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苏婉探视李渊

此时,殿门外传来了一个响亮的声音:“陛下,我去!”

来人非别,正是苏婉。

苏婉跪伏于地。

应该说,李世民对这个儿媳还是很满意的。

他点了点头:“婉儿,起来吧。”

“谢陛下。”

苏婉站起身来又向长孙无忌行了礼。

长孙无忌也站起身来还礼。

苏婉心想长孙无忌就是个老滑头,从表面上看,很谦恭的样子,实际上滑头得紧。

苏晚说:“陛下,长孙大人出的这个计策果然是一条妙计。

如果陛下不方便出面的话,婉儿愿意代劳,去找承乾的皇爷爷,让他劝说李元礼退兵。”

李世民看了看她,问道:“你觉得这样有用吗?”

“有用没用,一试便知。”

“好吧,那你需要什么应用之物吗?”

苏婉一笑:“听说承乾的皇爷爷爱吃核桃酥,陛下,给我一盒核桃酥带着就行。”

李世民笑了笑道:“就这么简单吗?”

“是的。”

“别的还需要什么吗?”

长孙无忌在旁边也说:“婉儿姑娘果然机灵啊!”

“多谢长孙大人的夸赞,希望你老人家今后能够多多教导太子,

婉儿读书不多,听说当年刘盈在做太子时,他的舅舅吕泽对他十分关照。

甚至想法儿把商山四皓给请了出来,教导太子的学业。

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的舅舅卫青对太子也十分关心。

虽然说,如今你老人家赋闲在家编撰《贞观律》。闲暇之时不也可以到东宫去转一转吗?”

“这——。”长孙无忌一时为之语塞,心想这丫头不简单呐。

其实,苏婉说这话,是话中有话,那意思就是说你虽然名为太子的舅舅,但是,你却不支持太子,还在那里装模作样。

时间不长,王德取来了一盒核桃酥递给了苏婉。

李世民看向苏婉:“如果他不乐意,这事也不用勉强。”

“陛下,请放心,婉儿肯定能把皇爷爷给请出来。”

大安宫。

此时,已正值深秋季节,树上的叶子已经落了,光秃秃的。

苏婉来到这里,发现有一位老人,手里拿着扫把,佝偻着腰,正在打扫庭院。

庭院里一片荒凉。

苏婉仔细观看,那位老人不是李渊,却又是谁?

苏婉也是两年前,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见过他。

李渊的模样已经大变,比起上一次见面之时,老了许多,

身形消瘦,背也驼了,额头上皱纹堆垒,哪里还有当年的威风?

苏婉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很难想象,他就是叱咤风云的大唐的开国皇帝。

苏婉来到他的面前,跪伏于地:“婉儿给皇爷爷磕头。”

闻言,李渊也是一怔。

他低头看了看她:“这不是苏婉吗?”

苏婉抬起头来,笑道:“正是!”

“快起来吧!”

“谢皇爷爷。”苏婉站起身来。

“你今天怎么会到我这里来的?”

“听承乾说你老人家爱吃核桃酥,恰巧有新到的核桃酥,所以,就给你送了一盒过来。”

李渊一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承乾这孩子,什么事都对外说。”

苏婉笑着把李渊手里的扫把接过,放在了一边,然后搀扶着他:“皇爷爷,咱们到屋里歇会儿吧。”

“行啊!”

于是,李渊和苏婉两个人便进了大安宫。

苏婉环视四周,发现这大安宫十分简朴,在这皇宫之中,显得都有点儿不太协调,不过,十分干净整洁。

苏婉把李渊扶到椅子上坐下了,然后,为他倒了一杯热茶。

苏婉知道,人上了年纪,喝茶得喝热的。

苏婉把那核桃酥打开,果然是李渊平时最爱吃的核桃酥。

苏婉取出两块,用双手递给李渊。

“婉儿,你也吃。”

“好嘞。”

他们俩一边吃,一边聊着。

“皇爷爷,怎么不见你到太极殿去了?”

李渊苦笑了一声:“那里是皇上和众位大臣议事的地方,我到那去干什么?”

“听说皇爷爷当初在太极宫住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住呢?”

李渊一边吃着核桃酥,一边说:“人老了,喜欢清净,那里太过嘈杂了,还是这里安静啊。”

苏婉不由得问道:“陛下会经常来看你吗?”

李渊摆了摆手:“他事情多,他忙呀,我要他来看我干啥?”

苏婉察言观色,发现虽然李渊表面上说得轻描淡写,但是从他的语气之中能够感受到他对李世民的不满。

“皇爷爷,那你可知长安的局势吗?”

听苏婉这么一说,李渊的神情变得凝重了起来。

他把那一块核桃酥放在了桌上,叹息了一声:“虽然我在这大安宫中,但是,我也听说了,长安已经被包围了。”

“那你可知长安被谁包围了吗?”

“是张仲坚和李元礼,对吗?”

“是啊,黄爷爷原来你对这些事情都很了解。”

李渊的神情变得十分悲痛:“我不知道自己上辈子缺了什么德,这些个儿子之间相互争斗,没完没了。

玄武门之变的伤痛在我的心头永远也无法抹去,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是人能够接受得了的。

没想到这件事,刚过去没几年,又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他们是想活活气死我呀。”

李渊神情黯然,眼神之中流露出悲痛之色。

“皇爷爷,那么你觉得他们俩这事儿谁是谁非呀?”

李渊手捻须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不管陛下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坐上皇位的,现在君臣的名分已定,李元礼又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苏婉趁机说道,“皇爷爷,贼军势大,约有二十万,而且,城里只有数千人马,危在旦夕,恳请皇爷爷登上城头,召唤李元礼前来搭话,劝他退兵,使城中的百姓免受灾难。

如果李元礼真的退了兵,那么,我在陛下的面前苦苦地替他求情,让陛下恕他无罪;

如果李元礼不听劝告,用不了多久,各路援兵便会前来救驾,到时候,玉石俱焚。

他就是后悔,也晚了啊。”

闻言,李渊的双肩微微颤抖:“这件事,为什么李世民不到我的面前来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