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虬髯客:李靖,你得多陪陪尘儿!

“张仲坚也在上面签字画押了,并且按上了手印,没想到他却干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不但没有提防李元礼,而是和李元礼勾结了起来。

他非但没有支援咱们攻打焉耆,却暗中和焉耆联络,一起来攻打咱们唐军。

若不是太子用兵得当,奋勇杀敌,咱们唐军可能就被他们一口给吃了。”苏婉十分气愤。

长孙皇后听到这里,微微颔首,又问道:“听说承乾让阿史那社尔在高昌的边境私自训练了一支万人骑兵,不知可有此事?”

苏婉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件事是谁泄露出去的呢?

但是,长孙皇后既然已经问到了,说明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既然她已经知道了,再瞒着她,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于是,苏婉坦然说道:“不错,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长孙皇后用一种略带责备的语气说道:“承乾这孩子也是的,难道他不知道朝廷中的制度吗?

私自募兵,如同造反,这是朝廷的大忌呀。

他怎么能这么做呢?”

苏婉听到这里,“扑通”一声给长孙皇后跪下了:“皇后,这件事儿不能完全怪太子,太子也有他的苦衷啊。”

苏婉说到这里,哭了起来,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向下滴落着。

“哦,他有苦衷?他有什么苦衷?”

“太子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保,另外,也是为了震慑西域啊。”

“你说他是为了自保,此话何意呀?他受到什么威胁了?”长孙皇后感到很意外和吃惊。

苏婉跪在长孙皇后的面前,哭着说:“皇后,你在后宫之中,有些事可能你并不清楚。

越王曾经多次陷害太子,有几次太子差点死在他的手上。”

长孙皇后听苏婉这么一说,双肩为之一颤,神情大变,因为一直以来,她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搞不好关系,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历历在目,没想到这么快又要重演了。

“婉儿,你和本宫说说,他们俩到底是什么情况?”

苏婉便把越王陷害李承乾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苏婉接着说:“太子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越王对他下狠手,但是,太子念手足之情,不忍心反击,每次都宽容了他。

并且,有几次还救了越王的性命。”

长孙皇后神情稍缓:“承乾这样做就对了,果然有兄长风范。”

“越王治下有二十二个州,手里也有兵马,太子虽然贵为太子却没有自己的军队。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李泰要迫害太子的话,太子拿什么自救?

而且,太子当初也不愿意募兵,是我劝说他,他才这样做的。

另一方面,西域诸国对咱们大唐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侵犯咱们大唐,出于大唐的安全考虑,

所以,我建议太子在高昌的边境组建这支军队,包括购买兵器,铠甲,马匹粮草等等确实也花了很多钱。

但是,没有动用国库里一文钱。

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我本来是打算最近把这件事对陛下讲述清楚的,没想到却打起了仗,还没来得及说。

但是,我可以保证,太子绝无二心,他只是为了自保或者为防西域诸国来犯。

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啊,对陛下那更是没的说了。”

长孙皇后用双手把苏婉从地上搀扶了起来,安慰她说:“婉儿,这件事本宫完全理解,但是,朝廷有朝廷的制度,是不可以违背的。

回头本宫再和陛下好好说一说,希望承乾将来能够好好表现,立功赎罪。”

婉儿把脸上的眼泪擦了擦,虐待哽咽地说道:“皇后,你有所不知,承乾在军中太难了。

有一次,因为虬髯客撕毁了协议,突然率军来犯,

扶国的军队和焉耆的军队前后夹击咱们唐军,太子一股急火攻心,昏倒在地上。

因为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啊。

这样的打击对太子来说太大了,幸亏卢照邻在身边,才把他抢救了过来。

你想一想贼军十几万,咱们唐军只有两万多人马,如何能是人家的对手啊?”

长孙皇后听苏婉说承乾昏死了过去,也是吓了一跳,后来听说又被抢救了过来,脸色稍缓:“承乾在用兵打仗方面比李泰强太多了。”

“用兵作战,也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它包括政治和军事外交等方面相结合,

如果不是秦英从吐蕃带来一万军队的话,那咱们就被人家吃了哦。”

“松赞干布也派兵来支援咱们唐军了?”

“正是!”

“如此说来,松赞干布还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啊。”

“松赞干布是不错,但是,尺尊公主和他的叔叔论科耳却对咱们大唐不太友好。”

“那是为什么呢?”

“他们对大唐有偏见,他们总是认为咱们大唐要吞并整个西域,包括他们吐蕃在内。”

“吐蕃咱们得好好地和人家交往。

吐蕃在西域之中,也是大国呀,版图也大!”

“那是自然,不过请皇后放心,我相信殿下能和松赞干部协调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会爆发战争的。”

“那就好啊,”长孙皇后又问,“还有那个称心是怎么回事啊?

