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长孙皇后:婉儿,让承乾把称心交给皇上处置吧

“既然张仲坚心里装有百姓,那么,他就不应该挑起战端呀。”苏婉说。

“太子妃所言甚是,我这就给他写信。”

于是,红拂女拿出笔墨,坐在文案里,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书信。

紧接着,红拂女又犯愁了:“目前,我也不知道虬髯客人在何处啊?”

苏婉听了,一笑道:“不是吧,你们俩誓同生死,你怎么可能会联系不上他呢?”

闻言,红拂女羞得粉面通红:“你千万别这么说,我现在真的不知道他在哪啊。”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的话,那你就去问问虬天娇,想必她应该知道。”

就在这时,李靖匆匆忙忙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苏婉闪目观看,只见李靖身材高大,看年纪在五十多岁左右,胡子也有些花白了。

不过身体还算硬朗。

三个人见过礼之后,李靖道:“现在长安形势紧急,敌军马上就要攻进城了!”

红拂女和苏婉听了之后,都是吃了一惊,问:“哪来的敌军?”

李靖手扶着桌子,叹息了一声:“那便是扶余国的军队和李元礼的军队,他们相互勾结,结成了联盟,共同围攻长安!”

苏婉一听,心中暗道不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虬髯客果然和李元礼勾结了起来。

红拂女就问:“长安的周边不是有军队在驻守吗?

他们怎么会这么快?”

李靖叹息了一声,道:“人算不如天算,最近,长安的军队军营之中闹瘟疫,精锐之师已经被抽调到焉耆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和患者,哪里能架得住他们打?

再加上,这几年,年年征战,兵员损失较多。

而且,他们是三路夹攻:一是,张仲坚的弟弟张仲强领着五万骑兵和五千铁浮屠从扶余国杀来;

一路是李元礼从徐州杀来;

还有一路是张仲坚本人从焉耆方向而来。

长安危在旦夕啊!

苏婉听了李靖的话,心中也是焦虑万分。

因为她也知道长安目前十分空虚呀。

她便忍不住地问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人马?”

“扶余国的军队大概有十万,李元礼的军队大概有五万。

加在一起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

“什么?二十万?”苏婉吃惊不已,“如今,长安城内除了那一万多禁军之外,还有什么兵马?”

“还有一些老弱残兵和病号。”李靖说。

“那能打仗吗?这不是开玩笑吗?”苏婉转过脸来,对红拂女说,“你先想办法把信送给虬髯客,劝他退兵,看他能不能退兵?”

李靖摇了摇头说:“你们的想法也太简单了,这么大的事,是你一封信能够使他们退兵的吗?

当年,七国之乱打出的口号是:‘诛晁错,请君侧。’

汉景帝急得没办法,病急乱投医,在袁盎的建议下,把他的老师晁错给杀了。

结果怎么样呢?

人家吴楚七国联军,非但没有退军,而且攻城攻得更加猛烈了。

所以说,那只是个口号。”

“不管怎么样,我也要去试一试,

我现在就出城去见张仲坚。”

红拂女说着,手提倚天剑就要往外走。

李靖一把拉住了她的手臂:“你这样出城,不是太危险了吗?”

“即使如此,我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李靖见红拂女执意要去找张仲坚理论,也拿他没有办法。

整个长安城里,便乱成了一锅粥。

李世民在太极殿召集文武,商量退敌之策。

魏征出班奏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看了看,他心想这牛鼻子老道,肯定没有什么好话要说:“爱卿,你说吧!”

“说来说去,这件事还是陛下的责任呀。

如果陛下当初在宴会之上,把虬髯客给杀了,怎么会有今天这些事儿呢?”

李世民一听,鼻子都气歪了,心想你这牛鼻子老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现在说那些又有什么用?

房玄龄奏道:“陛下,在微臣看来,这件事全是太子的过错。”

“哦?为什么呢?”

“听说,张仲坚已经率兵打到了焉耆,太子为什么要放他走呢?

如果太子在焉耆将他斩杀,又怎么会有这些事儿呢?”

李世民听了觉得有理,心想是啊,如果李承乾在焉耆就把虬髯客给杀了,他还能攻到长安来吗?

宰相岑文本奏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你说来听听。”李世民现在心急如焚,他想要听到的是,谁有退敌之策。

岑文本说:“陛下,从徐州到长安,一路上有很多的州衙府县,但是,那些地方官员一见扶余国和李元礼的援军,就吓得开城投降了。

所以,归根结底,是那些地方官员的问题。

如果那些地方官员能

够拼命抵抗的话,张仲坚和李元礼的军队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杀到长安来呢?

