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小箐岚

第3章 住对门

第3章 住对门

聪明识时务的孩子不会讨人厌,梁明笙拍了拍喻阳的肩,带他绕开村子的景区入口,走一条还未铺好水泥的土路进去,不久便来到了一栋平房前。

房子三面环地,临路这面的门窗都紧闭着,不像有人在家的样子。

梁明笙上前敲门,喻阳跟在他旁边,两人等了十几分钟,才看见一辆浅绿色的电瓶车慢悠悠地骑过来。

“找谁啊?”阿伯的声音中气十足,人在后座抱着骑车阿婆的腰,等她车停才探出头说,“老远就见你们在我家门口乱晃。”

阿婆接嘴道:“成个饼印锦样,仲有边个?”

阿伯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衰仔请来孝敬我地的小皇帝。”

二老这一顿夹带方言的阴阳怪气让喻阳有些尴尬,但出于礼貌,还是上前对两位老人家问了好,叫爷爷奶奶,把梁明笙准备的礼物递给他们。

陶爷爷没理喻阳,摘下头盔一扣就进屋去了。

陶奶奶倒是和善,笑着说十几年没见,思然都长这么大了,听起来也像在骂陶明峰不孝,十几年来人影都没见着一个。

喻阳不敢接话,只接过梁明笙手中的行李,又听见陶奶奶说:“我这里房间少喔,住不下佣人的。”

逐客令也下得格外刻薄,梁明笙没多作解释,看了喻阳一眼便转身离开。

“望什么啊,”陶奶奶说,“想回家赶紧跟去,等下人就走了。”

喻阳很快拖着行李箱走到陶奶奶面前,抿唇笑笑,有点不好意思又很乖巧的模样:“奶奶,我才刚来您就要赶我走啦?”

陶奶奶眯眼:“哎哟,怎么会,奶奶怕你住不惯。”

喻阳说“不会”,表情认真,态度真诚,陶奶奶终于没再找茬,领着喻阳进了屋。

陶家二老住的是自建房,独栋复式,装修风格十分传统,家具以木制和竹制为主,能看出来有些年头了,裂痕斑驳,因为过年都铺上了崭新的装饰布或垫子,收拾得很整齐。

喻阳的房间在二楼,和陶明峰幼时同一间。

不过已经翻修过,墙漆雪白,窗明几净,采光也很好。

拉开窗帘太阳正好能照进来,温暖的日光铺满整张床,与喻阳在家的小房间很像,每天晒着太阳醒过来,早起的心情也不会太差。

房内摆设该有的都有,一体式书桌连着顶墙高的壁柜,占据整面墙,两扇玻璃门打开可以放书,余下实木门的可以放衣服和杂物,打开柜门还能闻到淡淡的木头味,应该也是新做的。

喻阳心想,陶家的爷爷奶奶一边嫌弃陶思然是小祖宗,一边为他的到来做这么多准备,其实心里还是有期待的。

可惜陶思然没来,来的是他这个冒牌孙子。

“来。”陶奶奶回房一趟,给他掏了两封利是,“不多,自己收好。”

这边过年的习俗是只要没成家的孩子,无论大小都有红包收,但因为给的人太多,长辈们准备的红包一般都比较小,五块十块也很常见。

喻阳双手接过:“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大吉大利。”

薄薄的利是,但心意是沉沉的。

“还缺什么吗?”陶奶奶问。

喻阳说:“不缺了,谢谢奶奶。”

陶奶奶被他谢得一愣,条件反射道:“不是特地准备的,翻修师傅说加做柜子可以便宜算,就顺便换了,原来那套书桌柜子都发霉了,一碰就烂的,没法用。”

喻阳点头:“那我一定好好学习,物尽其用。”

陶奶奶又看了看他,表情几转,像是有些犯嘀咕。

正巧陶爷爷在楼下喊她,问中午做什么菜,陶奶奶应了一声,回头吩咐喻阳自己收拾房间,就快步下楼去了。

喻阳关起房门,手在兜里揣着家钥匙捏了捏,还是按下门锁才开始整理行李。

梁明笙准备的东西很齐全,学习用品是一套的量,品牌不知名但logo很有设计感,喻阳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是进口货,价格贵得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知名。

……这能用吗?新同学不会以为他在炫富吧?