怎么听说太子成立了一个特殊的组织,叫丽景门!这组织到底是干啥的呀?”

苏婉一听,心想坏了,太子这事做得如此隐秘,长孙皇后是怎么知道的呢?

苏婉如实地回答道:“皇后,太子是成立了丽景门,但是,他成立丽景门的初衷,也是为了救济那些穷苦的人,同时,保护陛下和皇后的安全。

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孤儿,太子同情他们,将他们收养。

闲暇之时,教他们读书写字,再传授他们一些拳脚功夫。”

“如此说来,太子也是做了一件善事啊。”

“是啊,像这些孤儿。如果不能妥善安置的话,在社会上流浪,将来不都是不稳定因素吗?”

长孙皇后心地最善良不过。

她曾经向李世民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专门把那些孤儿都召集在一起,给他们饭吃,教他们读书写字!

等到那些孩子们长大了之后,从中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加以重用。

可是,李世民忙于公务,就把这件事忽略了。

如今,李承乾做了这件事,正是合了长孙皇后的心意。

长孙皇后说:“咱们大唐要想取信于天下,必须爱民如子。

但是,爱民如子并非一句空话,承乾这样做,就是把这个宗旨落实到了实处。

但是,千万不能做一些违法之事。”

苏婉正色说道:“皇后,那是绝对没有的事儿。他们绝对不会打家劫舍,或者拦路抢劫。”

“那称心呢?他是否已经离开了长安?”

“是的,他已不在长安。”苏婉语气肯定。

“听说承乾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你可知道?”

“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在历史上,有太子眷养死士,然后,兴风作浪,甚至对抗朝廷,所以,朝廷对于这件事也是相当敏感的,等承乾回来之后,让他把丽景们解散了吧。

让承乾把称心交给皇上处置,那些孤儿就交给本宫来处置吧。”

苏婉一听,这也不是她能做主的事啊。

“皇后,我也觉得你的建议很好。

回头我会把你的建议对承乾说的,不过,还要请皇后在陛下的面前替太子多多美言,让陛下不要生疑才好。”

“那是自然。

他们是父子嘛,有什么是信不过的呢?”

虽然长孙皇后嘴上这么说,但是,她心里也开始担心了起来,她越来越感觉到,李世民和承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晚上。

长安城外,李元礼帐中。

李元礼把两个儿子李蕃和李蓁召集过来,父子三人在一起商量事情。

李元礼居中而坐。

他看着两个儿子缓缓道:“咱们此次起兵,虽然有些仓促,但是,总体来说,还算顺利,一路上势如破竹,从徐州打到这里,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拦。

眼前最难啃的这个骨头就是长安,如果说咱们能顺利地把长安城给拿下的话,那么,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李蕃施礼道:“长安城并不好拿呀,城墙又高又厚,城防极为坚固,又有护城河,咱们猛攻了数次,都被人家打退了回来。

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咱们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李蓁说:“爹,有人说张仲坚就是杀死大哥的凶手,那两枚银针便是他所使用的兵器,像这样的人咱们怎么能和他合作呢?”

李元礼把手一挥,打断了他的话:“没有根据的话,不要乱说。

你哥李茂明明是被苏婉毒死的,和那两枚银针有什么关系呢?”

李蓁半信半疑:“难道说,咱们把长安拿下来,你真的要和虬髯客平分天下吗?”

李元礼哈哈一笑,手捻须髯:“为父和虬髯客就是铁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大仗、恶仗让他们去打,咱们借助他们的力量,保存实力,等把长安城打下来之后,顺便我就把他给收拾了。

这天下本来就是我父皇的,是咱们李家的天下,我是父皇的儿子,等我把李世民杀了,我来做这个皇帝,岂不是名正言顺吗?

他虬髯客姓张,他有什么资格来坐这个皇位?”

“父亲果然高明!”

李元礼的两个儿子听他这么一说,都表示赞成!

李蕃想了想,皱起了眉头:“父亲,仅凭我们现有的力量恐怕还是很难攻破长安的。

有那么一句话,城堡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因此,孩儿建议咱们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袭击长

安。”

“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听说皇伯伯李元景对朝廷也很不满,咱们何不派人去联络他?”

李元礼沉思了片刻,道:“李元景是为父的兄长,但是,他一心炼丹,求取长生不老,找他又有什么用?”

“父亲,你这话可真说错了。

据我所知,皇伯伯绝不是这样的人。

你们还记得当初刘备种菜吗?

