采出来的煤炭的利润一半上交给国库。
这样一来,国库不是充实了吗?”
李世民感叹地说道:“承乾,倒是有几分像隋文帝,善于理财。
这一点很是难得。
好吧,既然你替他们说情,那就让他去开采吧,但是不要太张扬。”
世上的事真是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
经过苏婉这么一运作,李承乾便拿到了开采淮南煤炭的特权。
李承乾召集众人商量此事。
李承乾手扶着文案,眼看着大家。
他让云娟和小月给每人发了一千两银子的赏钱。
李承乾缓缓道:“最近,大家都很辛苦,这些只是孤的一点心意,请你们收下。
等将来,挣了更多的钱,孤自然忘不了你们的好处。”
“谢殿下。”众人欢欣鼓舞,齐声说道。
“此前,我父皇下旨把我们从焉耆召了回来,说要治咱们的罪。
看来,暂时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儿了。
经过我们多方争取,我们已经取得了开采淮南煤炭的特权。”李承乾声音朗朗。
“是吗?这可是好事儿啊!”
“卖
煤,可是能赚大钱的呀。”
“淮南地下的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将会财源滚滚呀!”
“别的不说,阿史那社尔的万人骑兵,每天的消耗都十分可观,没有钱怎么能行?
再说了,崇文馆刚刚建立,也是到处要花钱,指望我父皇给孤的那一点俸禄是远远不够的啊。
所以,孤不但要种田、炼铁、开超市,还要在淮南开煤矿。”李承乾分析给众人听。
穿越过来的李承乾,深刻地知道,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众人听了,频频点头。
李承乾就问:“你们谁愿意到淮南去挖煤?”
秦英低着头说:“殿下,我爹不让我在东宫待着了,让我回去。”
李承乾一听,明白秦怀玉对自己颇有成见,所以,才让秦英回去的。
听说秦怀玉在自己的父皇面前状告了自己,要不是魏征在旁边替自己辩护,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不好的影响。
李承乾想不明白自己哪里得罪了秦怀玉。
他哪里能够想到是房遗爱在背后使绊子呢。
虽然李承乾心中舍不得,但是,也没办法:“好吧,人各有志,孤也不勉强!
你们有谁想要离开东宫的,孤也不强留。”
“殿下,对不起,我先走了。”秦英说完,走出了东宫的大门。
李承乾看着秦英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
杜正伦说:“殿下,微臣愿往淮南挖煤。”
“你?”李承乾看了看他,笑道,“你这身子骨能行吗?挖煤可是一份体力活。”
“微臣的身体还行,下矿挖煤,应该问题不大。”
“好啊,你精神可嘉!”李承乾说。
卢照邻施礼:“殿下,我也请求去挖煤。”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行,你是个文人,你去挖煤,大材小用了。
你现在已经身兼两职,你不但是崇文馆的人,还是太医署的医官,所以,你的事情很多。
你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负责把我所写下的那几本书命人加班加点抄写,要不然我们断了货,会影响我们的销售利润。”
苏瑰说:“卑职愿意去。”
李承乾一想,挖煤一事,涉及财物数量巨大,没有一个自己的人在那,也不行,于是,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淮南挖煤一事,就由苏瑰和杜正伦牵头,苏瑰为主,杜正伦为辅,另外,李承乾又给他们配备了一些下属,组成了一个团队奔赴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