喻阳一边流汗一边把文具收进书桌抽屉,以后一定多做笔记多写题,争取尽快把这套东西用完,换些平价点的,入乡随俗。

衣服鞋袜也是全新的,折痕规整,而且已经洗过,每一件都有淡淡的香薰味——大概是从陶思然家里带出来的。

喻阳说不清什么味道,总之闻起来挺高级的,也不用重新叠,直接一摞摞地摆进衣柜,放完感觉衣柜都变香了,完全掩盖住原本的异味。

行李箱底部还有一个电脑包,喻阳拉开拉链,掏出平板电脑和一个蓝牙键盘,都有些使用过的划痕,应该是陶思然用旧了不要的,他松口气,心理负担至此终于稍稍减轻。

在城里上学时会用到平板,这村里的学校不好说,喻阳先充上电,听到楼下有自行车铃响,就往窗外看了一眼。

寸头,冷脸,短袖加运动裤,体格健硕但耐心不足,才等几秒又扣响了车铃。

“你好!”喻阳从窗户探头喊,“是送东西来的吗?”

对方擡头看他,没应声。

自行车车篮和手把上都有菜,喻阳不确定他是不是市场跑腿,喊完立刻下楼和陶奶奶说外面有人找。

陶奶奶正炒着菜,肉刚下锅走开就得焦了,她不放心把锅铲交给当惯大少爷的孙子,只能让喻阳出门去接。

“阿时知道有什么,你帮我拿进来。”

喻阳说好的,小跑着穿过客厅开门出去,在第三次急躁车铃中抵达了现场,见到一张眼熟的面孔。

“是你呀?”喻阳眨眨眼,初来乍到遇见的第一个人,本能感到亲切,再次为自己撞到他道歉,“早上对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你没事吧?”

原时看着他,目光比上午撞到时停留得久一些,像在辨认什么人。

“没事,”但开口的语气仍旧很冷,“又不是豆腐。”

喻阳愣了愣,片刻才反应过来原时在说自己不是豆腐,撞那一下不会有事——笑话有点冷,喻阳配合地假笑了两声,问他要送的是什么菜。

原时将车把上挂的两个袋子给他,喻阳拿着感觉还挺沉的。

“这些多少钱?”他问。

原时说了个数,便宜程度超乎喻阳的想象,但他身上没现金,下来太急也没拿手机,付不了钱,只好说:“我进去拿钱给你可以吗?你等……”

“不用了。”原时耐心告罄,腿一蹬车就走了,“下次再算。”

有下次就代表上次也不少,这个人应该和陶奶奶家很熟,常会帮忙买菜。

喻阳提着菜进屋,向陶奶奶汇报此事。

陶奶奶乐呵呵地说:“没事,中午饭叫过来吃。”

老人脸上的笑容和蔼亲切,看起来比接孙子的表情更真实,还要叫人过来家里吃饭,喻阳猜她应该对送菜那男生印象很好,于是主动请缨:“他住在哪里,我帮您去叫?”

“就住对门,”陶奶奶擡肘示意他看厨房侧窗,“看到没有?”

陶家路对面有栋小房子,二层是个尖顶阁楼,只有一个房间大小,其余平地都是天台,被一圈半人高的外墙围了起来。

“看到了。”喻阳点点头,“他叫阿时?”

“嗯,姓原,单名时。”陶奶奶又笑,“念起来像圆柿。长得高大又能干,常给村里老人家买菜送菜,不嫌累也不怕脏,是个好孩子。”

喻阳听她说“好孩子”,多少有些含沙射影,便没接话。

想帮忙的时候被陶奶奶打了一下手背,教训他不许偷吃,看过来的眼神像在说“果然是坏孩子”,让喻阳再没有伸手的胆量。

他贴在厨房侧窗的玻璃上,罚站一样,呆呆地望着对门的小房子,忽然觉得很想家。

【作者有话说】

柿子哥正式登场