所以,微臣建议陛下将他们全部斩杀。”

李世民听了之后,手扶着额头,心想你现在说那些有什么用?朕现在要的是退敌之策。

但是,他心里也十分恼火:“你说的也有道理。

把那些人的姓名一一记录下来,让大理寺调查清楚,全部处斩。”

魏征一听赶忙劝阻:“陛下万万不可。

此时,长安危急,如果陛下下了这么一道圣旨的话,那些人岂不是要死心塌地地跟着贼军一起造反吗?

我们应当采用安抚的政策,首恶必除,余者不究。”

李世民冷静了冷静,觉得魏征说的也有道理,道:“那就按魏大人所说的办吧。”

此时,有一名大将闪过身来,此人非别,正是李大亮。

李大亮也是唐初的名将呀。

“陛下勿忧,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咱们长安城池坚固,粮草众多,城内尚有一万多禁军。

咱们可以把城里数十万百姓组织起来,一起为咱们守城。

请陛下给末将两千人马,出城斩杀张仲坚。”

“这——。”李世民有点犹豫。

李靖赶紧阻止:“陛下不可!

贼军势大,咱们当避其锋芒,坚守不战。

我们的优势在于城池坚固,城里的粮草充足,贼军远来,粮草辎重运输极其不便。

等到他们的粮草耗尽,自然退去。

到那时,我们再趁机掩杀,可获大胜!

当初,韩信率兵攻打赵国的井陉口,李左车就建议陈余坚守不战。

可是,陈余却听不进去,最终,被韩信打得大败,陈余也死于乱军之中。

陛下可以派出信使,让各地的军队前来勤王。”

对此,李世民表示同意:“各位爱卿,随朕一起登上玄武门的城头观看!”

“诺!”

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登上了玄武门的城头。

李世民手扶垛口向下观看,只见长安城外,黑压压的一大片,旌旗飘摆,刀枪林立,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张”字。

左边是扶余国的军队,右边是李元礼的军队。

张仲坚和李元礼两个人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虬髯客抬头向城头上观看,高声喊道:“李世民,你的末日到了!还不快出城投降,等待何时?”

李世民提高了嗓音,说道:“张仲坚、李元礼你们二人何故与大唐作对?”

虬髯客就说:“我原以为你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仁爱敦厚,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所以,我要把这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了你。

可是,后来,我发现你变了,你变得让我不认识了。

你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且将他们的儿子们全部杀了,

你逼迫你的父皇退位,你继位以后,不想着体恤天下的百姓,却年年发动战争,让天下的百姓都跟着遭殃。

黄河以北,大面积的受灾地区老百姓没有饭吃,甚至易子而食。

你的残暴和狠毒,无人能及!

当初,你说什么,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纯粹是一句空话呀。

你当上了皇帝之后,达到了你自己的目的,你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你就变了。

今天我代表天下的百姓来讨伐你,就连你的兄弟也看不过去了。”

李云礼也说:“李世民,你杀死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我不管;

但是,你杀了我的儿子李茂,那就不管了。”

李世民怒道:“朕何曾派人杀过李茂?

李茂分明就是虬髯客所杀。

你把他当做好人,把仇人当做自己的朋友!”

李元礼冷笑了一声:“你就不要再挑拨离间了,你以为我会中了你们的离间计吗?

李茂分明是吃了太子妃给的毒药而死,和张仲坚又有什么关系?

你可真能强词夺理呀!”

张仲坚听李世民这么一说,心里面也有一点儿发慌,当初,他为了替祝员外的女儿祝翠莲报仇,用绣花银针打死了李茂。

好在在此之前,苏婉曾经让李茂服用过一种药,而且那种药让李茂腹痛难忍,这样一来,让李元礼误以为李茂是被苏婉毒死的。

张仲坚把腰里的屠龙宝刀拔出,向空中一举:“扶余国的将士们给我听着!

给我杀啊!”

到了此时,说别的都是多余的。

那扶余国的军队架起了战车,竖起了云梯冲向了玄武门。

城头上的唐军用弩箭招呼他们。

不得不说李承乾设计的新型弩箭,射程较远,杀伤力极大。

刹那间,万箭齐发,箭如雨下。

扶余国的军队死伤了一片。

虬髯客手里拿着屠龙宝刀,在后面督战:“给我冲!

后退者死!”

有几名军士为了躲避唐军的弩箭,向后退,被虬髯客砍死在马下。

虬髯客是真急了,眼珠子都红了,他手下的那些将士踩着死尸继续向前冲,前赴后继!

李元礼也命令手下的军队发起了攻击。

他们越过了护城河。

等到他们离近了之后,李世民对唐军的将士们喊道:“给朕用拱木雷石往下砸!”