刘备、关羽、张飞到了曹操那里,刘备为了掩饰自己的志向,韬光养晦,便在家种菜,迷惑曹操。

果然曹操上了当,后来,刘备找到了一个机会,骗了曹操数万人马,离开了许昌。

如今的李元景和当初的刘备是一回事儿。

他以炼取仙丹为名,其实,他在暗中积蓄力量,听说他和房遗爱、高阳公主关系过密,而且,蜀王李恪也非常听他的话呀。

在这朝中,除了越王李泰之外,就属李恪最有实力了,手握八个州,兵强马壮。

如果说咱们能和李元景达成协议,那么,咱们就多了一分胜算。

再说了,咱们是真正的一家人,

到时候如果把长安给打下来,分给他一点好处,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也比分给虬髯客要好很多呀。

虬髯客姓张,和咱们老李家有什么关系?”

李元礼听了之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想到了这么多的事儿,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真是让为父刮目相看啊。

那么,派谁去联系你皇伯伯呢?”

“父亲,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吧。”李蕃说。

“那也行吧,你千万小心,可是,你如何能进得了长安城?”

“这就不劳父亲大人操心了,我自有办法。”

李元礼接着说:“咱们现在最担心的事情一个是粮草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怕各地的援兵陆续赶到,那么,朝廷的军队就会越来越多。

而咱们的兵力是有限的,到时候以有限的兵力去攻打数十万的唐军,如何能打得过?”

“父亲所言极是,等孩儿进城联系好皇伯伯之后,咱们约好里应外合,便可把长安给拿下来了。”

“好吧,

不过这件事要越快越好!”

“孩儿明白!”

夜里三更。

月黑风高。

李蓁领着两百人,每个人手里拿着锹镐等工具,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悄悄地摸到了长安城玄武门外。

他们凫水越过了护城河,来到了的墙角之下。

城头上站岗的军士都在打瞌睡,并没有发现他们。

李蓁以手示意,众人开始动作了起来。

只见他们把所带的工具都拿了出来,开始挖地道。

这两百人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挖地道的速度特别快。

即便是遇到石头,他们也有办法把它挖开。

城墙约有三丈厚,一个时辰过后,已挖进去一半了。

敬尧今夜在城头上值班。

一阵秋风刮来,他打了一个寒战,醒了,只觉得想尿尿。

他从城头上下来,找了一个墙角,站在那里尿尿。

他撒完尿,刚把裤子系好,旺旺来了。

旺旺是他喂的一条黑狗,又高又大又凶。

那旺旺咬着他的裤子向后拖拽他。

敬尧很是好奇。

因为平时这旺旺是不会不会随意拽他的裤脚的,如果拽他的裤脚,说明旺旺已经发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

敬尧的嘴里还在嘟囔着:“旺旺,你要拉我到哪里去呀?”

那旺旺只顾在前面走着,敬尧便在他的身后跟着,时间不长,走到了一墙角处。

那旺旺在那墙角处来回打转,发出了一种警惕的声音。

敬尧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左右看了看,什么也没发现。

他心想这里也没啥呀,这旺旺难道是神经错乱,在这里紧打转,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敬尧似乎也觉察到了什么。

他隐隐约约地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像是从地下发出来的。

于是,敬尧把脑袋贴在地上仔细一听,可以确定这声音是从地下传过来的。

这是什么情况?

敬尧大吃一惊,心想难道敌军要从这里挖地道进来吗?

而且听这个声音越来越近,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把这个城墙给挖穿了。

他赶紧命两名军士在这里守着,他跑去向常何汇报。

今天晚上,常何负责巡防。

常何闻讯后,带领两百军士赶了过来。

最近,常何也是焦头烂额,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办事能力越来越不行了,老是出错,总是不能让陛下满意。

那天晚上,高阳公主被一个虬髯大汉吓得不轻,他也没有抓住那个虬髯大汉。

后来,常何才知道那人便是虬髯客。

李世民又让他去抓什么称心和十名突厥壮士,他也没找到。

由于禁军被

李世民调走一万人马到焉耆去作战,所以,他手下的人马也不多了。

此刻,李世民就指望他这一万多禁军守卫长安了,他感觉到压力山大。

如果长安城被攻破,自己也就别再想活了。

他每每想到这些,真是焦头烂额呀。

常何到了现场之后,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知道敌军是想挖地道进来,而且,根据按声音来判断,很快就要挖穿了。

常何打了一个手势,众将士把这里包围了起来,一个个拔出佩刀,只要看到有人露头,抡刀便剁。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果然对方挖出了一个洞口。

有一名叛军军士从那洞口里面爬了上来,敬尧和众人上去一顿乱刀,将那人砍死在洞口。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名叛军要上来了,不过这名叛军很小心,

因为他发现第一个人上去之后,就没动静了。

他先是慢慢地探出半个脑袋环视四周,然后,迅速地又钻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