就在玄武门的城墙之下,尸体堆积如山。

扶余国和李元礼的军队拼死命来到了城墙脚下,竖起了云梯向上攀爬。

他们尚未攻上城头,却被城头上的唐军用长矛刺了下来。

城下的人想攻上去,城上的人就拼命地阻止。

双方就这样混战了一天。

到了晚上。

扶余国的军队和李元礼的军队把长安城包围了起来。

虬髯客的营帐。

虬髯客手里拿着唐军的弩箭,仔细地看着。

他发现唐军的弩箭果然和别人的不一样。杀伤力极强,而且射程更远。

他心里也很郁闷,这玩意儿到底是谁发明的。

他今天才知道,这李世民果然厉害呀。

自己的军队再加上李云礼的军队,十几万的军队都没拿下长安啊。

就在这时,从帐外走进一名军士,施礼道:“大王,有一名女子求见!”

嗯?

虬髯客也是一愣,他把手中的酒杯放下来,问道:“是谁?”

“那女子自称红拂女。”

虬髯客心想她怎么来了?

“快叫她进来。”

时间不长,红拂女来到了帐中。

虬髯客借着灯光观看,只见红拂女身穿绿色长裙,腰里系着丝带,整个身段呈s型。

虽然说她已是人到中年,但是,看上去却像是个纯情的少女。

虬髯客站起身来,来到她的面前,握住了她的手,问道:“你怎么来了?”

红拂女的一双美眸看着虬髯客:“仲坚,你不是答应过我,和李世民和睦相处吗?”

“你怎么兴兵攻打太子,现在又来打长安了?

你还记得那天,我们和太子妃签下了那份协议吗?

你在上面签名画押,我也在上面签了字了呀。

你这让我如何做人啊?”

虬髯客听红拂女说出这样的话,心中不悦。

他松开了红拂女的手,背对着红拂女,问道:“你来见我,就是和我说这些的吗?”

“仲坚,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信用。

你失信于人,这怎么能行呢?

而且,你也看到了太子李承乾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是不是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

虬髯客心中不服:“如果不是阿史那社尔突然率领军队赶到的话,我就把他的营地给拿下来了。

他们设计了一款什么铁花车,把我的铁浮屠给破了。”

“那你可知今日攻城为什么会失败?”

“他们唐军使用了一种弩,太过厉害!

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弩箭,不像以前的弩那么笨拙,而且射程较远,杀伤力极强。

据说当年,汉武帝派李陵去和匈奴的军队作战,李陵率领的是步兵。

据说,他们用的就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弩,杀伤力很强。

那种弩,我见过,但是,也没有唐军的弩箭厉害。

秦朝的箭,是三棱箭穿透力极强,可以穿透敌人的铠甲,也比不了这唐军的箭。”

“你知道吗?这铁花车也好,还是弩箭也罢,都是李承乾设计的。”

虬髯客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这李承乾果然不简单。

我们的铁浮屠从来没遇到过对手。

任何敌军在遇到我们铁浮屠的情况下,都不堪一击。

我们一万铁浮屠的战斗力可比十万骑兵的战斗力。

可以说,所向披靡。

可是,唐军所用的铁花车完全是密封的,根本就撼不动他。

咱们只有挨打的份儿。”

红拂女说:“我告诉你,这种铁花车正在批量生产。

第一批生产出五百辆,

第二批一千辆即将竣工,将会装备长安的禁军。

到那时,你们岂不是更不是他们的对手?

你的铁浮屠丝毫发挥不了作用。”

听了红拂女的话,虬髯客也有些发愁啊,他低头不语。

“仲坚,你听我一句劝,赶紧向李世民赔礼道歉,撤军吧!”

“你们长途跋涉,从扶余国赶到这里,你们的粮草辎重能有多少?

总有吃完的时候吧。

到那时,你怎么办?

还有,长安周边的唐军得知你们在这里攻打长安,能不来救援吗?

等到唐军的援军一到,你们腹背受敌,岂不是非常危险?

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呀。”红拂女动情地拉住了虬髯客的臂膀。

虬髯客听到这里,冷笑了一声:“等到他们援

军到了,那时,我已经把长安给拿下来了。

只要长安被我们攻占下来,大唐的江山就等于被我打下一半了。

当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从晋阳起兵直接攻打长安的。”

红拂女看着虬髯客,感觉好像不认识他似的:“仲坚,你不要再误入歧途了。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情况能一样吗?

当初,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所以,李渊,李世民占据了长安之后,打着隋朝的旗号,立杨侑为帝,对他们进行各个击破。

如今大唐天下一统,战将如云,谋臣如雨。

像李靖、李勣、侯君集、李大亮、秦叔宝和程咬金等名将,随便拉一个出来都够你喝一壶的;

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哪一个是好对付的?

还有你的这个盟友李元礼,能靠谱吗?

李元礼是李渊的第十子,是李世民的弟弟。

李世民对他可不错呀,把他送到徐州去做了徐州刺史。

徐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非常富庶,可是,李元礼不思效忠朝廷,却在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之后,竟然以长子李茂被杀为由,兴兵作乱!

此乃不义之举,能长久的了吗?

你们之间是怎么谈的?

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